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52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 T939—2103 岩原鲤 Procypris rabaudi (Tchang) (报批稿) 2013 - 12 - 17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5 - 01 实施 发 布 DB42/ T939—210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改导则 第1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焰值、蔡煜、雷晓中、汪亮。 I DB42/ T939—2103 岩原鲤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 学特性,以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岩原鲤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 18654.4-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 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 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3部分:同功酶电泳分析 3 学名与分类 3.1 学名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 3.2 分类位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 鲤科(Cyprinidae) ,鲤亚科(Cypininae) ,原鲤属( Procypris)。 4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 4.1.1 外部形态特征 外形 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而平直。头短,近圆锥形,头背在鼻孔前方常凹陷。吻稍尖,吻长 大于眼径,小于眼后头长。口亚下位,深弧形,口裂末端达到位鼻孔之前缘的下方。唇发达,具乳突;唇后 沟中断。具须,吻须及口角须各1 对,口角须略长于吻须。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宽而稍突;眼间距大于 眼径。鳃盖膜在前鳃骨后缘的下方与峡部相连;峡部较宽。鳞中等大,峡部鳞小。侧线平直,向后伸达尾 鳍基。 1 DB42/ T939—2103 背鳍外缘平直,基部具有鳞鞘,第4 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具锯齿,端部柔软;背鳍起点至吻端的 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臀鳍外缘平直,基部具鳞鞘,第3 根不分枝鳍条为后缘具锯齿的硬刺,较背鳍刺粗 壮且长;臀鳍起点约与背鳍倒数第5 、6 根分枝鳍条相对,鳍条末端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尖形,末端一般 可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稍有前后,末端伸达肛门。尾鳍叉形,末端上下叶约等长。 岩原鲤外形见图1. 图1 4.1.2 岩原鲤外形图 可数性状 4.1.2.1 背鳍鳍式:D.ⅵ-19~22。 4.1.2.2 臀鳍鳍式:A.ⅲ-5~6。 7-8 4.1.2.3 侧线鳞式:44—46。 5-v 4.1.2.4 4.1.3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 21~28。 可量性状 体长10.92cm~47.3cm的个体,实测性状比例值如下:体长为体高的2.83倍~3.21倍,为头长的3.88 倍~4.66倍,为尾柄长的5.18倍~6.42倍,为尾柄高的6.45倍~7.57倍。头长为吻长的2.57倍~3.61 倍,为眼径的5.04倍~5.86倍,为眼间距的2. 47倍~2.89 倍,为尾柄长的1.22倍~1.76倍,为尾柄高 的1.51倍~2.08 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8倍~1.47 倍。 4.2 内部构造特征 4.2.1 鳔 鳔2室,后室大于前室,约为前室长的2 倍,末端圆形。 4.2.2 下咽齿 下咽齿3 行,2·3·4 /4·3·2 。 2 DB42/ T939—2103 4.2.3 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4+38~39 。 4.2.4 肋骨 肋骨10对。 4.2.5 腹膜 腹膜为金黄色。 5 生长与繁殖 5.1 生长 生长速度依生活环境气候条件与饵料资源而异,长江中上游江段岩原鲤的生长速度实测平均值见表 1。 表 1 岩原鲤各年龄组鱼体长和体重实测平均值 年龄 龄 体长 cm 体重 g 5.2 1 2 3 4 5 6 7 11.33 23.85 27.60 31.60 37.50 42.20 45.30 119.71 325.30 519.53 743.0 1133.80 1401.30 1892.30 繁殖 5.2.1 性成熟年龄:雌、雄鱼性成熟年龄均为 4 龄。 5.2.2 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一次,分批产卵。卵粘性。 5.2.3 平均怀卵量,长江中上游干支江段中不同年龄的岩原鲤个体平均卵量见表 2。 表 2 岩原鲤各年龄组鱼的个体平均怀卵量 年龄 龄 体重 g 绝对怀卵量 粒 相对怀卵量 粒/g 6 4 5 6 7 750 1121 1407 1910 32250 58292 83013 97410 43 52 59 51 遗传学特性 6.1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2n=100 。组型公式:2n=22m +26sm + 22st +30t ,染色体臂数为(NF):148 。染 色体组型见图2。 3 DB42/ T939—2103 图2 6.2 岩原鲤染色体组型图 生化遗传学特性 岩原鲤肝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酶谱见图3,同工酶酶带扫描图见图4,同工酶酶带 的活性强度见表3。 图 3 岩原鲤肝组织LDH同工酶电泳酶谱图 表3 图 4 岩原鲤肝组织LDH同工酶酶带扫描图 岩原鲤肝组织 LDH 同工酶酶带活性强度 酶带 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LDH6 LDH7 LDH8 LDH9 LDH10 相对迁移率 0.94 0.91 0.75 0.55 0.27 0.24 0.20 0.17 0.14 0.10 活性强度 % 4.33 5.12 39.33 12.24 6.03 7.33 9.12 10.11 3.19 3.20 7 检测方法 7.1 抽样 4 DB42/ T939—2103 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 7.2 性状测定 按GB/T 18654.3的规定执行。 7.3 年龄的鉴定 按GB/T 18654.4中5.2.1条取鳞片检测所龄的规定执行。 7.4 繁殖力的测定 按GB/T 18654.6的规定执行。 7.5 染色体的检测 按GB/T 18654.12的规定执行。 7.6 生化遗传分析 7.6.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活体放血,解剖取肝脏组织,放入编号的小塑料袋中,液氮中保存。运回实验室后,低温(- 25℃) 冰箱保存。 7.6.2 样品制备、电泳分离和扫描测定 按GB/T 16854.13的规定执行。 7.6.3 酶带相对迁移率和活性强度的计算方法 7.6.3.1 7.6.3.2 酶带相对迁移率是原点至酶带中心距离与原点至指示带距离的比例。 各酶带的活性强度按式(1)计算: S a =—×100 A ………………………………(1) 式中: a—某一酶带的活性强度,%; S—酶带扫描图该酶带峰的面积,mm2; A—酶带扫描图全部峰的面积,mm2。 8 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按GB/T 16854.1的规定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42-T 939-2013 岩原鲤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22:30: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