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675—2012 切花百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ies Cultivation of Lily Cut Flower Produc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2 - 08 - 09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9 - 09 实施 发 布 DB34/T 1675—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芜湖市鲁扬园艺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芜湖市鲁扬园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杨健生、束冰、王志好、胡信安、张昂、伊兴凯、高正辉。 I DB34/T 1675—2012 切花百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切花百合设施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要求、品种与鳞茎、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分级、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切花百合设施栽培高效优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247.1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 1 部分:鲜切花 GB/T 18247.6-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 6 部分:花卉种球 JB/T 10594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架网 为了使枝条生长挺直,花支分布均匀,以利通风透光,大部分切花应在定植后长出直立健壮的枝条 时及时架网。百合花用的网,网眼大小一般为 10 cm×10 cm,网宽 80 cm,网长视栽培畦实际情况而 定。 3.2 鳞茎 为地下变态茎的一种,变态的茎短缩,呈盘状,其上着生肥厚多肉的鳞叶,并相互抱合而形成的球 状物称为鳞茎,其内贮藏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鳞茎一般也分顶芽和腋芽,可从其上发育出地上 的花茎,开花结实;从鳞茎盘的下部可生出不定根,每年可从腋芽中形成一个或数个新的鳞茎,称为子 鳞茎。 4 设施要求 1 DB34/T 1675—2012 4.1 设施类型 所用的塑料大棚(单棚或联栋)或日光温室的结构与性能应符合 JB/T 10594 的规定。 4.2 建址环境 4.2.1 产地环境 交通方便,地势高燥,通风性好,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两侧没有高大的防风林带。 4.2.2 土壤 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pH 值以 5.5~6.5 最佳。 EC值应在 1.5 mS/cm 以下,超过 2.5 mS/cm 不宜种植,土壤中氟和氯的含量要求在 50 mg/L 以下。 忌重茬,即前茬已种植过地下芽茎类植物的地块。 忌在前茬作物中使用过影响百合正常生长的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地块种植百合。 4.2.3 水质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3838-2002 中 Ⅳ 类标准。 5 品种与鳞茎 5.1 品种 中国主栽品种中绝大多数都适宜安徽栽培,安徽目前以东方百合杂种为主栽品种群。 5.2 鳞茎 选用饱满、根系健壮、无病虫害、无冻害的鳞茎。符合 GB/T 18247.6-2000 中对一级花卉种球的 标准。 6 栽培管理 6.1 种植前准备 6.1.1 整畦 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畦面宽 75 cm~110 cm、高 40 cm、沟宽 60 cm;畦内基质含水在 40%~ 50%时进行较好;畦面须整平便于定植后灌水;保证给排水畅通。 6.1.2 施肥 2 3 3 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 的规定执行。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 667 m 施用 5 m ~7 m 。 6.1.3 种球准备 购回后应放在 10℃~15℃的背阴处缓慢解冻,如条件允许可先进行催芽处理,待茎生根长至 0.5 cm~1.5 cm 再定植。解冻后的种球若不能马上全部播种完,注意不能再进行冰冻,否则有发生冻害的 危险,可以存放在 0℃~2℃条件下,但最多只能存放两周;也可以存放在 2℃~5℃环境中,最多可存 放一周,同时必须打开塑料薄膜包装。 2 DB34/T 1675—2012 6.1.4 种球处理 种植前用 50%甲基托布津 600 倍液,或 70%百菌清 600 倍液对种球进行消毒。在易发病的季节, 可用 70%代森锰锌 800 倍+25%多菌灵 500 倍浸泡 30 min 进行消毒,阴干表面水分后种植。 6.2 种植 6.2.1 种植时间 按所需成品花上市时间倒推,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百合的生育时间不同,一般在 70 d~130 d。如 在国庆节前后开花,于 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定植;在11月至元旦前后开花,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 定植;在春节前后至 4 月开花,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定植,冬季需加温到 12℃以上,并进行人 工补光。种植时宜选在上午或傍晚,要求在 20 cm~25 cm 深处土壤的温度低于 22℃最佳。 6.2.2 种植密度 株行距可采用 10 cm~15 cm×15 cm~20 cm,夏季宜密植,冬季略稀,花径偏软的品种或球茎较 大的种球可适当加大株行距。 6.2.3 种植深度 种植时要把种球摆放端正,芽尖向上。秋天种植深度为 8 cm~10 cm,冬天种植深度为 6 cm~8 cm。 盖基质过程中不能使种球倾斜。 6.2.4 品种标识 把品种的名称、批号、规格、来源、种植时间、种植人员等写在畦中插的标牌上。 6.2.5 浇水 浇水要透且均匀,透水深度在种球以下 5 cm~6 cm。种植当天须浇透水一遍。温度高于 28℃时, 应一边栽种一边浇水。 6.3 苗期管理 6.3.1 水分 基质表层要保持湿润,适时浇水,含水量在 60%左右(用手握住基质,有水迹渗出而又不下滴, 轻轻一抖,握紧的基质又能散开则说明水分适宜。) 6.3.2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一般控制在 60%~80%,要求相对条件稳定。 6.3.3 温度 白天温度在 20℃~25℃,夜温在 14℃以上。 6.3.4 光照 苗期百合应避免光照过强,需进行遮荫,光照度适宜范围为 5000 lx~12000 Lx。 6.4 营养生长期管理 3 DB34/T 1675—2012 6.4.1 施肥 2 定植一周后宜施用含氮略高的追肥,具体施肥量依据基质营养状况来施,一般每 667 m 施用尿素( 3 kg)+硝酸钾( 5 kg)+磷酸二氢钾( 1 kg),先溶于水,施入基质中,浓度为 0.5%~1.0%;也可叶面 喷施,浓度为 0.2%。若植株表现缺铁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亚铁肥或复合铁肥或螯合铁肥,浓度为 0.2 %~0.3%。 6.4.2 温度 白天温度在 22℃~25℃,夜温在 14℃以上。高温可通过遮荫、通风、浇灌水等方法降温。 6.4.3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 70%~80%,不可剧烈变化。 6.4.4 架网 在株高 30 cm 前,要定制同栽培株行距一致的尼龙网,在床面四周打木桩或铁桩张网,随植株长 高,将网逐步上提至花序下部。 6.5 花蕾期管理 6.5.1 施肥 采用叶面施肥,蕾期应增加钾肥的比重,即 0.2%硝酸钾+0.1%磷酸二氢钾,间隔期 15 d。施肥 直至切花采收前 2 周停止。 6.5.2 温度 蕾期的温度应比营养生长期略高 2℃~5℃;但最高不能超过 28℃,超过 28℃时应采取遮荫、通 风、喷水等措施降温;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时,应加盖薄膜,使用加温设备加温。 6.5.3 光照 以元旦和春节为目标采花的,适当进行人工补光;以国庆节为目标采花的,在阳光强烈的中午必须 进行遮荫,遮荫时间为 10:00 am~15:00 pm。 6.5.4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可稍低,一般控制在 30%~60%之间,并加强通风,冬季可采用无纺布畦面覆盖降低湿 度。 6.5.5 花蕾整理 若发生包裹幼蕾,应人工剥开幼叶,露出幼蕾。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进行适当疏蕾。 7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7.1 4 农业防治 DB34/T 1675—2012 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清洁棚室。 7.2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 7.3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使用太阳能诱虫灯等。 7.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 替用药,合理混用;禁用违禁农药。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详见规范性附录 A。 8 采收 8.1 采收适宜期 当最大的花苞已充分膨胀并着色(已现花瓣本色)时即可开始进行切花采收,一般 5 个花蕾以下的 花枝必须至少有一个花蕾着色之后才能采收,5~10 个花蕾的必须要有 2 个花蕾着色,而 10 个花蕾 以上的必须要有 3 个花蕾着色。 8.2 采收方法 使用锋利的刀片在离地面 15 cm~25 cm(约 5~15 片叶子)处切割,立刻分级和捆扎;如果不能采 收后立即分级捆扎,必须在 30 min 以内插入清水中并及时冷藏。 9 分级、包装、运输 按照 GB/T 18247.1 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同级别切花 10 支一扎。花蕾头部应对齐一致,基部 10 cm 的叶片应去除,每扎包装好后,应标明品种和级别。经质检检验后按级别分类放入冷库储藏待运,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 2℃~4℃,若无冷藏条件,应在运输前预冷包装箱。 5 DB34/T 1675—201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 表A.1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主要病害 关键技术 1.保持棚内清洁卫生,彻底去除病叶残枝; 叶枯病 2.注意通风和足够的光照,浇水最好从边沿浇水,避免弄湿叶片;滴灌最好; 3.用多菌灵、甲基硫菌、腐霉利或 50%异菌脲等药剂。重点喷雾新生叶片及周围基质表面, 连续 2 次。 1.重视基质消毒、鳞茎消毒处理; 茎腐病 2.夏季栽培时要尽量降低种植前的基质温度。中度和重度感

pdf文档 DB34-T 1675-2012 切花百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675-2012 切花百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675-2012 切花百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675-2012 切花百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01: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