ICS 91.100.30 Q 13 河 DB13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610—2012 相变节能蓄热调温材料 2012 - 09 - 05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9 - 15 实施 发 布 DB13/T 1610—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卿世保温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春华、刘磊、崔荣华。 I DB13/T 1610—2012 相变节能蓄热调温材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相变节能蓄热调温材料(物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包装、 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墙体内外用的调温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132 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 5464 建筑材料不然性试验方法 GB/T 5486.2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5 绝缘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0297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热线法 GB/T 17371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HBC 19-2005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 轻质墙体板材 JGJ/T 7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4132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相变节能蓄热调温材料 以玻化微珠、水泥材料为主要成分,掺加其它材料组分制成的用于建筑墙体隔冷、隔热、蓄热的干 拌混合物料。此产品的施工技术规范可参见附录E。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产品按其干密度分为I、Ⅱ型。 1 DB13/T 1610—2012 4.2 产品标记 4.2.1 产品标记的组成 产品标记由三部分组成:型号、产品名称、标准号。 4.2.2 标记示例 示例1:Ⅰ型建筑节能蓄热保温材料保温物料的标记为:Ⅰ建筑保温材料GB/T 20473-2006。 5 要求 5.1 外观质量 外观应为均匀、干燥无结块的颗粒状混合物。 5.2 堆积密度 3 3 Ⅰ型应不大于450kg/m ,Ⅱ型应不大于370 kg/m 。 5.3 石棉含量 应不含石棉纤维。 5.4 分层度 加水后拌合物的分层度应不大于20mm。 5.5 抗冻性 5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应不大于5%,抗压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25%。 5.6 硬化后的物理学性能 硬化后的物理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5.7 软化系数 当用户有耐水性要求时,软化系数应不小于0.50。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质量 目测产品外观是否均匀,有无结块。 6.2 堆积密度 按附录A 的规定进行。 2 DB13/T 1610—2012 表1 硬化后的物理学性能 项目 3 干密度,kg/m 技术指标 Ⅰ型 450 Ⅱ型 370 ≤ 2 蓄热量(潜热值) ,kg/m kg•d ≥ 60 导热系数(平均 25℃) ,W/mk(M• K) ≤ 0.030 线性收缩率,% ≤ 0.3 抗压强度,mPa ≥ 0.5 内照指数 Ira ≤ 1.0 外照指数 IRa ≤ 1.0 放射性能 燃烧性能 达到 GB 8624-1997 中 A 级要求 衰减率(50 次循环) ,% ≤ 5 压剪粘结度,kPa ≥ 50 注:导热系数实测值应乘以蓄热值修正系数 0.266 并计算出导热系数。 6.3 放射性能 按GB 6566 的规定进行。 6.4 分层度 按附录B制备拌合物,接JGJ/T 70-1990中第五章的规定进行。 6.5 蓄热量(潜热值) 参照ISO11357-3或DSC熔融和结晶。 6.6 石棉质量 按HBC 19-2005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 6.7 硬化后的物理学性能 6.7.1 干密度 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 6.7.2 抗压强度 检验干密度后的6个试件,按GB/T 5486.2-2001中第3章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以6个试件检测值 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值。 3 DB13/T 1610—2012 6.7.3 导热系数 按GB/T 10294进行。导热系数检测修订方法参见附录D。 6.7.4 线性收缩率 按JGJ/T 70-1998第十章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取龄期为56d的收缩值。 6.7.5 压剪粘接强度 按GB/T 17371-1998第6.6条的规定进行,用附录B制备的拌合物制作试件,在20℃±3℃、相对湿度 60%~80%的条件下养护至28d(自成型时算起)。 6.7.6 燃烧性能 按照GB 8624-1997进行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相变节能蓄热调温材料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 产品必须经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堆积密度、分层度。 7.1.2 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第5章全部项目: a) 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b) 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压剪粘结强度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燃烧性能级别每两年至 少进行一次;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产品停产 6 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2 组批与抽样 7.2.1 组批 以相同原料、相同生产工艺、同一类型、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100吨为一个检验批次。不足100吨亦 为一个检验批次。 7.2.2 抽样 抽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也可以从20个以上不同堆放部位的包装中取等量样品并混匀,总量 不少于40L。 7.3 判定规则 4 DB13/T 1610—2012 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的所有项目若全部合格则判定为该批产品合格。若有一项不合格时,可加倍抽 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8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8.1 包装 应采用具有防潮性能的包装袋、牛皮纸袋或用户要求的包装形式、包装应符合国家要求。 8.2 标志 在包装袋上或合格证中应标明:产品名称、标准号、生产商名称及详细地址、批量、生产日期水泥 有效期或批号,保存期及按GB/T 191规定标明“防潮 怕雨”等标志。 8.3 贮存和运输 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内,不得受潮、雨淋。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雨淋,装卸防止包装破损,防止 扬尘,保存期为6个月。 5 DB13/T 1610—201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堆积密度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1.1 电子天平:量程为5kg,分度值0.1kg。 A.1.2 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尺寸为内径108mm、高109mm)容积为1L,要求内壁光洁,并具有足够的刚 度。 A.1.3 堆积密度试验装置:见图A.1 。 1——漏斗; 2——支架; 3——导管; 4——活动门; 5——量筒。 图A.1 堆积密度试验装置 A.2 试验步骤 A.2.1 将按7.22方法抽取的试样,注入堆积密度试验装置的漏斗中,启动活动门,将试样注入量筒。 A.2.2 用直尺刮平量筒试样表面,刮平时直尺应紧贴量筒上表面边缘。 A.2.3 分别称量量筒的质量m1,量筒和试样的质量m2。 A.2.4 在试验过程中应保证试样呈松散状态,防止任何程度的振动。 A.3 结果计算 6 DB13/T 1610—2012 A.3.1 堆积密度按式(1)计算: P=(m2-m1)/V.……………………………………………………(1) 式中: P—试样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 m1—量筒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2—量筒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V—量筒容积,单位为升(L)。 A.3.2 试验结果以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 DB13/T 1610—2012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搅拌物的制备 B.1 仪器设备 B.1.1 电子天平:量程为5kg,分度值0.1g。 B.1.2 圆盘强制搅拌机:额定容量30L,转速27r/min,搅拌叶片工作间隙3mm~5mm,搅拌桶内径750mm。 B.1.3 砂浆稠度仪:应符合JG/T 70-1990中第三章的规定。 B.2 搅拌物的制备 B.2.1 拌制拌合物时,拌合用的材料应提前24h放入实验室内,拌合时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C ,搅拌时间为2min。也可采用人工搅拌。 B.2.2 将建筑保温砂浆与水拌合进行适配。确定拌合物稠度为50mm±5mm时的水料比,稠度的检测方法 按JG/T 70-1990中的第三章的规定进行。 B.2.3 按B.2.2确定的水料比或生产商推荐的水料比混合搅拌制备拌合物。 8 DB13/T 1610—2012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干密度试验方法 C.1 仪器设备 C.1.1 试模:70.7mm×70.7mm×70.7mm钢质有底试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试模的内表面平 整度为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的不垂直度应小于0.5°。 C.1.1 捣棒:直径10mm,长35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C.1.2 油灰刀。 C.2 试件的制备 C.2.1 试模内壁涂刷薄层脱模剂。 C.2.2 将按B.2制备的拌合物一次注满试模,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轻轻 插捣25次,插捣是用力不要过大,尽量不破坏其保湿骨料。为防止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 插捣次数或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孔洞消失,最后将高出部分的拌合物沿试模 顶面削去抹平。至少成型6个三联试模,18块试件。 C.2.3 试件制作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在20°C ±5°C 温度环境下放置48h±4h,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 应立即在20°C ±3°C 、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养护至28d(自成型时算起),或按生产规定的养护条 件及时间,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时间自成型时算起不得多于28d。 C.2.4 养护结束后将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并在105°C±5°C或生产商推荐的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 备用。恒重的判断依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
DB13-T 1610-2012 相变节能蓄热调温材料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23:05: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