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B 43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783—2012 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coarse wool angora rabbit 文稿版次选择 2012 - 12 - 24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1 - 24 实施 发 布 DB34/T 1783—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胜、赵辉玲、程广龙、黄冬维、杨永新、赵小伟、江喜春、伋兆发。 I DB34/T 1783—2012 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粗毛型长毛兔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设施要求、引种要求、饲料与营养、饲 养管理、繁育、疾病防治、采毛、生产记录等。 本标准适用于粗毛型长毛兔种兔场、养殖(场)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种畜禽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农业部105号公告 允许使用的饲养添加剂品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牧发[2001]20号)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粗毛型长毛兔 粗毛率在 10%以上的长毛兔,俗称粗毛兔。 4 环境要求 粗毛兔兔场场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地势高燥平坦,环境安静,水源良好,交通便利,无污染的 地方。兔场环境符合 NY/T 388、GB 8978 和 GB 14554 的规定,水质符合 NY 5027 的规定。 1 DB34/T 1783—2012 5 设施要求 5.1 兔场分区 粗毛兔兔场明确分为饲养区、生活辅助区和隔离区 3 部分,各区之间有严格的隔离措施,并设有 配套的饲料室、兔毛室、兽医室、种兔舍、隔离舍等辅助设施。 5.2 兔舍形式 可采用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3 种兔舍,可以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等多种形式,要求 通风性能良好。 5.3 兔笼 5.3.1 兔笼由笼门、笼壁、笼底板和承粪板几部分组成,其大小以粗毛兔能在笼内自由活动为宜,规 格为宽度 60 cm~80 cm,深度 55 cm~65 cm,高度 45 cm~50 cm。 5.3.2 兔笼安装层次一般不超过 3 层。 5.3.3 兔笼为水泥预制件、砖、铁丝等其他构件加竹木结构组合而成。其中,笼壁、承粪板用水泥预 制件或其他构件;笼底板用竹片固定在木条上制成,竹片宽 2.0 cm~2.5 cm,间距 1 cm~1.3 cm, 以 兔脚不易陷入缝隙为原则;笼门门框用木料或钢筋,门面用金属丝、网制成。 5.3.4 笼门壁应平整光滑,笼门安装应紧闭灵活;竹片、木条应削平、打光无毛刺、宽窄均匀;笼底 板应能活动,便于更换和清洗。 6 引种要求 6.1 异地引进种兔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程序,办理异地引种手续。 6.2 供种场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营业执照》、系谱档案记 录、免疫接种记录、剪毛记录等。 6.3 进场后的种兔隔离饲养 30 天,专人管理,无异常情况后再合群饲养。 7 饲料与营养 7.1 饲料要求 7.1.1 应保证生产中所需精饲料、青饲料及粗饲料的供应充分,充分利用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各种 饲料资源。 7.1.2 饲料应清洁、新鲜、适口性好,严禁饲喂霉烂变质、冰冻、农药残留污染严重、被黄曲霉或病 菌污染的饲料。 7.1.3 应用饲料添加剂必须了解其作用和安全性,并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 部 105 号公告的规定。 7.2 营养需要 粗毛兔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见表 1。 2 DB34/T 1783—2012 表1 营养成份 不同生理阶段粗毛兔营养需要 指 标 种公兔 妊娠母兔 哺乳母兔 幼兔 青年兔 产毛兔 消化能 MJ/kg 10.04 10.46 10.88 10.46 10.46 9.63 粗蛋白% 16 16 18 16~17 15~16 15 可消化粗蛋白% 12 12 14 13 12.5 11 粗纤维% 16~17 15 13 14 15 17 赖氨酸% 0.8 0.8 0.9 0.9 0.8 0.7 蛋+胱氨酸% 0.7 0.7 0.8 0.8 0.8 0.7 钙% 1 1 1.2 1 1 1 磷% 0.5 0.5 0.8 0.5 0.5 0.5 7.3 饲料配制 配合颗粒饲料应根据饲料资源、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价格,结合各种生理阶段粗毛兔的营养 需要进行加工调制。一次加工颗粒饲料不应过多,3~7 天喂完,粉料必需随时喂随时配制。 8 饲养管理 8.1 饲养方式 笼养,种公、母兔、青年兔、产毛兔一笼一兔。 8.2 饲养 8.2.1 仔兔出生后 1~6 小时内要及时吃上初乳,哺乳期间宜采用母仔隔离或暗窝的饲养方式,母仔 隔离每天定期喂乳 1~2 次。16~19 日龄开始补料。哺乳期为 40~45 天。 8.2.2 幼兔按照血统、日龄、强弱、性别分小群饲养,每笼 3~5 只,40~60 日龄及时剪去胎毛。 8.2.3 青年兔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或者采用全价颗粒饲料。及时分群饲养,一兔一笼。 同时根据其外貌、生长发育状况及产毛性能等,进行全面鉴定,做好选种工作。 8.2.4 种公兔采用限制饲喂方式,精、青粗饲料结合或采用全价颗粒饲料。成年公兔一般每天配种 1~ 2 次,青年公兔每天配种 1 次,连续配种 2 天后休息 1 天。 8.2.5 空怀期母兔保持中等膘情。 8.2.6 加强母兔妊娠后期的营养,产前 2~3 天适当减少精料喂量,避免噪音及惊扰,以免引起母兔 流产;临产前 2 天将清洗消毒后的产箱放入母兔笼内或将母兔转入暗窝笼内,并在产箱或暗窝内垫放 柔软干净的干草。 8.2.7 母兔产后 1~2 天,多喂新鲜青绿多汁饲料,3 天后逐渐增加精料量。 8.3 管理 8.3.1 日粮应根据粗毛兔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分别调制,定时定量,成年兔日喂 2 次,分早晚饲 喂,晚餐喂量占日粮的 70%左右;幼兔加喂 2 次, 少量多餐,逐渐增加。不突然改变饲料品种,饲料 成分要相对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 7 天的过渡期,逐步过渡。 8.3.2 兔舍每天打扫 1 次,每月消毒 1 次,保持兔舍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笼底板、食具等每月洗、 晒、消毒 1 次;产仔箱用后应洗净消毒。 3 DB34/T 1783—2012 8.3.3 注意饮水卫生,保证饮水充足。 8.3.4 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在梅雨季节或潮湿天气要加强兔舍通风换气,降低兔舍的 相对湿度。 8.3.5 种兔的生产、出售和转运必须符合《种畜禽管理条例》和 GB 16549 的规定。 9 繁育 9.1 选种标准 产毛量高、粗毛率高、被毛品质优良、生长发育良好、繁殖性能强。 9.1.1 种公兔成年体重 3.0 kg 以上,性情活泼,雄性强,睾丸发育良好。系谱清楚,符合本品种(系) 外貌特征。 9.1.2 种母兔成年体重 3.0 kg 以上,乳头 4 对以上,左右对称。年产仔 4 胎以上,连续 3 胎合计 产仔不低于 18 只。母性强。系谱清楚,符合本品种(系)外貌特征。 9.2 主要选种指标 9.2.1 9.2.2 率。 9.2.3 9.2.4 9.3 体型外貌:体躯、头型、耳型、眼球颜色、被毛颜色。 产毛性能:产毛量,粗毛率,毛纤维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成年兔产毛率、料毛比、松毛 生长发育性能:8 周龄、6 月龄和 10 月龄体重、体长、胸围。 繁殖性能:窝产仔数,初生窝重,3 周龄窝重,断奶体重,断奶成活率。 选种方法 9.3.1 断奶时进行第一次选种,淘汰病、弱兔,约 10%左右。 9.3.2 8 周龄第一次采毛时从窝重大、活仔多(成活率高)的窝别中根据产毛量选留后备兔,淘汰率 为 20%左右。 9.3.3 18 周龄时根据产毛量、粗毛率、体重、体长、胸围及被毛品质进行综合评定,母兔按 50%~ 60%选留,公兔按 20%~30%选留。 9.3.4 29 周龄为终选,根据产毛量、粗毛率、毛纤维品质(长度、细度、强度和伸度)、体重、体长、 胸围进行综合评定。进入繁殖兔群后,根据繁殖成绩和后代生产性能观察测定,再补充淘汰生产性能表 现不良者。 9.4 繁殖 9.4.1 初配年龄 种公兔 6 月龄以上,体重 3 kg 以上;母兔 6 月龄,体重 2.75 kg 以上。 9.4.2 公母比例 自然交配 1:5~8,人工授精 1:15~30。 9.4.3 使用年限一般 2~3 年,公兔不超过 4 年,母兔不超过 3 年。 9.4.4 配种方法采用人工辅助交配或人工授精。人工辅助交配时,将母兔放进公兔笼内。一般要求同 等级相配或者公兔等级高于母兔,双方不能有相同缺陷,防止近亲交配。 10 疫病防治 10.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对无治疗价值的病兔应及时淘汰,杜绝病源传播。 4 DB34/T 1783—2012 10.2 防疫 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10.3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搭配饲料,科学饲养,使兔子健壮,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保持兔舍 内适宜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流通。 10.4 坚持自繁自养,加强检疫 养兔场的种兔提倡自繁自养。购兔时,进或出均要检疫,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如果发生传染病,应 立即采取措施,在当地迅速处理。 10.5 搞好清洁卫生 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场区和舍内消毒,防疫器械在防疫前后应消毒处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防

pdf文档 DB34-T 1783-2012 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783-2012 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783-2012 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783-2012 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03:2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