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7.100 A 53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462—2015 公路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回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by rebound metho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08 - 31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9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46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新实、殷治宁、徐继欣、吴宇、徐明波、汪远波、车承志、张翼飞、刘洪涛、 王仙、江向红、刘义春、陈永松、王涛、袁宝。 I DB34/T 2462—2015 公路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1 回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回弹仪检测公路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本标准对检测设备、检测步骤、 计算方法、测强曲线等进行了统一规定,以保证检测精度。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公路工程中对抗压强度为(10~60)MPa 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进行强度检测, 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水运工程碎石混凝土结构强度 检测可参照执行。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人员,应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138 回弹仪 JJG 817 回弹仪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区 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时确定的区域或单元。 3.2 测点 测区内的一个回弹检测点。 3.3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曲线换算表得到的测区现龄期混凝土强度值。 3.4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1 DB34/T 2462—2015 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值。 4 方法原理 本方法主要采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表面硬度所反映的回弹值,根据已确定的混凝土抗压 强度值与回弹值的相关关系,推算被测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5 试验仪器 5.1 回弹仪技术要求 5.1.1 回弹仪可为数字式的,也可为指针直读式的。 5.1.2 回弹仪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及计量检定证书,并应在回弹仪的明显位置上标注名称、型号、制造 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等。 5.1.3 回弹仪除应符合 GB/T 9138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瞬间,回弹仪的标称能量应为 2.207J; b) 在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弹击锤起跳点应位于指针指示刻 度尺上的“0”处; c) 在洛氏硬度 HRC 为 60±2 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 80±2; d) 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 1。 5.1.4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5.2 回弹仪检定 5.2.1 回弹仪检定周期为半年,当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 JJG 817 进 行检定: a) 新回弹仪启用前; b)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c) 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于 1; d) 经保养后,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e) 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f) 更换主要零部件后; g) 尾盖调零螺丝松动或调整后。 5.2.2 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 b) 钢砧表面应干燥、清洁,并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 c) 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d) 率定试验应分四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应旋转 90 度,每个方向的回弹值应 为 80±2。 5.2.3 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应每 2 年送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 5.3 回弹仪保养 5.3.1 当回弹仪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保养: a) 回弹仪弹击超过 2000 次; 2 DB34/T 2462—2015 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c) 对检测值有怀疑。 5.3.2 回弹仪的保养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先将弹击锤脱钩,取出机芯,然后卸下弹击杆,取出里面的缓冲压簧,并取出弹击锤、弹击拉 簧和拉簧座; b) 清洁机芯各零部件,并应重点清理中心导杆、弹击锤和弹击杆的内孔及冲击面。清理后,应在 中心导杆上薄薄涂抹钟表油,其他零部件不得抹油; c) 清理机壳内壁,卸下刻度尺,检查指针,其摩擦力应为(0.5~0.8)N; d) 对于数字式回弹仪,还应按产品要求的维护程序进行维护; e) 保养时,不得旋转尾盖上已定位紧固的调零螺丝,不得自制或更换零部件; f) 按本标准第 5.2.2 条的规定进行率定。 5.3.3 回弹仪使用完毕,应使弹击杆伸出机壳,并应清除弹击杆、杆前端球面以及刻度尺表面和外壳 上的污垢、尘土。回弹仪不用时,应将弹击杆压入机壳内,经弹击后应按下按钮,锁住机芯,然后装入 仪器箱。仪器箱应平放在干燥阴凉处。当数字式回弹仪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 b) 6 检测步骤 6.1 一般规定 6.1.1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宜具有下列资料: a) 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b) 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c) 水泥品种、安定性,砂石种类及粒径,外加剂及掺合料品种和掺量,混凝土配合比及设计坍落 度等; d) 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e)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 检测原因。 6.1.2 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并应符合本标准第 5.1.3 条的规定。 6.1.3 混凝土强度可按单个构件或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本标准第 6.1.4 条的规定; b) 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一批 同类构件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 批构件总数的 30%且不宜少于 10 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 30 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 调整,并不得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6.1.4 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 10 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 30 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 度或受检构件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4.5 m 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0.3 m 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 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 个; b)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 2 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 m,且不 宜小于 0.2 m; c) 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使 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并进行浇筑面修正; 3 DB34/T 2462—2015 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 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2 e)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0.04 m ; f)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 麻面; g) 对于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6.1.5 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6.1.6 当检测条件与本标准第 8.1 条和第 8.2 条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采用在构件上钻取的混 凝土芯样或同条件试块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对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修正时,芯样数量不 应少于 6 个,公称直径宜为 100 mm,高径比应为 1。芯样应在测区内钻取,每个芯样应只加工一个试 件。当无法在测区钻取芯样时采用同条件试块修正,其试块数量不应少于 6 个,试块边长应为 150 mm。 计算时,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量及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修正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 tot = f cor , m - f cuc , m 0 tot = f cu ,m - f cuc , m 0 1 f cor , m = n f cu ,m = 1 n f cuc , m 0 = 1 n ................................ (1) ................................. (2) n f cor ,i ................................ (3) f cu ,i ................................. (4) i 1 n i 1 n c f cu,i ................................. (5) i 1 式中: tot —— 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量(MPa) 精确到 0.1 MPa; f cor , m —— 芯样试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到 0.1 MPa; f cu ,m —— 150 ㎜ 同条件立方体试块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到 0.1 MPa; f cuc , m 0 —— 对应于钻芯部位或同条件立方体试块回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 到 0.1 MPa; f cor,i —— 第 i 个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 f cu ,i —— 第 i 个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 c —— 对应于第 i 个芯样部位或同条件立方体试块测区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换算 f cu,i 值,可按本规程附录A 或附录B 取值; 4 DB34/T 2462—2015 n —— 芯样或试块数量。 b)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应按下式计算: f cuc ,i1 = f cuc ,i 0 + tot ................................. (6
DB34-T 2462-2015 公路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回弹法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55: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