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673—2012 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ies Cultivation of Gerbera 文稿版次选择 2012 - 08 - 09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9 - 09 实施 发 布 DB34/T 1673—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芜湖市鲁扬园艺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芜湖市鲁扬园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束冰、杨健生、潘海发、朱德建、王志好、高正辉、王清羿。 I DB34/T 1673—2012 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洲菊设施栽培的设施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质量分级标准、标识、 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非洲菊设施栽培高效优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247.1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1部分:鲜切花 JB/T 10594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设施要求 3.1 设施类型 生产所用的塑料大棚(单棚或联栋)或日光温室的结构与性能应符合 JB/T 10594 的规定。 3.2 建址环境 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性好,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两侧没有高大的防风林带。 3.3 土壤 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pH 值在 5.8~6.5 的肥 沃土壤。 4 栽培管理 4.1 4.1.1 定植前准备 整地 3 种植前深耕一次(30 cm~40 cm),将化肥和经无害化处理的厩肥(每亩施腐熟厩肥 2000 kg,5 m 腐殖土,过磷酸钙 65 kg,复合肥 50 kg)施入土壤后深翻 15 cm~25 cm。对于粘性的土壤,则一定 要事先进行土壤改良,可加入珍珠岩、腐熟的植物秸秆和谷壳等增加其疏松度。畦面宽 130 cm,畦高 30 cm~40 cm,沟宽 40 cm~50 cm,长视大棚标准而定。 1 DB34/T 1673—2012 4.1.2 土壤消毒 土壤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 4.1.2.1 日光消毒 在夏季,将配制好的基质堆放在清洁的混凝土或铁皮上,摊平,厚度不能超过 10 cm,暴晒 5 d~ 15 d。或在夏季温室、大棚休闲期间,将基质喷水,使其含水量达到 80%,堆成 20 cm~25 cm 高, 覆盖塑料薄膜,将棚室密闭升温 10 d~15 d。 4.1.2.2 蒸气消毒 基质堆高 20 cm,长度根据地形而定;基质含水量为 35%~45%为宜;全部用防水、耐高温布盖 上,封严实;从基质一端的开口处用耐热管导入蒸气,在 80℃至 95℃高温下,消毒 30 min~60 min。 4.1.2.3 4.1.2.3.1 化学药剂消毒 甲醛 40%甲醛稀释 40~50 倍,均匀喷洒在基质上,每立方米基质中喷洒药液 30 L~40 L,然后集中 成堆,上覆盖塑料膜,密闭 24 h~48 h,使用前去掉覆盖物,摊开基质,待甲醛气体完全挥发后使用, 避免药剂残留危害。 4.1.2.3.2 甲霜灵、代森锰锌 每立方米基质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9 g,加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 g,参细土 4 kg~ 5 kg拌匀,然后撒在定植穴中,即撒即定植。 4.1.2.3.3 氯化苦 将基质一层层堆放,每层 20 cm~30 cm;每层每平方米均匀撒布氯化苦 50 ml;最高堆 3~4 层, 快速堆好后用薄膜盖好密闭;温度最好在 15℃~20℃,温度在 20℃以上时保持 10 d,15℃~20℃时 保持 15 d,然后揭去薄膜,多次翻动,使氯化苦充分挥发散尽避免药剂残留危害。 4.2 品种 ——可选用的品质有红色系列:特拉维撒、桑格瑞拉、卡默多迪等; ——粉红系列:特拉克温、罗斯伯拉、特伯母巴等; ——黄色系列:特拉费姆、奥伯罗伯、末瑞高德等; ——橙色系列:特拉考姆比、杰芳、加利福尼亚等; ——白色系列:特拉明特、奥丽维亚等。 4.3 种苗 采用生产用组培苗,规格为 2~4 片真叶。 4.4 定植 可周年定植,以 3~6 月定植最佳;定植时不能太深,根茎部稍露出土面为宜,刚定植的种苗需要 浇足定根水;每畦 4 行,交错种植,株距 25 cm~30 cm(品种不同稍有区别),种植密度为 6.0~7.5 2 万株/hm 。 2 DB34/T 1673—2012 4.5 定植后管理 4.5.1 小苗期管理 根茎部以下不能长期保持过湿,夏天定植的非洲菊,在缓苗期间每天向叶面喷雾 2~3 次。 4.5.2 成苗期管理 定植 30 d 后,若在春、秋生长适期,则应适当加大肥水管理;若已进入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则 应以保根促壮为主,适当控制浇水、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剥除老叶,注意防治病虫。 4.5.3 花期管理 在不加温的条件下,一般每年的 3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以及 8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是非洲菊产 花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应注意及时摘除过多的幼小的花蕾和花茎。日常要观察,植株的叶片若过多, 应及时人工摘除老叶,一年生非洲菊植株保持单株绿叶数为 15~20 枚;二、三年生非洲菊植株单株合 理的绿叶数为 20~25 枚。 4.6 肥水管理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3838-2002 中 Ⅳ 类标准。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 的规定执行。 2 采用滴灌。营养生长期复合肥(N:P:K=15:18:25)使用量在 375 kg/hm 。春夏季节,对成年植株应 注意施足氮肥;进入花期每次施肥以磷钾肥为主,视基质养份状况可补施钙肥和硼、锰、铜、锌等微量 元素。进入晚秋和冬季,用肥量应减少,增加钾肥的比例,降低氮的用量。春季和秋冬季,注意通风, 防止湿度过高。 4.7 温度管理 冬季在 10℃温度下要添加中棚或加温,也可实施土层加热(加热管埋入栽植土层下 40 cm 左右), 非洲菊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0℃~25℃。夏季棚内超过 35℃,采用遮阳网、喷雾、湿帘、打开天窗,加 强通风等措施。 4.8 光照管理 冬季如果天气晴朗,要在上午 8:00 拉开草帘,在不影响夜间最低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延长温 室接受光照的时间;如果持续阴天 7 d 以上,需考虑人工补光。夏天光线强,应及时搭遮荫网。 5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5.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清洁棚室。 5.2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 5.3 物理防治 3 DB34/T 1673—2012 黄板诱杀,使用太阳能诱虫灯等。 5.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 替用药,合理混用;禁用违禁农药。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详见规范性附录 A。 6 采收 待花梗挺直、外围花瓣展平、中部花心外围的管状花有 2~3 轮开放、雄蕊出现花粉时采收。采收 通常在清晨或傍晚,用一手轻捏花基中部,一手左右轻摇几下,再向上提,使花茎从根颈处断离。 7 质量分级标准 按照 GB/T 18247.1 的规定执行。 8 标识、包装、运输 8.1 标识 注明切花种类、品种名、花色、等级、装箱容量、采切时间、商标、生产单位及产地等。 8.2 包装 花头用专用保鲜膜包好,按花色、梗长等分类包装,10 枝或 20 枝为一扎。每扎要做到:品种一 致,花色一致,花梗长度一致,粗细一致,花朵开放程度一致。包装好后装入包装箱,各层切花在箱中 反向叠放,花朵朝外,离箱边 5 cm;小箱为 10 扎或 20 扎,大箱为 40 扎;装箱时,中间要用橡皮 筋捆绑固定;封箱需用胶带,包装箱两侧要打孔,孔口距箱口约 8 cm;纸箱宽度为 30 cm 或 40 cm。 8.3 运输 使用冷藏车运输,采收后的切花,在运输前,采用预处理方法保存,用硝酸银 20 mg/kg 或硫酸铝 80 mg/kg 的水溶液浸渍花茎基部 5 h~6 h。近距离运输可以采用湿运,即将切花的茎基用湿棉球包扎 或直接浸入盛有清水或保鲜液的桶内;远距离运输可以采用高密聚乙烯塑料薄膜保湿包装,温度应保持 在 6℃~9℃。 4 DB34/T 1673—201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 表A.1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主要病害 灰霉病 关键技术 1.疏除生长过密的叶片; 2.发病后,用 50%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喷施。 1.选用无病繁殖材料,栽培基质彻底消毒; 疫 病 2.发病初期,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或 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 液等喷雾; 3.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 1.浇水时不要把水洒在叶片上; 茎腐病 2.每隔 10 d~15 d 喷施一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1.降低环境湿度,及时通风; 叶斑病 2.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进行环境消毒; 3.发病期间,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喷雾。 1.发病初期,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2000 倍液或 25%三唑哃可湿性粉剂 白粉病 2000 倍~2500 倍液喷雾; 2.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 3.硫磺熏蒸。 5 DB34/T 1673—2012 表A.2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虫害 关键技术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 蚜 虫 2.用丙硫克百威 20%乳油 1500~3000 倍、10%吡虫啉 1000~2000 倍、3%啶虫咪乳油 2000~ 2500 倍、90%可溶性粉剂氢氧化铜、或 20%

pdf文档 DB34-T 1673-2012 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673-2012 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673-2012 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673-2012 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11: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