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3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782—2012 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生产技术规程 The precocious potato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2 - 12 - 24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1 - 24 实施 发 布 DB34/T 178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裕安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六安市新欣蔬菜科技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緖聪、张来好、丁晶晶、王康、黄鸿。 I DB34/T 1782—2012 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栽培的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6 种薯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221 无公害食品 薯芋类蔬菜 3 产地环境 严格执行 NY 5010 规定。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沙壤土或壤土;3 年内未种过 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旱能灌、涝能排的地块。 4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肥料使用按 NY/T 496 的规定执行;农药使用按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5 生产管理措施 5.1 整地施肥 2 2 冬前撒施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有机肥 30000 kg/hm ~37500 kg/hm ,深耕 30 cm 冻垡。播种前 15 2 2 d~20 d 造墒,结合旋耕撒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1200 kg/hm ~1500 kg/hm 。 5.2 种薯准备 5.2.1 5.2.1.1 种薯选择 品种选择 1 DB34/T 1782—2012 选用休眠期较短、植株较矮、结薯集中的抗病、抗逆、优质、丰产脱毒早熟品种。 5.2.1.2 种薯选择 种薯质量应符合 GB 18133 和 GB 4406 中二级以上的要求。 5.2.2 备种及种薯存放 2 2 2 2 单垄单行种植需种薯 2300 kg/hm ~2600 kg/hm ;单垄双行种植需种薯 2600 kg/hm ~3000 kg/hm 。 先将种薯放在通风干燥处摊晾 7 d~10 d,再存放于 2℃~4℃的室内。 5.2.3 种薯切块 5.2.3.1 切块时间 播种前 20 d~25 d 切块。 5.2.3.2 切块大小 以 30 g~40 g 为宜。 5.2.3.3 切块方法 在不低于 10℃的环境内进行。切块时,宜切掉种薯脐部,将芽眼留于切块中间。50 g~100 g 的 种薯,自顶部纵切为二;100 g 以上的大薯,应自基部顺螺旋状芽眼向顶部切块,到顶部时,纵切 3~ 4 块。 5.2.3.4 切块存放 切好的薯块不宜放在地面或塑料薄膜上,应放于竹帘上,在温度不低于 10℃的阴凉通风处摊晾 7 h~8 h,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包衣。 5.2.3.5 切块包衣 切块晾干后,每 100 kg 种薯用 25%咯菌腈 100 ml+72%硫酸链霉素 5 g~7 g+水 1 kg 混合 包衣。晾干后催芽。 5.2.3.6 注意事项 在切掉脐部的同时,观察种薯健康状况,淘汰带病种薯。切刀每使用 10 min 后或在切到病、烂薯 时,用 3%的高锰酸钾溶液或 75%的酒精消毒。 5.2.4 催芽 2 催芽宜在塑料棚内的电热温床上进行。温床面积按 75 kg/m 种薯的堆积量计算,薯块堆积厚度不 超过 20 cm,上部盖湿草帘或湿沙子,再盖上薄膜后即可通电催芽。催芽温度以 15℃~20℃为宜,严 格控制不超过 25℃。催芽过程中,可适量喷洒 1 次~2 次温水,保持草帘或沙子湿润。15 d 后,分 拣出芽长 1 cm 以上的薯块,单独存放在温床上,见光练芽。 带芽的薯块运往田间时,应使用竹筐或纸箱,切忌放在编织袋、麻袋内。 5.3 播种 5.3.1 2 播种期 DB34/T 1782—2012 5 cm 土温稳定在 5℃以上时即可播种。宜在 1 月中~2 月中旬播种。 5.3.2 播种深度 深度为 10 cm~12 cm。 5.3.3 播种密度 2 2 单垄单行种植 75000 株/hm ~82500 株/hm ,行距 65 cm~70 cm,株距 17 cm~20 cm;单垄双行 2 2 种植 82500 株/hm ~90000 株/hm ,大行距 70 cm~90 cm,小行距 20 cm,株距 27 cm~33 cm。 5.3.4 播种方法 5.3.4.1 开播种沟 按行距开深 5 cm 的沟。 5.3.4.2 撒药 2 2 将 5%的辛硫磷颗粒剂 45 kg/hm ~60 kg/hm 撒入播种沟内。 5.3.4.3 播种 将大小、发芽一致的薯块播种在同一地块。播种时将催好芽的薯块按株距放入沟内,保持芽朝上, 2 2 然后将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 750 kg/hm 施于切块之间,再用 25%嘧菌酯悬浮液 600 ml/hm ~900 2 ml/hm 加水 450 kg 对薯块和播种沟均匀喷雾。 5.3.4.4 覆土起垄 用开沟覆土机或人工进行覆土起垄,垄高 20 cm~25 cm(偏粘性土壤垄高应不低于 30 cm);单 垄单行种植时垄上肩宽 40 cm,单垄双行种植时垄上肩宽 55 cm。 5.3.5 喷施除草剂 2 2 起垄后用 33%二甲戊乐灵乳油 1875 ml/hm ~2250 ml/hm 加水 300 kg~500 kg 均匀喷雾土壤 表面,立即覆盖地膜。用药量应根据土质和有机质含量决定,粘土、有机质含量高的用药量为 2250 2 2 2 ml/hm ,低的为 1500 ml/hm ~1875 ml/hm 。 5.3.6 地膜覆盖 盖膜时拉紧拉实,四周压严。 5.4 田间管理 5.4.1 破膜放苗 在出苗处将地膜破一小口引出幼苗,用湿土封住膜孔。 5.4.2 覆草保温 温度下降时,在薯苗上覆草保温。 5.4.3 追肥 3 DB34/T 1782—2012 2 2 出苗后,用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有机肥 3000 kg/hm 或尿素 75 kg/hm 随水浇施;现蕾期用尿素40 2 2 2 kg/hm +硫酸钾 150 kg/hm 随水浇施;块茎膨大期施硫酸钾 225 kg/ hm ;生长中后期可用 0.2%~ 2 0.3%磷酸二氢钾液 900 kg/hm 进行叶面追肥,每隔 7 d~10 d 喷 1 次,共喷 2~3 次。 5.4.4 浇水 及时灌水,保持 70%的土壤含水量。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等。 6.2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测土平衡施肥,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倒茬。 6.3.2 生物防治 2 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利用 350 g/hm ~ 2 750 g/hm 的 16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防治鳞翅目幼虫。利用 0.3%印楝乳油 800 倍液防治潜叶蝇、蓟马。利用 0.38%苦参碱乳油 300 倍液~500 倍液防治蚜虫以及金针虫、地老 2 2 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利用 210 g/hm ~420 g/hm 的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0 倍液,或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1000 倍液防治青枯病、黑胫病或软腐病等多种细菌病害。 6.3.3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色地膜避虫。 6.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执行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防治方法见附录 A。 7 采收 5 月上旬及时采收上市。产品质量应符合 NY 5221 的要求。 4 DB34/T 1782—2012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表A.1 主要防治对象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农药名称 2 使用方法 2 安全间隔期(天) 500 倍液喷雾; 7 600 倍液喷雾; 7 600 倍液喷雾。 7 4000 倍液灌根; 7 4000 倍液灌根。 3 4000 倍液; 3 4000 倍液; 3 250 倍液。 21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3000 倍液喷雾; 2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3000 倍液喷雾; 7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3000 倍液喷雾; 7 2.5 kg/hm ~3.5 kg/hm 的 70%代森 锰锌可湿性粉剂; 晚疫病 1.5 kg/hm2~2 kg/hm2 的 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 1.5 kg/hm2 的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环腐病 210 g/hm2~420 g/hm2 的 72%农用硫 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疮痂病 新植霉素可溶剂粉剂; 14%络氨铜水剂。 蚜虫 白粉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34-T 1782-2012 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782-2012 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782-2012 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782-2012 地膜覆盖马铃薯早熟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9:41: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