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6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542—2016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Rules of green controlling measures for the asiatic rice striped borer 2016 - 12 - 09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22/T 254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振铎、张琼、胡博、张庆贺、潘澎湃、袁媛。 I DB22/T 2542—2016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 准 规定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绿色防控技术的调查方法、绿色防控原 则和绿色防控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始盛期 beginning period of full emergence 水稻二化螟某虫态个体累计数量占调查总虫量的16%的时期。 3.2 羽化初期 initial stage of eclosion 二化螟蛹羽化数量达到总虫量的10%的时期。 3.3 防治适期 optimum control period 使用一种防控措施防治害虫的最佳时期。 3.4 防治指标 control index 使用一种防控措施防治害虫时相应虫态的最低密度或数量。 3.5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 sex pheromone of Asiatic rice striped borer 油状顺式-9-十六碳烯醛(1)、顺式-11-十六碳烯醛(2)和顺式-13-十八碳烯醛(3)的混合物。 3.6 植物支持系统 plant-mediated support system 为天敌昆虫提供食物、越冬和繁殖场所、提供逃避农药和耕作干扰等恶劣条件的庇护所及适宜生长 发育环境的植物体系。 3.7 虫伤株 plant bored by insect 1 DB22/T 2542—2016 二化螟幼虫为害稻株致使稻穗部分甚至全部籽粒变为秕谷的稻株。 3.8 白穗株 white ear 二化螟幼虫为害稻株致使水稻抽穗后整穗完全不实的稻株。 4 调查方法 4.1 卵始盛期 4.1.1 留存稻草 2 上年秋季留存300 m 以上发生二化螟的代表性地块的稻草。 4.1.2 调查时间 次年春季5 月中旬开始,每5 天调查一次。到螟蛾羽化初期停止调查。 4.1.3 调查方法 应符合GB/T 15792的要求,从留存稻草垛的东、南、西、北四方随机抽取稻草秆不少于500 株,剥 查并分别记录秆内活虫数、蛹数、蛹壳数。 4.1.4 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1)、(2)分别计算化蛹率和羽化进度,数据填入附录A中表A.1,化蛹始盛期后推11~12 天为卵始盛期。化蛹率以 p 代表,数值以%计,按式(1)计算: p= n+m × 100 ................................... (1) l+n+m 羽化进度以 f 代表,数值以%计,按式(2)计算: f = m × 100 ................................... (2) l+n+m 式中: p ——化蛹率; l ——活幼虫数; n ——蛹数; m ——蛹壳数; f ——羽化进度。 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4.2 田间蛾量 4.2.1 地块选择 2 选取面积10000 m 的代表性田块4 块。 4.2.2 2 调查时间 DB22/T 2542—2016 水稻插秧一周后,每5 天调查一次。每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量达5头以上时停止调查。 4.2.3 诱捕器设置 每块田设置15 个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器间距25 m左右,诱芯按使用说明更换。秧苗期诱捕器底 边离地面0.5 m~0.8 m左右,固定于支架上后立在稻田中,成株期放置在底边低于水稻叶面0.2 m左右。 4.2.4 数据整理 计算单套性诱捕器累计平均数,数据填入附录A中表A.2。 4.3 卵块密度 4.3.1 地块选择 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4 块进行调查。 4.3.2 调查时间 2 诱捕器诱到蛾后5 天,每3 天调查记录卵块数,50 m 稻田中正常孵化卵块有2 块以上时停止调查。 4.3.3 取样方法 应符合GB/T 15792的要求,采用平行跳跃式10 点取样,每点查10 穴。检查样点所有稻株上部5 片 稻叶的正反两面及叶鞘。 4.3.4 数据整理 数据填入附录A中表A.3。 4.4 枯鞘株 4.4.1 地块选择 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 4 块进行调查。 4.4.2 调查时间 诱到螟蛾后12 天,每3 天调查一次。每平方米枯鞘株平均达到8 株以上时停止调查。 4.4.3 取样方法 采用本标准4.3条的取样方法,调查记录所有样点内幼虫危害致叶鞘枯黄的稻株数和总株数。 4.4.4 数据整理 数据填入附录A中表A.4,计算每平米枯鞘株平均数。 4.5 防治效果 4.5.1 地块选择 选取防治区田块4 块与对照区田块1 块。 4.5.2 调查时间 3 DB22/T 2542—2016 在水稻完熟期分别调查防治田和对照田的虫伤株和白穗率。 4.5.3 取样方法 采用本标准4.3条的取样方法,田间调查所有样点虫伤株数、白穗数、总株数,枯心、枯孕穗按白 穗计数,其它稻茎被害状按虫伤株计数,可以收割下来拿回室内调查。 4.5.4 计算方法 调查数据填入附录A中表A.5,分别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虫伤株率和白穗率, 再计算对照区的虫伤 株减退率 d s 和白穗减退率 d b 。最后计算防治效果 e 。 虫伤株(白穗)率计算公式,数值以%计,按式(3)计算: s (b ) = c s (b ) z × 100 .................................... (3) 式中: s ——虫伤株率; b ——白穗株率; cs (b ) ——虫伤(白穗)株数; z ——调查总株数(穗数)。 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减退率以 d 代表,数值以%计,按式(4)计算: ⎛ s (b )ck − s (b )tr ⎞ ⎟⎟ × 100 ............................... (4) d s (b ) = ⎜⎜ s (b )ck ⎠ ⎝ 式中: d s (b ) ——虫伤株(白穗)减退率; s (b )ck ——对照区虫伤(白穗)株率; s (b )tr ——防治区虫伤(白穗)株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防治效果以 e 代表,数值以%计,按式(5)计算: e= 式中: d s ——虫伤株减退率; d b ——白穗株减退率; e ——防治效果; 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4 d s +d b .......................................(5) 2 DB22/T 2542—2016 5 绿色防控原则 以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为出发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水稻二 化螟的发生为害规律,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及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措施,创造不利 于害虫发生和为害的环境,保护稻田有益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降低农药残留,实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 绿色防控措施 6.1 农业防治 6.1.1 整地泡田 秋后、早春机械深翻稻地,翻地深度18 cm~22 cm,旋耕深度14 cm~16 cm,也可用耙浆机整地; 翻地要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漏、不留生格。深水(10 cm以上)泡田3 天~5 天后整地, 同一稻池内高低差不大于3 cm,插秧前5 天~7 天完成整地。 6.1.2 稻草处理 根据上年秋季稻田二化螟发生轻重情况,收割脱粒后将害虫发生重地块的稻草和发生虫害轻的稻草 分开存放,先使用害虫发生重的稻草,后使用发生轻的稻草。在4 月末以前用完所有稻草,消灭越冬幼 虫,减少虫源。 6.1.3 种植诱虫植物 4 月中下旬在稻田不影响运苗的水渠、田埂等空地播种苏丹草,株距80 cm,行距20 m以内,后期 高度控制在120 cm以下。引诱二化螟在苏丹草上产卵,使幼虫不能完成生活史,减轻幼虫对水稻的危害。 6.1.4 种植蜜源植物 4 月中下旬在稻田不影响运苗的水渠、田埂等空地,种植荞麦、大豆、芝麻等作物,构建害虫天敌 植物支持系统,增加害虫天敌食物来源,为天敌繁殖等活动提供场所,保护和养育天敌。 6.1.5 配方施肥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要求,科学确定氮、磷、钾肥的用量、比例和施用时期,使用腐熟的有机 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使用微量元素,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的抗虫性。 6.1.6 合理灌溉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用水规律,合理灌溉。浅水移栽,返青后间歇灌溉,浅水勤灌,干湿交替, 以浅为主,分蘖末期在确保有效穗数的基础上适度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增大田间通风、透光性,抽穗 期保持浅水层。 6.1.7 拔除有虫株 水稻生长中后期,发现田间有枯鞘株时,及时拔除并带到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虫量,防止幼 虫转株为害。 6.1.8 除草灭卵 5 DB22/T 2542—2016 及时清除田间、池埂、水渠等处杂草,减少二化螟产卵植物,降低虫卵数量。 6.2 物理防治 6.2.1 稻草垛灯光诱杀 在稻草茎杆集中堆放地,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围绕稻草垛安放,两灯间隔 50 m左右,安装高度为1.3 m~1.5 m(接虫口到地面距离),用铁丝将灯上的吊环绑在固定杆上。时间 从螟蛾羽化初期开始(我省一般在6 月中下旬),天黑开灯,天明关灯,每天整理集虫袋,7 月初收灯。 6.2.2 田间灯光诱杀 田间灯光诱控防治指标为螟蛾羽化进度达到10%时,每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量达5 头以上。达到防 治指标的田块,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成虫,

pdf文档 DB22-T 2542-2016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542-2016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542-2016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542-2016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36:4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