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908—2013 耐磨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 Treatment specification of Wear resistant steel casting surface defect 2013 - 07 - 29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8 – 29 实施 发 布 DB34/T 1908—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耐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宁国市东方碾磨材料有限公司、宁国市开源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宁国耐磨配 件总厂、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宁国市新高新钢球衬板有限公司、马鞍山市益丰实业集团 有限公司、安徽省耐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赵金斌、汪德发、周元行、李成虎、左朕、李家宝、李进。 I DB34/T 1908—2013 耐磨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锰钢、中低合金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表面缺陷分类、技术 要求、表面缺陷处理及检查与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建材、电力、建筑、铁路、船舶、化工和机械等行业的耐磨铸钢件,其他类型 的耐磨钢铸件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17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 5118 热强钢焊条 GB/T 5611 铸造术语 GB/T 5680 奥氏体锰钢铸件 GB/T 7233.1 铸钢件 超声检测 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T 7233.2 铸钢件 超声检测 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 9443 铸钢件渗透检测 GB/T 9444 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 10045 碳钢药芯焊丝 GB/T 14408 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 GB/T 17493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GB/T 19867.1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GB/T 26651 耐磨钢铸件 JB/T 3223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5611 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磨铸钢件 为高锰钢、中低合金钢材质的铸钢件。 4 表面缺陷分类 1 DB34/T 1908—2013 4.1 4.2 4.3 4.4 4.5 4.6 5 多肉类缺陷:飞翅和毛刺、抬型、胀砂、冲砂、掉砂、外渗物。 孔洞类缺陷:气孔、针孔、缩孔、缩松、疏松、渣孔。 裂纹、冷隔类缺陷:冷裂、热裂、白点、冷隔、热处理裂纹。 表面缺陷:沟槽、夹砂结疤、粘砂和表面粗糙、皱皮、缩陷。 残缺类缺陷:浇不到、未浇满、跑火、型漏、损伤。 形状及重量差错类缺陷:尺寸和重量差错、变形、错型、偏芯。 技术要求 5.1 耐磨铸钢件的质量应符合 GB/T 5680、GB/T 14408、GB/T 26651 各项技术要求的规定。 5.2 耐磨铸钢件的表面缺陷在规定范围内可用焊接或其它适当的方法进行修补。 5.3 表面缺陷修补后应保证耐磨铸钢件的使用性能。 6 表面缺陷处理 6.1 高锰钢铸件表面缺陷处理规定 6.1.1 高锰钢铸件表面缺陷 分为不允许焊补、允许不焊补和允许焊补三种情况处理。 6.1.1.1 不允许焊补的缺陷 a) b) 铸件承受强烈冲击载荷的部位,如锤头、篦条、斗齿、板锤、颚板的工作面等。 篦板类铸件边缘与篦孔部位之间存在的缺陷。 6.1.1.2 允许不焊补的缺陷 a) 表 1 规定的缺陷。 表1 缺陷类型 评定框尺寸(mm) 缺陷值表示方法(mm) 局部凹凸 250×250 直径/凹凸量/数量 孔洞 250×250 直径×深度/数量 缩孔 b) c) d) 冒口 冒口周围 直径×深度/数量 各类缺陷允许值(mm) 工作面 配合面 +0 -2 其它表面 φ30/±2/1 φ50/ /2 φ60/+2-4 /1 φ10×5/1 φ15×6/1 φ15×3/2 或φ5×3/4 或φ5×5/6 或φ5×5/10 φ10×10/1 φ15×10/1 φ20×15/1 φ10×20/1 φ10×20/1 φ12×25/1 浇注不足的圆角,500 mm 以下的铸件不允许超差 R5 mm×50 mm,500 mm 以上的铸件不允许 超差 R8 mm×80 mm,且每件不多于 2 处。 浇、冒口切割面上的裂纹,长度不允许超过 40 mm 允许轻微割痕,但深度不超过 l.5 mm。缺角不允许超过 l5 mm×l0 mm,且每件不多于 1 处。 6.1.1.3 允许焊补的缺陷 2 DB34/T 1908—2013 a) b) 各类缺陷的面积乘深度不超过表 1 规定值的两倍。 铸件裂纹在不通过铸孔位置的条件下,裂纹长度不超过铸件同方向长度的 1/15,最长不超过 50 mm,在 300 mm 范围内不多于 2 条,且每件不超过 5 条。 6.1.2 高锰钢缺陷焊补的技术要求 6.1.2.1 a) b) c) d) e) 除按 GB/T 19867.1 规定的以外,应遵守下列要求: 缺陷处应清除干净,裂纹缺陷应开坡口,直至呈现良好金属表面。 高锰钢缺陷的焊补应在水韧处理后进行。 高锰钢缺陷焊补应采用奥氏体焊条,按高锰钢铸件焊补规程进行。 高锰钢铸件经较大范围焊补后,是否再次进行水韧处理,应由双方商定。 特殊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2 中低合金钢铸件表面缺陷处理规定 中低合金钢铸件表面缺陷分为允许不焊补、允许焊补和机械加工中发现缺陷的处理规定 3 种情况 进行处理。 6.2.1.1 允许不焊补 a) b) 铸件经加工可以全部清除的缺陷。 非加工面上不超过表 2 规定的缺陷。 表2 缺陷类型 评定框 mm 缺陷直径 mm 缺陷深度 mm 缺陷数量 缺陷面积 mm2 孔洞 250×250 φ5 3 5 不超过所在面积 夹砂 250×250 φ25 2 1 的 2% 裂纹 不应存在任何肉眼看见的裂纹 6.2.1.2 允许焊补 a) b) c) 铸件表面上的各种缺陷,其总面积不超过所在面积的 6%,深度不超过该处壁厚的 1/3。 一般铸件裂纹,长度不超过同方向长度的 1/10,深度不超过该处壁厚的 1/2,且 500 kg 以 下的铸件只允许有 1 条,500~1000 kg 的铸件不超过两条,1000 kg 以上的铸件不超过三条。 对铸件强度影响不大的部位,如筋、壁、轴承座底部等有穿透性缺陷。 6.2.2 缺陷焊补的技术要求 6.2.2.1 a) b) c) d) 除按 GB/T 19867.1 规定的以外,应遵守下列要求: 缺陷焊补前要制定详细的焊补工艺规范。 缺陷处应清除干净,坡口面应修得平整圆滑,露出金属光泽。 对裂纹性缺陷,为防止裂纹扩展,可先在裂纹两端钻直径不小于φ10 mm 的止裂孔后,再开坡 口。 在焊补前,应采用超声波检测(UT)或磁粉检测(MT)或渗透检测(PT)及其他方法,按相关 GB/T 7233.1、GB/T 7233.2、GB/T 9443、GB/T 9444 等规定对铸件补焊位置进行检验,以证 实缺陷被完全清除。 3 DB34/T 1908—2013 在补焊前,根据铸件的材质须进行焊前预热,预热的温度根据铸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在焊补过 程中要注意保温。 f) 用于铸件缺陷焊补的焊条,应符合 GB/T 5117、GB/T 5118 的规定;用于铸件缺陷焊补的焊丝, 应符合 GB/T 10045、GB/T 17493、GB/T 8110 的规定。焊接材料的质量管理要符合 JB/T 3223 的规定。 6.2.2.2 焊补应严格按铸件缺陷焊补工艺规程规程进行操作。 6.2.2.3 铸件缺陷焊补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e) 7 检查与验收 7.1 铸件缺陷焊补后,由制造厂质检部门按铸件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7.1.1 铸件焊补处应采用超声波检测(UT)或磁粉检测(MT)或渗透检测(PT)及其他方法, 按相关 GB/T 7233.1、GB/T 7233.2、GB/T 9443、GB/T 9444 等规定进行检验。 7.1.2 修补后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7.1.3 对铸件缺陷的焊补过程,由制造厂进行下列检查: a) 焊补工艺是否与工件相符。 b) 缺陷焊补处的坡口型式应符合要求; c) 焊补处的外观不得有焊接缺陷; d) 主要件的重要接触面焊补后,焊补处硬度与母材硬度偏差不能超过 HB20,缺陷如在使用面上 焊补处的硬度略低于于母材硬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4-T 1908-2013 耐磨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908-2013 耐磨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908-2013 耐磨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908-2013 耐磨铸钢件表面缺陷修补处理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6:39: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