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38340-2013 吉 林 DB22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1840—2013 技术机构检测报告/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 规范 Supervisory and managemente specifacations of quality level for the report/certificate test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2013 - 05 - 15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22/T 1840—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质量管理监督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质量管理监督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宁、田桂英、李毅然、何超、李桂君 蔡英华、李平、张国民、马秀芝、孟 黎鹏、沈佳龙。 I DB22/T 1840—2013 技术机构检测报告/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机构的检测报告/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符号、要求、 抽样方法、监督检查结果和质量水平区域。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校准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对检测报告/证书进行的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测程序 第1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测抽样计划 GB/T 2828.11-2008 计数抽样检测程序 第11部分: 小总体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 GB/T 3358.2-2009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应用统计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2828.1、GB/T 2828.11和GB/T 3358.2 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质量水平 quality level 核查总体中实际不合格品百分数。 [GB/T 2828.11-2008,3.1.9] 3.2 不合格 nonconformity 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注:通常按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将它们分类,例如: A类 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在验收抽样中,将给这种类型的不合格指定一个很小的AQL值; B类 认为关注程度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如果存在第三类(C类)不合格,可以给B类不合格指定比A类 不合格大但比C类不合格小的AQL值。其余不合格类型以此类推。 [GB/T 2828.1-2012,3.1.5] 3.3 批 lot,batch 按一定条件汇集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 [GB/T 3358.2-2009,3.19] 1 DB22/T 1840—2013 4 要求 4.1 检测报告/证书的内容要求 4.1.1 4.1.2 a) b) 技术机构的检测报告/证书的内容要求按照本机构和有关规定执行。 检测报告/证书的范围主要包括: 依法进行检测后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依法进行检测后出具的计量检定证书。 4.2 检测报告/证书的质量不合格分类 4.2.1 总则 不合格分类的类别如下: a) A 类(严重)不合格; b) B 类(一般)不合格; c) C 类(轻微)不合格。 1) 4.2.2 A 类(严重)不合格 A类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 a) b) c) d) e) f) g) h) i) j) 因原始记录中计算错误导致检测结论错误; 因打印疏忽将检测结论打错或汇总页结果与检测结论不符; 结论无原始数据印证; 报告有涂抹、错字; 检验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的签字; 因依据错误等原因导致检验结论被推翻或检验报告无效等实质性差错; 未进行检验而直接出具检验报告; 伪造的原始记录; 伪造报告; 伪造抽样单; k) 方法依据和判定依据混淆出现错判; l) 缺少规定的检测项目等。 2) 4.2.3 B 类(一般)不合格 4.2.3.1 a) b) c) d) 4.2.3.2 原始记录 B 类不合格包括: 计算错误但未影响到检测结论改变; 数据和计算公式无法推导出检测结果; 原始记录只有最终检测结果,无过程记录或初始测试数据记录; 仅做单次试验,未经复核既出具检验数据。 检测报告/证书 B 类不合格项目包括: a) 报告中由于字符错误导致含义改变; b) 在总体检测结论未变情况下出现单项判定错误; 1) 检测报告/证书存在重大且明显的错误,严重影响到报告的使用功能,使被服务者不能接受,甚至会导致申述 与赔偿。 2) 检测报告/证书存在一般的错误但不明显,有可能影响到报告的使用功能,容易引起被服务者的不满。 2 DB22/T 1840—2013 c) d) e) f) g) h) i) 4.2.3.3 a) b) c) d) e) f) g) 汇总中符号书写有误导致单项结论不符或错误未影响到检验结论的; 样品的型号、规格、等级、商标、生产日期、批号等错误导致检测报告/证书失效; 印章使用不符合规定; 页面不整洁、不规范; 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或计量单位未标注,或标注有误; 将报告文本私自外流; 检测报告/证书无唯一性编号。 其他 B 类不合格项目包括: 缺页; 检验结论与原始数据不符未影响到检验结论的; 结论被其他检测机构复检更改的; 抽样单有涂抹划痕,杠改处无依据; 样品管理和检测程序不具有可追溯性; 分包检测任务未在报告中注明的; 未使用钢笔或碳素笔签名。 3) 4.2.4 C 类(轻微)不合格 4.2.4.1 原始记录 C 类不合格项目包括: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4.2.4.2 a) b) c) d) e) f) 检测人员或复核人未签名或签名不全; 未注明所用仪器设备; 缺少必要的环境条件数据; 无检测日期; 有涂抹刮痕、杠改后未盖章或单页记录杠改次数超过三处;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对最终检测结果无法实现可追溯性的原始记录; 检验设备记录不完整或无记录; 未按 GB/T 8170 规定进行数值修约的; 有效数值记录不规范或未按计量器具的标示值进行记录; 缺乏检验项目名称及检验方法依据; 缺乏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或编号; 感官检验现象描述不清。 检测报告/证书 C 类不合格项目包括: 有关人员签名不全; 主检人与原始记录中检测人不一致; 封面认证认可标志使用不当; 未标注检测报告/证书和原始记录页数; 丢字、错字,报告编号与首页或原始记录中编号不一致或编号有误; 封面、正文、汇总页打印不规范,包括字迹大小、格式宽窄、字体位置、标点符号等不规范; g) 检测结论用语不规范; h) 有分包项目的未在报告中注明; i) 当要求给出不确定度时,检测报告/证书未给出不确定度; 3) 检测报告/证书存在 C 类(轻微)的错误且不明显,不会影响报告的使用功能,能够得到被服务者的谅解。 3 DB22/T 1840—2013 j) k) 4.2.4.3 a) b) c) d) e) 检测报告/证书与抽样单对应项目不一致; 检测报告/证书保留有效期不符合规定。 抽样单 C 类不合格项目包括: 抽样单未记录抽样方法; 抽样单信息不全; 样品名称、样品数量、抽样基数、抽样日期、抽样地点等写错; 抽样单上无两人以上抽样人签名; 到样时间有误,缺少样品状态描述; f) 4.2.4.4 a) b) c) d) e) f) g) 无被检测单位人员的签字或未加盖被检测单位公章。 其他方面 C 类不合格项目包括: 检测项目与委托协议书不一致; 未按规定保留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或修约不规范; 委托单位、生产单位、受检单位、经销单位等有误; 需现场检测的原始记录中未注明检测地点; 上述未包含的不至于影响检测结论的其它 C 类不合格; 封条上不具备两人以上抽样人签名或无抽样单位公章; 封条无被抽样单位人员签字或无被抽样单位公章。 4.3 抽样参数的确定 4.3.1 检测报告/证书的批划分 4.3.1.1 检测报告/证书的批划分符合 GB/T 2828.1 规定。 4.3.1.2 对于同一技术机构,规定了不同类报告具有差异的质量水平时,以相同或相近质量水平的检测 报告/证书划分批。 4.3.2 质量水平 4.3.2.1 检测报告/证书质量水平 “DO”的限定条件如下: a) 同时期并同类产品的检测报告/证书; b) 同等检测设备和检测环境下的检测报告/证书; c) 同等环境条件下存放的检测报告/证书; d) 同等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证书。 4.3.2.2 检测报告/证书的质量水平是测量检测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检测报告/证书 的质量水平“DO” 代表被监督检测报告/证书总体“批质量指标”,以百分数表示,确定方法如下: a) 用无限批量的检测报告/证书的总体“批质量指标” PO : P0 = D1 + D2 + D3 + × × × + Di ´ 100 ............................. (1) N1 + N 2 + N 3 + × × × + N i 式中: P0 ——检测报告/证书的总体质量水平实际值; Di ——第i批中检测报告/证书的质量水平; 4 DB22/T 1840—2013 N i ——第i批中检测报告/证书的批量。 b) 由于无限批量检测报告/证书的总体“批质量指标” PO 难以获得,用随机抽取检测报告/证书 样本的平均“批质量指标” DO 近似于 PO: D0 = d 1 + d 2 + d 3 + ... + d i ´ 100 ..............................(2) n1 + n 2 + n3 + ... + ni 式中: i≥10 D0 ——用样本推断的检测报告/证书的总体质量水平; d i ——样本中检测报告/证书的不合格数; ni ——随机抽取检测报告/证书的样本; n ——随机抽取的样本; d ——检测报告/证书中样本的不合格报告数。 c) 用检测机构或检测机构的管理部门上年度监督检查的实际质量指标作为质量水平的总体质量 指标 DO; d) 检测报告/证书质量水平的经验数据 DO 在(1~5)%。 5 抽样方法 5.1 现场产生随机数生成 5.1.1 现场生成随机数工具 工具包括: a) 随机数表; b) 随机数骰子; c) 计算机软件; d) 扑克牌等。 5.1.2 现场产生有效随机数的处理原则 5.1.2.1 a) b) 5.

pdf文档 DB22-T 1840-2013 技术机构检测报告 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1840-2013 技术机构检测报告 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1840-2013 技术机构检测报告 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1840-2013 技术机构检测报告 证书质量水平监督管理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47: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