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80 B 13 备案号: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22/T 2035—2014 泥炭基质 Peat growing medium 2014 - 02 - 28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2035—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东北师范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孟宪民、王忠强、侯佳志、施瑶。 I DB22/T 2035—2014 泥炭基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炭基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泥炭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助材料和营养成分制备的泥炭基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泥炭为原料压制而成的块状泥炭基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泥炭基质 peat growing medium 以泥炭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为植物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提供物理支持和水、肥、气、热条件的多元松 散混合物。 3.2 容重 bulk density 单位体积内基质的干重。 3.3 总孔隙度 total pore space 基质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3.4 空气孔隙度(亦称大孔隙度) air pore space 空气体积占基质总体积的百分比,表征基质的通气程度。 3.5 1 DB22/T 2035—2014 持水孔隙度(亦称小孔隙度)small pore space 吸着水体积占基质总体积的百分比,表征基质无效水大小。 3.6 有效养分量 valuable nutrient content 基质中可以直接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氮、磷、钾养分量占基质干重百分数。 3.7 电导率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基质中表征基质盐分含量高低的测定值。 4 要求 4.1 外观 颜色一般呈黑色或褐色,散状,无明显杂质。 4.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泥炭基质理化指标 项目 Ⅰ型 Ⅱ型 Ⅲ型 容重,g/cm3 ≤ 0.25 0.30 0.35 总孔隙度,% ≥ 75 65 55 空气孔隙度,%≥ 40 35 30 持水孔隙度,%≤ 35 40 45 总有效氮,mg/kg≥ 100 75 50 总有效磷,mg/kg≥ 50 30 10 总有效钾,mg/kg≥ 100 75 50 5.0~6.8 5.5~7.0 6.0~7.0 600 800 1000 40~55 40~50 30~50 pH值 电导率,μs/cm ,≤ 水分含量,% 4.3 基质中的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指标 应符合NY 525的要求。 2 DB22/T 2035—2014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目视检验。 5.2 理化指标 5.2.1 容重检验 按附录A执行。 5.2.2 总孔隙度检验 按附录A执行。 5.2.3 空气孔隙度检验 按附录A执行。 5.2.4 持水孔隙度检验 按附录A执行。 5.2.5 pH 值检验 按NY 525的规定进行。 5.2.6 基质有效养分测定 按附录B执行。 5.2.7 电导率检验 按附录C执行。 5.2.8 水分的测定 按NY 525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配方、同一天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6.2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需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的项目为:容重、总孔隙度、空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有效养分量、pH值、电导率、每 袋净容量。 6.3 型式检验 3 DB22/T 2035—2014 6.3.1 型式检验每年进行一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投产时; ——工艺和原材料改变时; ——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6.3.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 4 全部内容。 6.4 抽样 6.4.1 泥炭基质产品的抽样数量见表 1 。 表2 泥炭基质产品抽样数量 总袋数 取样 总袋数 袋 取样 总袋数 袋 取样 袋 1~200 3 1001~2000 6 4001~6000 9 201~500 4 2001~3000 7 6001~9000 10 501~1000 5 3001~4000 8 9001~10000 11 6.4.2 采样方法 按 GB/T 6679 规定执行。 6.5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该批为合格批。若出现不合格项时,可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若再 出现不合格项时,则该批为不合格批。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包装袋上应印有下列标志: ——产品名称; ——执行标准; ——容积; ——厂名; ——厂址; ——生产日期或批号; ——联系电话; ——包装袋背面应印有泥炭基质的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项。 7.2 包装 基质用内衬聚乙烯薄膜编织袋、覆膜袋或塑料袋包装。 7.3 运输和贮存 4 DB22/T 2035—2014 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晒、防破裂。 5 DB22/T 2035—2014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泥炭基质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A.1 方法要点 采用固定体积容器和计量称,分别测定出基质中水、气、固三相物质所占体积,计算出泥炭基质的 干容重、比重、总孔隙度、空气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 A.2 主要仪器设备 比重瓶:50 ml; 天平感量:0.001 g; 托盘称:感量0.1 g; 温度计:精度±0.1 C; 滤纸; 纱布; 烧杯:50000 ml; 量筒:50 ml; 真空干燥器; 真空泵。 A.3 测定步骤: A.3.1 基质比重的测定 称取风干试样约10 g ,装入比重瓶中。另取10 g试样烘干,称重(G)。 向装有样品的比重瓶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至瓶内容积一半处,然后徐徐摇动,使样品充分湿润,与 水充分混合后之后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法排除样品中的空气,抽气时间不得小于30 min。 停止抽气后仍需在干燥器中静置15 min以上,然后加满蒸馏水,塞好瓶塞,使多余的水渍瓶塞毛管中溢 出,用滤纸擦干后称重(G2),同时用温度计测定瓶内的水温。然后测定不加样品只加蒸馏水的比重瓶 的重量(G1)。 比重计算见公式(A.1): ds = 式中: ds :基质的比重; G :样品重,单位为克(g); 6 G ´ dwt .................................. (A.1) G + G1 - G 2 DB22/T 2035—2014 dwt :为t℃时的蒸馏水比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G1 :比重瓶+只加蒸馏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G2 :比重瓶+样品+蒸馏水样质量,单位为克(g)。 A.3.2 基质容重测定 取5000 ml烧杯称重(m),装满蒸馏水再称重(m1),用温度计测定水温,按(V=(m1-m)÷ dwt , 3 为t℃时的蒸馏水比重g/cm ),换算出烧杯准确体积。 dwt 取孔径大于10 mm的土壤筛与环套放在烧杯上口,将新鲜基质样品通过土壤筛均匀落入装满烧杯, 取下土壤筛,用重量65 g直径略小于环套直径的小圆盘轻放在基质上,3 min后取去,取去环套,削平 多余基质,此时应保持基质样品与烧杯口相平,称重m2。重复3次~4次。同时取新鲜基质10 g,于105 ℃温度下烘干6 h,称重,用基质烘干前后重量差/新鲜基质样重×100计算新鲜基质含水量W%。 容重计算见公式(A.2)。 dv = (m 2 - m) ´ (1 - w%) ´ 100 ............................(A.2) v 式中: dv :基质的容重,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3) v :烧杯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烧杯净重,单位为毫升(ml); m2 :烧杯+基质鲜样重,单位为克(g); w :基质含水量,%。 A.3.3 总孔隙度计算 总孔隙度是基质中所有孔隙的总和,用空隙占基质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计算见公式A.3。 P = (1 - dv ) ´ 100 ..................................(A.3) ds 式中: P :总孔隙度; dv :基质的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ds :基质的比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A.3.4 空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 取一5000 ml烧杯,装满蒸馏水后称重,用温度计测定水温,换算出烧杯总体积(V)。 取上述已知准确体积的烧杯,加满待测基质称重(m1 ),然后加入蒸馏水,放入真空干燥器中抽气 30 min,再加满水称重(m2)。将烧杯上口用已知重量的湿润纱布(m3)包住固定,把烧杯倒置,让烧杯 中的水分流出,放置2h后,直至烧杯中再没有水分流出为止,称重(m4)。 空气孔隙度计算见公式 : l= 持水孔隙度计算见公式 (m2 + m3 - m4 ) ´ 100 ................................(A.4) v : 7 DB22/T 2035—2014 S= (m4 - m1 - m3 ) ´ 100 ............................... (A.5) v A.4,A.5式中: l :空气空隙度,%; S :持水空隙度,%; v :烧杯准确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1 :加满基质烧杯重,单位为克(g); m2 :基质加水后烧杯重,单位为克(g); m3 :基质加水后包上纱布后的烧杯重,单位为克(g); m4 : 基质控水后的烧杯重,单位为克(g)。 8 DB22/T 2035—2014 B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基质有效养分测定 B.1 泥炭基质有效氮的测定 B.1.1 方法要点 -1 在扩散皿中,用1.0 mol·L NaOH水解泥炭基质,使易水解态氮(潜在有效氮)碱解转化为NH3 ,NH3 扩散后为H3BO3所吸收。H3BO3吸收液中的NH3再用标准酸滴定,由此计算基质中有效氮的含量。 B.1.2 主要仪器 扩
DB22-T 2035-2014 泥炭基质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4:06: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