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65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570—2016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2016 - 04 - 06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7 - 06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DB35/T 1570—2016 * 2016 年 11 月第一版 2016 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570—2016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指标 .......................................................................... 1 5 调查内容 .......................................................................... 3 6 调查步骤与方法 .................................................................... 3 7 统计汇总 .......................................................................... 6 8 成果和要求 ........................................................................ 7 9 质量检查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属性数据结构表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地类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编码表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地类动态转移面积统计表 ......................................... 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报告 ....................................... 1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成果质量检查表 ................................................. 14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成果质量检查报告 ........................... 15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检查内容和方法表 ............................................... 16 参考文献 ............................................................................ 17 I DB35/T 1570—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 心、福州林景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峥、洪端芳、周小成、林宇、陈崇成、陈铭潮、汪小钦、郭恩莹、严思钟、 陈芸芝、李界光。 II DB35/T 1570—2016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调查内容、调查步骤与方法、统 计汇总、成果和要求、质量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954-2011 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LY/T 1955-20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数字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通过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的实地调 查,按LY/T 1955-2011的要求,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的地类变化情况。 3.2 数字正射影像图 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数字化的(或直接以数字方式获取的)遥感影像,经正射纠正、融合、 增强、镶嵌处理,再根据标准地形图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集。 3.3 变化图斑 Change Polygons 按LY/T 1955-2011的要求,在遥感图像上划分的地类发生变化的单元(或地块)。 3.4 地类正判率 Correct-judgement Rate Of Land Type 地类正判率为遥感判读地类类型与实地调查地类一致的图斑数占实地验证图斑总数的比值。 4 4.1 技术指标 地类划分及编码 地类划分及编码见表1。 1 DB35/T 1570—2016 表1 一级 地类分类及编码表 二级 林地 三级 有林地 110 疏林地 120 灌木林地 130 未成林造林地 140 采伐迹地 162 火烧迹地 163 其它无林地 160 无林地 耕地 201 水域 203 道路 204 建设用地 205 其它非林地 209 非林地 4.2 代码 数学基础 4.2.1 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CGCS2000坐标系。 4.2.2 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按3º分带,中央经线117º或120º。 4.2.3 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遥感数据源选择 遥感数据源选择按LY/T 1954-2011中5.1的规定执行。 4.4 调查精度 4.4.1 最小监测图斑面积 根据不同分辨率影像识别能力,确定最小监测图斑面积。见表2。 表2 2 最小监测图斑面积 原始影像分辨率(R) 最小监测图斑面积 m m2 R≤2.5 667 2.5<R≤5 2000 DB35/T 1570—2016 4.4.2 地类正判率要求 地类正判率要求见表3。 表3 一级 林地 地类正判率要求 二级 5 正判率 有林地 90% 疏林地 60% 灌木林地 60% 未成林造林地 70% 无林地 非林地 三级 采伐迹地 80% 火烧迹地 85% 其它无林地 70% 耕地 90% 水域 95% 道路 90% 建设用地 90% 其它非林地 90% 调查内容 5.1 地类现状判读 利用遥感影像,按照表1,进行地类现状判读。 5.2 地类变化情况 利用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确定地类变化情况。 6 调查步骤与方法 6.1 遥感数据预处理 6.1.1 单一时相 按LY/T 1954-2011第6章的规定执行。 6.1.2 6.1.2.1 多时相 数据源与时相选择 选择同一传感器数据或波段组合、空间分辨率相近的同类型传感器数据进行变化监测。数据源根 据监测期、获取现实性等差异进行遴选,在数据获取季节上时相差异不超过6个月。 3 DB35/T 1570—2016 6.1.2.2 遥感影像增强 根据前后两期影像的波段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a) 对于前后两期影像无近红外波段的情况,不做进一步处理; b) 对于前后两期影像有近红外波段的情况应做处理:对每个时相的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分别计 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植被指数多时相彩色合成。 6.2 遥感判读解译标志建立步骤 6.2.1 选设踏查线路 以物候为单元,选取3~5条线路进行踏查,建立解译标志。线路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踏查路线上应包括调查区域主要影像色调; b) 各地类类型齐全,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6.2.2 实地调查 分不同地类,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对应关系,拍摄地面实地照片,做好记录,建立遥 感影像图的解译样片。 6.2.3 建立遥感判读解译标志库 依据遥感影像图的解译样片,借助小班数据建立遥感影像上反映色调、形状、纹理、布局、位置 等与判读地类类型的相关关系。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图像的分析,经过反复判读和野外对比验证,对 各判读地类类型影像特征、实地实况进行归纳,形成各地类类型的遥感图像特征描述,将内容填入表4。 表4 地类 6.3 编码 影像特征描述 色调 形状 属性数据结构和编码 6.3.1 属性数据结构 6.3.1.1 判读图斑 属性数据结构表见附录A表A.1。 6.3.1.2 变化图斑 属性数据结构表见附录A表A.2。 6.3.2 数据库编码 地类变化原因及编码见附录B表B.1。 6.4 6.4.1 4 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变化图斑的提取 遥感判读解译标志表 纹理 布局 位置 遥感图像 实地照片 DB35/T 1570—2016 6.4.1.1 人工目视判读解译 6.4.1.1.1 遥感影像与小班数据叠加 仅有一

pdf文档 DB35-T 1570-2016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570-2016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570-2016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570-2016 森林资源监测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45: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