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93.080 P 66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286—201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16 - 08 - 31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11 - 30 实施 发 布 DB41/T 1286—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 南武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省公路学会、河南省道新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许昌金欧特沥青股份 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元德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交科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高速公路养护 智能决策工程研究中心、中交益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笑风、王中平、陆俊杰、王世杰、杨博、袁豪鹏、王俊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郝孟辉、徐琦、王琦、杜鹃、车安刚、韩周亮、王小宁、褚付克、胡晶、彭学 东、俞顺、王学修、尹国辉、李魁峰、刘华、翟根旺、司苍松、程志勇、张慧鲜、周凯、于会江、李富 盈、侯明业、薛晓飞、郑亚坤、李立元、赵晓康、徐炳强、王伟鹏、曹红杰、王军超、李威、陈蒙蒙、 康广朝、马娟、陈翔鸣。 I DB41/T 1286—201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其它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147 石油沥青取样法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T 797 路用废胎硫化橡胶粉 JT/T 798 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用废胎胶粉 汽车废旧轮胎经粉碎加工得到的具有一定粒径规格、符合路用技术要求的胶粉。 3.2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 路用废胎胶粉、基质沥青和改性剂(SBS 或 SBR 等)按一定比例高温拌和得到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胶 结料。 3.3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WRAC)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和一定级配的矿质集料及填料高温拌和得到的符合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3.4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和一定粒径的碎石集料,采用同步撒布工艺施工形成的具有防水、粘结、延 缓下卧层裂缝反射作用的功能层。 4 材料 4.1 基质沥青 1 DB41/T 1286—2016 基质沥青可选用符合 JTG F40 相关规定的 A 级 70 号或 90 号道路石油沥青。 4.2 路用废胎胶粉 4.2.1 宜选用常温粉碎的斜交胎胶粉,技术要求应符合 JT/T 797 的规定。 4.2.2 胶粉颗粒粒径宜在 0.18 mm~0.6 mm(30~80 目)范围内。 4.2.3 胶粉掺量应根据室内试验确定,保证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符合表 1 的技术要求。 4.3 改性剂 改性剂可采用 SBS 或 SBR 等聚合物材料。 4.4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 4.4.1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 技术要求 标 试验方法 I类 II 类 1.0~5.0 1.0~3.0 针入度 25℃,100g,5s(0.1 mm) 30~70 30~70 JTG E20 T 0604 软化点 TR&B(℃) ≥65 ≥70 JTG E20 T 0606 弹性恢复 25℃(%) ≥60 ≥80 JTG E20 T 0662 延度 5℃,1cm/min(cm) ≥10 ≥15 JTG E20 T 0605 48h 软化点差(℃) ≤5 ≤5 JTG E20 T 0661 175℃旋转黏度(Pa·s) JT/T 798 附录 B 4.4.2 I 类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适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洒布粘层及下封层;II 类废胎胶粉复合 改性沥青,适用于洒布应力吸收层。 4.5 集料及填料 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规定。 5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 5.1 一般规定 5.1.1 施工最低气温不应低于 15 ℃,大风、降雨天气不得施工。 5.1.2 铺筑前应保证下卧层表面干燥、洁净、界面粗糙、结构完好。 5.1.3 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5.2 施工准备 5.2.1 铺筑沥青面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面层。下卧层被污 染时,必须清洗或铣刨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2 DB41/T 1286—2016 5.2.2 沥青加工及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黏度及气候条件,参照表 2 综合确定。 表2 沥青及混合料施工温度范围 工 序 控制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 165~190 集料加热温度 190~200 混合料出料温度 170~190 混合料废弃温度 ≥200 混合料摊铺温度 ≥160 初压温度 ≥150 碾压终了温度 ≥90 5.3 配合比设计 5.3.1 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断级配,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可参照表 3 确定。 表3 矿料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类型 26.5 19 90~10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77~90 64~76 45~59 25~39 18~30 14~21 8~17 6~13 5~10 4~8 WRAC-20 100 WRAC-16 — 100 80~100 72~89 54~70 25~39 18~30 14~22 8~18 6~14 5~11 5~8 WRAC-13 — — 100 80~100 62~75 25~39 18~30 14~22 8~18 6~14 5~11 5~8 WRAC-10 — — — 100 90~100 25~39 18~30 14~22 8~18 6~14 5~11 5~8 0 5.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当采用其他设计 方法时,应按本标准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 表4 混合料技术要求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击实次数 次 75(双面) 稳定度 kN ≥8 流值 mm 2~5 设计空隙率Va % 3~5 沥青饱和度VFA % 70~85 3 DB41/T 1286—2016 表 4 混合料技术要求(续)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VMA要求 矿料间隙率VMA(当空隙率为4 %时) % 19 ≥14 16 ≥14.5 13.2 ≥15 9.5 ≥16 5.3.3 应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车辙、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低温弯曲和渗水等试验,各项技术要 求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车辙试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动稳定度(次/mm) ≥4500 JTG E20 T 0719 浸水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 ≥85 JTG E20 T 0709 冻融劈裂试验 残留强度比(%) ≥80 JTG E20 T 0729 低温弯曲试验 破坏应变(μ ε ) ≥2500 JTG E20 T 0715 渗水系数(ml/min) ≤100 JTG E20 T 0730 渗水试验 5.4 混合料的拌制 5.4.1 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拌和,每盘拌和时间不少于 50 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 15 s。 5.4.2 混合料宜即产即用,存储过程中降温幅度不应大于 10 ℃。 5.5 混合料的运输与摊铺 5.5.1 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运料车到达施工场地后,应逐车检测温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施 工温度要求的混合料。 5.5.2 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方 1 m~3 m 处空挡等候,避免撞击摊铺机。 5.5.3 混合料摊铺宜采用大功率、抗离析摊铺机单机全幅摊铺或多台摊铺机梯队同步摊铺。 5.6 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5.6.1 混合料各阶段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的原则,碾压温度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5.6.2 碾压速度和碾压温度应根据试验段试压确定,碾压段长度初压为 10 m~20 m、复压及终压为 20 m~50 m。 5.6.3 钢轮、胶轮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遍数应根据试验段试压确定,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 5 台。 5.7 路面施工接缝 5.7.1 路面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不得形成明显的接缝离析。 4 DB41/T 1286—2016 5.7.2 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应错开 15 cm(热接缝)或 40 c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或上、下层的 横向接缝应错开 100 cm 以上。 5.7.3 接缝施工采用 3 米直尺检验。 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功能层 6.1 一般规定 6.1.1 功能层可用于: a)沥青面层层间粘层、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 b)路面下封层; c)复合式沥青路面应力吸收层。 6.1.2 施工最低气温不应低于 15 ℃,大风、降雨天气不得施工。 6.1.3 施工前应保证下卧层干燥、洁净、界面粗糙、结构完好。 6.1.4 正式施工前应选择不少于 200 m 的试验段进行试撒布,确定集料和沥青用量、撒布速度、洒布 温度等关键参数。 6.2 材料组成设计 6.2.1 集料经过拌和楼筛分、除尘,撒布量为满铺率的 60~70 %。 6.2.2 沥青技术性能应符合表 1 的相关规定,集料规格及沥青用量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6 功能层集料规格及沥青用量技术要求 范 围 集料规格 旧路加铺、水泥混凝土桥面 粘层 2 沥青用量(kg/m ) 1.8~2.0 S12(公称粒径 5 mm~10 mm) 新建路面 1.0~1.2 下封层 S10(公称粒径 10 mm~15 mm) 1.8~2.0 应力吸收层 S10(公称粒径 10 mm~15

pdf文档 DB41-T 1286-201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286-201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286-201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286-2016 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35: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