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3.220.20 R 04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510—2012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Guideline of fluid fly ash and cement mixture 2012 - 03 - 22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4 - 10 实施 发 布 DB13/T 1510—2012 前 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由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省道路结构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起草,由河北路桥 集团有限公司参与。 本指南起草人:刘桂君、刘中林、焦永顺、王联芳、田文、郭晓华、胡艳民、马磊霞、杨兴杰。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I DB13/T 1510—2012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等相关 方面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采用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的路基、台背、基坑、竖井(采空区)、管道等狭小 位置回填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勃氏法 JGJ 636 混凝土用水标准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流态 fluid 指含水量大,流动性好,且依靠自身的流动性能够达到密实的状态。 3.2 粉煤灰水泥混合料 fly ash and cement mixture 指由粉煤灰、水泥、外加剂、水等按一定比例掺配形成的混合料。 3.3 外加剂 admixtures 在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中起激发粉煤灰活性、早强、减水和微膨胀作用,并能提高混合料使用性 能的外掺剂的总称。 3.4 基坑 foundation pit 指为进行道路建筑物基础或地下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1 DB13/T 1510—2012 3.5 台背 subgrade back 指大、中、小型桥梁、涵洞、通道及挡墙等结构物与路基接头处附近路基的总称。 4 材料要求 4.1 粉煤灰 4.1.1 粉煤灰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表1 粉煤灰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比表面积(cm2/g) ≥2500 GB/T 8074 烧失量(%) ≤20 GB/T 1596 SiO2,Al2O3,Fe2O3 总含量(%) ≥70 GB/T 176 4.1.2 用于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粉煤灰应洁净、无泥土等杂质。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 35%,在 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防止飞扬造成污染。粉煤灰的其他化学和物理特性参见附录 A。 4.2 水泥 4.2.1 用于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水泥宜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 GB 175 的技术 要求。 4.2.2 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 4.3 外加剂 用于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外加剂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项目 2 比表面积(cm /g) 筛余量(0.08mm) (%) 减水率(%) 抗压强度比 R(%) 外加剂的要求 指标 试验方法 ≥3000 GB/T 8074 ≤8 GB/T 1596 ≥10 3d ≥120 7d ≥115 28d ≥110 4.4 水 4.4.1 水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应符合 JGJ 636 要求。 4.4.2 养生用水可不检验可溶物、不溶物、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 5 配合比设计 2 GB 8076 GB 8076 DB13/T 1510—2012 5.1 配合比方案制定 5.1.1 根据工程使用部位不同,确定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确定的主要指标为强度和稠度,强度和 稠度要求见表 3。 表3 强度和稠度要求 项目 技术标准 7d ≥0.4(或设计值) 28d ≥0.6(或设计值) 高流动性混合料 100~220 低流动性混合料 80~100 抗压强度(MPa) 稠度(mm) 5.1.2 稠度测试方法见附录 B。 5.1.3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见附录 C。 5.1.4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强度要求,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的粉煤灰,确定必需 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外加剂的比例。 5.2 混合料设计 5.2.1 先确定混合料稠度,根据稠度确定水的用量。 5.2.2 分别按表 4 所示 5 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 表4 水泥剂量配制 项目 剂量配制(%) 粉煤灰 90 91 93 95 96 水泥 10 9 7 5 4 5.2.3 测试 7d、28d 抗压强度。 5.2.4 做出稠度-水泥剂量曲线图以及强度-水泥剂量曲线图,选定符合强度、稠度要求且水泥用量最 低的配合比作为混合料的配合比。 5.2.5 在保证稠度、强度的条件下,可将用水量或外加剂用量作相应调整。 6 施工工艺 6.1 混合料拌合 6.1.1 混合料拌合前,应测定现场粉煤灰的含水量,根据粉煤灰含水量的检测结果,严格控制各种材 料用量,材料用量允许偏差见表 5。 3 DB13/T 1510—2012 表5 材料用量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水泥 ±1 粉煤灰 ±3 名称 允许偏差(%) 水 ±2 外加剂 ±1 注:各成分均以质量计。 6.1.2 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合时间,拌合设备宜采用 350L 以上水泥混合料拌合机或泥浆泵,拌合时间不宜少于 50 S。 6.1.3 拌合时,要在拌合场地标识正确的配合比设计,各种衡器均要保证计量准确。 6.1.4 搅拌前先将结块的粉煤灰打碎。 6.1.5 外加剂应以稀释溶液加入,其稀释用水的水量,应从拌合加水量中扣除。 6.2 混合料的运输 6.2.1 如果采用现场拌合,可将混合料通过导流槽导入台背、基坑、竖井、管道等部位。 6.2.2 如果采用拌合场集中拌合时应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应保证连续供应、不间断、不离析。 6.3 混合料的浇筑 6.3.1 浇筑工作一般利用混合料的自身流动性充满基坑,也可采用泵送方式进行施工,不需进行振捣; 如果面积较大,则应配合人工适当整平和分段下料的方式进行填筑。 6.3.2 浇筑混合料的部位,若无支挡物,宜采用模板进行封堵。浇筑混合料前应对支架、模板进行检 查,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6.3.3 浇筑混合料前,应对基坑进行彻底清理,基坑内应无杂物、积水,基坑底应夯实平整。 6.3.4 混合料应按一定厚度(一般为 40~60cm)、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2m, 否则应使用导流槽或串筒将混合料导入,浇筑过程不宜间断。如果施工出现间断,则浇筑层厚度不宜小 于 50cm。 6.3.5 浇筑过程中应人工辅助找平,保证每一浇筑层基本水平,顶面高差不宜超过 10cm;斜面上浇筑 混合料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6.3.6 对基坑进行浇筑时,宜回填至路基顶面或设计标高。 6.3.7 气温低于 5℃时,不宜进行混合料施工。 6.4 混合料的养生 6.4.1 混合料浇筑完成后,应覆盖养生养护 7d,保证强度增长,期间应严禁车辆行人通行。 4 DB13/T 1510—2012 6.4.2 养生期间,由于混合料的收缩作用,表面会产生裂缝,应及时用混合料对裂缝进行处理。 7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施工单位自检和质监部门抽检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制度。检 查应做到方法规范、原始资料齐全、数据可靠。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使其达到规定要求,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养生结束后,应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7.1.2 工地试验室应能进行相关项目的质量检验,并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和仪器。 7.1.3 对浇筑部位的几何尺寸进行严格检查,并留存影像资料。 7.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7.2.1 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 提供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 7.2.2 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指南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水泥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 60t 为一批,不足 60t 按 60t 计;粉煤灰 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 200t 为一批,不足 200t 按 200t 计。 7.2.3 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指南要求时材料不 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 7.2.4 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计量精度等进 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 7.3 质量控制与管理 7.3.1 评定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生 28d 龄期的试件为准。试件为边长 707mm 3 3 3 ×707mm×707mm 的立方体。每 50m (不足 50m 按 50m 计)混合料制作一组试件,一组为 3 个试件。 7.3.2 需每天在开工后一小时及收工前一小时取混合料,检测稠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7.3.3 验收项目和检测频率见表 6。 表6 验收项目和检测频率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0.6(或设计值) 50m3 测一组试件 纵断高程(mm) +10,-2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平整度(mm) 15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10 尺 横坡(%)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5 DB13/T 1510—2012 8 本指南用词说明 对执行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8.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

pdf文档 DB13-T 1510-2012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1510-2012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1510-2012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1510-2012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42: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