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16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956—2014 湖北稻飞虱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rice planthoppers in Hubei Province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3-12-20) 2014 - 02 - 28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14 - 05 - 01 实施 DB42/T 956—2014 目 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生物型……………………………………………………………………………………1 3.2 抗药性……………………………………………………………………………………1 3.3 抗虫性……………………………………………………………………………………2 3.4 主害代……………………………………………………………………………………2 3.5 生物防治 ………………………………………………………………………………2 3.6 化学防治 ………………………………………………………………………………2 3.7 物理防治 ………………………………………………………………………………2 3.8 农业防治 ………………………………………………………………………………2 3.9 若虫激增期 ……………………………………………………………………………2 3.10 安全间隔期 ……………………………………………………………………………2 3.11 最高残留限量 …………………………………………………………………………2 3.12 每日允许摄入量 ………………………………………………………………………2 3.13 急性经口毒性 …………………………………………………………………………2 3.12 急性经皮毒性 …………………………………………………………………………2 4 防治对象………………………………………………………………………………………3 5 综合防控技术…………………………………………………………………………………3 5.1 防治原则 …………………………………………………………………………………3 5.2 预测预报 …………………………………………………………………………………3 5.3 防治方法 …………………………………………………………………………………3 5.3.1 农业防治……………………………………………………………………………3 5.3.2 物理防治……………………………………………………………………………3 5.3.3 生物防治……………………………………………………………………………3 5.3.4 化学防治……………………………………………………………………………4 6 安全用药………………………………………………………………………………………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稻飞虱防控药剂合理使用要求………………………………………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我国已登记稻飞虱防控药剂(单剂)的用量用法……………………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稻飞虱防控药剂 ADI 及毒性级别……………………………………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稻飞虱世代划分………………………………………………………8 2 DB42/T 95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规范编写。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 省植物保护总站。 本标准起草人:张舒、游艾青、吕亮、张求东、罗汉钢、常向前、袁斌、杨小林。 2 DB42/T 956—2014 引 言 稻飞虱是湖北稻区水稻上多发、暴发的迁飞性害虫,对水稻危害严重,损失巨大。单一的化学防 治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而且化学农药种类繁多,毒性不一,褐飞虱的抗性增强,同时农民 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没有系统性的认识,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为提高广大农民科 学防控稻飞虱水平,为湖北省水稻优质、丰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特制订本标准。 2 DB42/T 956—2014 湖北稻飞虱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飞虱防控技术的防治对象、综合防控技术和安全用药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水稻产区稻飞虱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种子 禾谷类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71 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15794 稻飞虱调查测报规范 GB/T 19378 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667.3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 3 部分:农药药效 NY/T 1667.4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 4 部分:农药毒理 NY/T 1667.6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 6 部分:农药残留 NY/T 1667.8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 8 部分:农药应用 3 术语和定义 NY/T 16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 1667.3、 NY/T 1667.4 NY/T 1667.6和NY/T 1667.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生物型 biotype 同种昆虫的不同种群生活在特定寄主上,表现出不同的生存和发育能力,或对寄主取食和产卵具 有不同的嗜好性。 3.2 抗药性 pesticide resistance 由于农药使用,在有害生物种群中发展并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对杀死正常种群农药剂量的忍受能力。 2 DB42/T 956—2014 3.3 抗虫性 insect resistance 同一种植物在害虫为害较严重的情况下,其中某些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 力的特性。 3.4 主害代 Generations of major hazards 世代发生的昆虫一般一年发生多代,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的世代称为主害代。 3.5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害虫的天敌生物、生物的天然产物或其他生物技术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使之不致成灾的防 治方法。 3.6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利用化学药剂防除害虫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 3.7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利用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物理因子和器具、 机械防治害虫的方法。 3.8 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 control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益虫)、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农作物整个生产过程中 系列耕作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害虫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发展, 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或是直接对害虫源数量起到经常的抑制作用。 3.9 若虫激增期 nymphs surge period 在稻飞虱卵孵盛期后,形成若虫数量急剧增加的一段时期。 3.10 安全间隔期 preharvest interval 经残留试验确证的试验农药实际使用时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11 最高残留限量 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 在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饮料和环境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浓度。用 mg/kg 单位表示。 3.12 每日允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人类终身每日摄入某物质而不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的可检出剂量。一般用 mg/(kg·bw·d)表 示。 3.13 急性经口毒性 acute oral toxicity 实验动物在24 h内一次或多次经口染毒农药后,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3.14 急性经皮毒性 acute dermal toxicity 实验动物在 24 h 内一次或多次经皮染毒农药后,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 DB42/T 956—2014 4 防治对象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湖北一般发生 5 代,主害代为 4 代和 5 代;湖北褐飞虱田间生物型以 Ⅰ型、Ⅱ型和Ⅲ型混合发生为主;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eifera.,湖北一般发生 5 代,主害代为 2 代和 3 代。 5 综合防控技术 5.1 防治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为出发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水稻稻飞 虱发生危害规律,采取“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 治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而不利于稻飞虱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 态平衡,把稻飞虱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实现环境无害化、水稻生产安全化和规范化。 5.2 预测预报 根据湖北地区稻飞虱的发生规律,按照 GB/T 15794 进行预测预报,确定防治适期。 5.3 防治方法 5.3.1 —— 农业防治 品种选择 依据当地自然条件,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 —— 清洁田园 分蘖盛期前清除田间杂草,减少中间过渡寄主。 —— 健身栽培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适时晒田、配方施肥、科学灌溉。肥料使用遵守 NY/T 496 规定。 5.3.2 物理防治 —— 防虫网 水稻播种后立即复盖防虫网(40目~50目),网下

pdf文档 DB42-T 956-2014 湖北稻飞虱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956-2014 湖北稻飞虱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956-2014 湖北稻飞虱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956-2014 湖北稻飞虱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4:03: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