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220 B 4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941—2013 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 及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 synthesis immunization and detection for the scale waterfowl field 2013 - 08 - 28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9 - 28 实施 发 布 DB34/T 1941—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本标准参与单位:太湖县畜牧兽医局、贵池区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定丰、汪彤、朱良强、陈静、潘鑫、占松鹤、查湖生、刘建兵。 I DB34/T 1941—2013 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及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监测技术中规模水禽场疫苗管理、免疫接种前要求、 免疫要求、免疫后期处理、免疫效果监测、生物安全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规模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免疫效果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8936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NY 764 高致病性禽流感 疫情判定及扑灭技术规范 NY/T 765 高致病性禽流感 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 NY/T 766 高致病性禽流感 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767 高致病性禽流感 消毒技术规范 NY/T 768 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员防护技术规范 DB34/T 1386 规模鹅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DB34/T 1387 规模鸭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效力 Effectiveness 根据生产商建议使用生物制品所产生的特异的免疫保护能力。 3.2 废弃物 Waste 主要包括接种后的残余疫苗、疫苗瓶、使用后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等。 3.3 免疫 Immunization 通过对水禽接种国家规定的禽流感疫苗,使水禽肌体产生抵抗禽流感病毒抗体的过程。 1 DB34/T 1941—2013 3.4 监测 Detection 对规模水禽场禽流感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 3.5 规模化水禽场 The scale waterfowl field 指经省、市畜牧兽医行政部门批准,养殖水禽数量满足省、市畜牧兽医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水禽养 殖场。 4 疫苗要求 4.1 4.2 4.3 4.4 5 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 H5N1 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根据水禽数量,准备足够完成一次免疫接种所需要的疫苗。 要有完备的冷链设施设备,确保疫苗的运输和贮存。 应有完善的疫苗出入库登记、监督管理制度。 免疫接种前的准备 5.1 免疫对象 ——待接种的水禽经临床观察应未见异常; ——凡有病、体弱的水禽不应接种; ——患病水禽待康复后再按规定接种。 5.2 疫苗的准备 ——要仔细核疫苗抗原亚型是否符合; ——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 ——标签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称、生产批号、批准文号、保存期或失效日期、生产厂家等; ——对于出现瓶盖松动、包装破损、破乳分层、颜色改变、超过保存期、色泽与说明不符、瓶内有 异物、发霉等现象的疫苗不得使用。 ——接种前将疫苗升至室温,充分混合均匀,但要防止气泡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疫苗启封后, 应于 24 h 内用完。 5.3 器械的准备 ——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无菌; ——必须做到同群或同舍水禽用同一针头。 5.4 其它要求 ——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确定接种部位。 ——专人负责监督接种过程,确保每只水禽都被接种,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补种。 ——应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如水禽的品种、年龄、疫苗的来源、批次、接种时间、 接种剂量等。 2 DB34/T 1941—2013 ——免疫人员按照 NY/T 768 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6 免疫 6.1 按照 DB34/T 1387、DB34/T 1386 推荐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6.2 对发生或监测出禽流感变异毒株地区及毗邻地区的水禽,按规定要求进行免疫。 6.3 当发生疫情时,应对受威胁区的水禽进行紧急免疫。 7 免疫后期处理 7.1 接种后,应仔细观察水禽的反应,水禽可能出现一过性应激反应。 ——饮食和饮水量下降; ——产蛋量下降。 7.2 应激反应应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过性应激反应应添加多维、镇静剂和抗生素等增强水禽的抵抗力; ——对于应激反应比较大的水禽,应单独圈养,恢复后再放入水禽群饲养。 7.3 接种结束后,接种器具及所有废弃物应按 GB 16548 和 NY/T 766 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8 免疫效果监测 8.1 疫苗免疫后 21 天,采集血清样品检测一次,每次采样比例为 1%~5%。 8.2 样品的采集和储运按 NY/T 765 要求执行。 8.3 样品采集前,应准备好采样物品,并选择操作熟练的采样人员,确保采样时减少水禽应激反应。 8.4 样品采集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和个人防护。 8.5 按 GB/T 18936 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水禽血清 HI 的抗体水平。 8.6 血凝抑制试验时,为避免异种禽类对异种禽类红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干扰,做 HI 实验 时最好用同种禽类的红细胞来检测血清的禽流感抗体效价。 8.7 水禽禽流感抗体血凝抑制试验(HI)抗体效价≥24 判定为合格。存栏水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70 %判定为合格。 8.8 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70%的,即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查明原因,并尽快进行加强免 疫和监测,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具体操作要求按 GB/T 18936 规范进行。 8.9 病原学检测中发现疑似样品,按国家规定要求进行确诊。 9 生物安全要求 9.1 整个免疫监测过程中,要参照 NY/T 767 要求做好规模化水禽场的消毒。 9.2 免疫和采样人员要充分做好个人防护。 9.3 免疫和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水禽出现应激反应。 9.4 免疫及监测过程中,免疫器具、采样器械、及废弃物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9.5 免疫监测过程中,规模化水禽场检测出病原学阳性样品时,应依据 NY 764 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治技术规范》中有关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疫情 处置,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34-T 1941-2013 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及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941-2013 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及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941-2013 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及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941-2013 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及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6:53: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