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2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1188—2011 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 for Clivia production 2011 - 06 - 30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6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1188—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 本标准起草人:马家艳、赵伟光、张雪超、郑楠、刘铄石、柴秋泉、相洋、李秀文。 I DB22/T 1188—2011 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生产基本要求,包括栽培、检疫、包装与运输等环 节的技术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君子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18247.2—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 2 部分:盆花 3 基本要求 3.1 人员 具备与君子兰生产技术要求相匹配的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3.2 栽培环境 具备满足君子兰生长发育的温室设施,包括供水、储水、排水、花架、通风、电源、降温、遮荫及 相关环境调节设备。 3.3 育苗基质 3.3.1 河沙育苗基质 选 3 mm~5 mm 颗粒大小的河沙,消毒后使用。 3.3.2 锯末育苗基质 选用白松、锻木或硬杂木的粗锯末,消毒后使用。 3.3.3 松针育苗基质 选用落叶松的松针,将其浸泡使其含水并清洗干净。 3.4 栽培基质 3.4.1 酸碱度 1 DB22/T 1188—2011 pH 为 6~7。 3.4.2 消毒 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毒或高温消毒。 3.4.3 常用基质及比例 a) 腐熟柞树叶:腐熟松针:河沙(直径 3 mm~5 mm)或炉渣(直径 3 mm~5 mm)或蛭石(直径 3 mm~5 mm)=3:1:1; b) 腐熟柞树叶:河沙=3:1 或 4:1; c) 全部腐熟柞树叶或腐熟松针。 3.5 盆钵 3.5.1 选择 盆钵要求渗水性、透气性良好,首选素烧盆(泥盆) 。 3.5.2 规格 栽培君子兰用的花盆大小见下表 1。 表1 君子兰植株大小与使用花盆尺寸对照表 4 君子兰叶片数(片) 花盆口径(英寸) 1 3~4 寸盆可栽 6~10 株 2~5 3~4 寸盆可栽 2 株 5~10 4 10~15 5~6 15~20 6~7 20 以上 8~15 寸盆可视植株大小及根系发达程度进行选择 种苗生产 优质君子兰幼苗特征:植株健壮、挺拔,叶片舒展,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4.1 播种准备 4.1.1 种子选择 挑选籽粒饱满、芽眼清晰、略带光泽的种子。种子质量标准达到 GB/T 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 子检验规程要求的各项指标。 4.1.2 播种时间 每年的 10 月下旬至翌年 2 月。 4.1.3 播种容器 选 80 mm~100 mm 深渗水、透气良好、易搬动的容器,经 0.3%~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使用。 2 DB22/T 1188—2011 4.1.4 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按照本标准 3.3 内容执行。 4.1.5 基质装填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基质均匀填入播种容器中,刮平; b) 湿润基质,湿度 50%~70%; c) 轻压基质,使基质表面和容器边缘有 15 mm 的高度差。 4.2 播种 将种子芽眼横向,按压入基质中,间距(2 mm~5 mm)×(5 mm~10 mm),然后覆 5 mm 厚的基 质,浇透水,用塑料薄膜或无纺布覆盖,覆盖物勿与基质接触。播种后的容器置于 22 ℃~26 ℃环境 中发芽。 4.3 播后管理 4.3.1 第一阶段:发芽期 a) b) c) d) 特征:播后 10 d~15 d 胚根伸出。 湿度:基质含水量 38%~42%。 温度:发芽适温 22 ℃~26 ℃。 叶鞘出土及时去掉覆盖物。 4.3.2 第二阶段:过渡期 a) b) c) d) 特征:发芽结束,40 d~50 d 天长出第 1 片叶片。 湿度:基质含水量 40%~50% 。 温度:环境温度 18 ℃~25 ℃。 光照:夏季要遮光,保持环境的光照强度在 10000 Lux~15000 Lux;冬季自然光照。 4.3.3 第三阶段:幼苗期 a) 特征:第 1 叶片长 18 mm~22 mm。 b) 分盆:第 1 片叶长 20 mm 时,进行分盆。分盆步骤:将营养土装至离盆上端 10 mm 处,平整后, 扎孔,栽幼苗(按 3.5.2 执行),再将土按实即可,注意同一盆内的幼苗叶片正面都要朝同一 方向,另外移栽不要折断幼苗的肉质根,也不要碰掉未干瘪的种子,如果幼苗的肉质根折断, 则应单独莳养。 c) 湿度:第 2 片叶伸出后控制浇水,以防徒长。 d) 温度:生长适温 15 ℃~25 ℃。 e) 光照:夏季要遮光,保持环境的光照强度在 10000 Lux~15000 Lux;冬季自然光照。 4.3.4 第四阶段:小苗期 a) b) c) d) 特征:幼苗 6 片叶至 2 年龄为止。 换盆:按 3.5.2 执行。 温度:生长适温 15 ℃~25 ℃。 光照:夏季要遮光,保持环境的光照强度在 10000 Lux~15000 Lux;冬季自然光照。 3 DB22/T 1188—2011 e) 湿度:基质含水量 38%~42%。 f) 施肥:每半月结合浇水施用 1 次稀薄的液肥。 4.3.5 第五阶段:大苗期 a) b) c) d) 特征:2 年龄到开花前。 温度:温度控制在 15 ℃~25 ℃。 湿度:基质含水量 38%~42%,空气的相对湿度 70%~90%。 施肥:每年春、秋都结合换盆施入基肥。生长高峰期,结合浇水追施液体肥料,每隔 10 d~ 15 d 追施 1 次。 e) 换土、换盆:每年春秋两季换营养土,并视植株大小进行换盆。 5 成龄株盆栽生产 盆花质量应符合 GB/T 18247.2-2000 中规定的Ⅰ级和Ⅱ级标准。 5.1 成龄株特征 3 年龄叶片达到 15 片以上。 5.2 移栽后管理 5.2.1 温度 生长适温 15 ℃~25 ℃。 5.2.2 光照 夏季要遮光,保持环境的光照强度在 10000 Lux~15000 Lux;冬季自然光照。 5.2.3 浇水 空气相对湿度 75%~85%,基质含水量 38%~42%。 5.2.4 施肥 每年春、秋两季结合换土施基肥。平时随水追施液肥。施液态肥料的原则是“少量多次” 。当温度 在 10 ℃以下或 30 ℃以上时,停止施液态肥料。 5.2.5 病虫害防治 君子兰病害有根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白绢病、叶斑病、斑枯病、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等,虫害 有介壳虫、蜗牛等。 生产中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如下: a) 选择肥沃、疏松、易透水的基质; b) 温室、种子、栽培基质、育苗盘、修剪工具使用前彻底消毒; c) 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炎热季节停止施肥; d) 浇水要从盆沿浇入,防止灌入心叶中,注意湿度; e) 移栽、换土时要避免根系受伤; f) 病残体、病土及时作消毒处理。 4 DB22/T 1188—2011 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6 检疫 种苗与盆花外运前需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7 包装与运输 7.1 包装 种苗的包装材料宜采用纸、塑料袋和纸箱。用纸将叶卷好,用塑料袋将根部包好,然后放入纸箱内, 保证装箱充实,并在箱外标注“种苗专用箱”和“向上放置”标志。 7.2 运输 运输过程中包装箱内的温度控制在 5 ℃~25 ℃。种苗数量大时,可用专车运送,量较少时可空运, 也可采用火车和汽车运输。 5 DB22/T 1188—2011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君子兰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表A.1 君子兰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病害 名称 根 腐 病 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危害君子兰根部。发病初期,叶片从叶端开始发黄枯萎, 发病初期可用 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较少或不萌发新叶,然后心叶及心叶基部出现水渍状斑点 20%抗枯灵水剂 400~600 倍液,或 23%络氨铜水剂 (如挖出根部,已见叶同方位的根呈褐色腐烂,有的仅剩 250~300 倍液等进行灌根,(7 d~10 d)/次。如较 表皮) ,进而向下蔓延至根部,病部呈稀糊状,严重时叶从 严重则将植株倒出,清水冲净,剪掉烂根,伤口涂 基部折倒,甚至死亡,高湿下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及浅桔 草木灰、木炭粉或细炉灰,或放人 0.1%高锰酸钾(冲 红色孢子堆。幼苗发病后常下部全部烂掉;成龄株患病多 成淡紫色)的溶液中浸泡 5 分钟取出,用清水冲净, 从中部以下逐渐腐烂。 根向上,放在阳光下晒半小时,再阴干半天,栽入 新盆士中,土不要埋得太深,保持盆土湿润,切忌 不可多浇水,放置在 25℃通风处,约 14 d~16 d 长出新叶。如根已烂掉半数以上,放入细沙中催根, 经过 2~3 个月重新生根发叶。 主要危害君子兰假鳞茎及叶片,尤其危害假鳞茎。病初期 发病初期应立即把病株分开,使发病部位露出,掰 假鳞茎内层的叶鞘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 开腐烂病叶,用消毒刀刮去腐烂部分,清理干净, 成淡褐色斑,条件适宜扩展快,使整个叶鞘软腐,有臭味, 伤口涂抹硫粉或氯氧化铜粉,让日光适当照射,保 细 菌 性 软 腐 病 严重时整个假鳞茎呈软腐、褐色,地上部倒伏。该病菌可 持通风干燥,同时,在茎部四周涂百菌清或用 5000 沿叶脉向叶片扩展(下层叶片上发生) ,叶片初期呈褐暗绿 倍青霉素或链霉素液喷洒叶面。或用 0.5%波尔多液 色水渍状斑,后迅速扩大出现腐烂呈半透明状,常连成一 喷洒,或用 400 μg/g~600 μg/g 青霉素、链霉 片,后期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腐烂解体呈湿腐,导致整 素、土霉素等药物喷洒灌根,或用甲基拖布津、熟 个君子兰“抹头” 。环境干燥时,病斑不软腐成干枯状,形 石灰粉末涂洒于发病叶片两侧叶腋中,并将病叶与 成一层黄褐色的薄纸,病斑大小一般在 10mm~50mm,也有 相邻叶分开。 占叶片 1/5 面积的。在病斑边缘的伤口处,湿

pdf文档 DB22-T 1188-2011 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1188-2011 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1188-2011 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1188-2011 君子兰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25: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