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51186-2017 内 蒙 DB15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057—2016 香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Regulation of Effective CultivationTechniques for Lentinus edodes 2016 - 09 - 25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12 - 25 实施 发 布 DB15/T 1057—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国琴、庞杰、王勇、于静、张立华、解亚杰、康立茹、王海燕、孟虎、 乔慧蕾、李亚娇。 I DB15/T 1057—2016 香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相关的品种、场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 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有遮阳设备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专用菇房内的香菇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3-2015 香菇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SN/T 0632 出口干香菇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香菇 lentinula edodes 香 菇 ( Lentinula edodes ) 又 名 香 孽 、 香 信 、 香 苑 、 冬 菇 、 椎 茸 ( 日 本 ) 。 属 担 子 菌 亚 门 (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n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菇属(Lentinus)的一类木腐菌,子实体肉质或近肉质。 [GH/T 1013-2015,定义3.1] 3.2 菌种 spawn 通过生产试验验证具有特异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丰产性好、抗性强的香菇菌株或品种,生长在适 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3.3 固体菌种 solid spawn 以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淀粉等天然有机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有机氮源和无机盐类,具一定 水分含量的培养基培养的纯菌丝体。 3.4 1 DB15/T 1057—2016 液体菌种 liquid spawn 指采用与母种营养成份相同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菌丝体在培养基中呈絮 状或球状,液体菌种可以作为原种或栽培种直接接种于培养袋中。 4 品种选择 香菇为中低温结实型食用菌。根据出菇温度一般分为3大类,低温品种(5 ℃~15 ℃)、中温品种 (10 ℃~20℃)和高温品种(15 ℃~25 ℃)。内蒙古地区冬季出菇选择低温品种,夏季出菇选择高 温品种。 5 场地及厂房要求 5.1 场地要求 香菇生产场应交通运输便利,地势较高,有充足的水源和电源,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 力的农业生产区域。香菇生产选择地势高,通风良好,排水通畅,交通便利的场地。300 m之内无酿造 厂、无食用菌栽培场、集贸市场、规模养殖的畜禽舍、垃圾和粪便堆积场,无污水、废气、废渣、烟尘 和粉尘等污染源。 5.2 厂房要求 香菇生产厂应有各自隔离的摊晒场、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库。配套有配料室、搅拌室、装袋(瓶) 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出菇棚(室)等。冷却室和接种室要有环境净化设施。出菇室要求有配 套的水源、通风和遮阳设备。 6 生产设备 香菇生产应有粉碎机、电子秤、搅拌机、装袋(瓶)机、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烘干箱、接种 室、离子净化器等设备。 7 栽培技术 7.1 培养基质 7.1.1 原料 香菇栽培主要培养料选用无霉变的硬杂木屑、新鲜柠条、豆秸和玉米芯,混有松、柏、杉等的木屑 最好经过暴晒、熏蒸等处理,桉、樟等含有有害物质的木屑不能使用。木屑以隔年使用为好,木屑规格 1 cm×1 cm×0.1 cm或近似黄豆大小的颗粒为宜;柠条或豆秸加工成0.1 cm×0.2 cm ×(1~1.5)cm草粉状为 宜,玉米芯加工成玉米粒大小颗粒状。麦麸皮要求新鲜、皮大、面粉少。 7.1.2 配方 见附件A。 7.1.3 栽培袋生产 2 DB15/T 1057—2016 7.1.3.1 混料 将选用的主要干培养料(木屑、柠条粉、麦麸皮等)按比例混拌2遍~3遍,其它辅料如石膏、过磷 酸钙等溶于水中,分批加入到主要干培养料中,搅拌2遍~3遍,水分含量达到(60±2)%。 7.1.3.2 装袋 选用(17~20)cm×55 cm×0.05 mm的聚乙烯菌袋,每袋装干料1.2 kg~1.5 kg,装满后将袋口紧贴培 养料处系紧。拌料6 h以内必须完成装袋。 7.1.3.3 灭菌 常压灭菌时,在3 h内使中心区域袋间温度达到100 ℃,保持100 ℃ 12 h~15 h以上; 高压灭菌时,121 ℃~124 ℃(0.12 MPa~0.14 MPa)维持2.5 h。 7.1.3.4 冷却 灭菌后菌袋温度降到85 ℃左右迅速转移到洁净的冷却室。 转移前一天采用食用菌专用熏蒸药剂或离子器对冷却室进行净化处理。 7.2 接种 接种前用离子器或接种专用气雾消毒剂对接种室栽培袋、菌种、衣服、工具等表面进行杀菌处理。 接种时采用沾有75 %酒精棉球擦拭出菇袋接种部位,然后用接种打孔器在消毒部位等距离打3个洞,直 径1.5 cm,深度 2 cm~2.5 cm。迅速将栽培种接入孔中,菌种应略高出培养基质2 mm~3 mm,立即套袋或 封口。 液体菌种接种方式与固体菌种相同,每穴接种液体菌种10 ml~15 ml。 7.3 发菌管理 7.3.1 发菌方式 发菌前对发菌室内进行彻底的消毒,通风口安装防虫网。 堆垛式发菌每4袋一层,层间纵横交错呈“井”字形,菌袋上的接种洞应向两侧,码垛高80 cm~120 cm。 层架式要求培养架长宽高(2~5)m×1 m×2.5 m;层间距60 cm。 7.3.2 发菌条件 发菌要求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室内空气湿度55 %~65 %。接好菌的前3 d~5 d要求发菌室内温度控制 在27 ℃~28 ℃,菌丝开始萌发后,温度控制在19 ℃~21 ℃;菌丝长满菌袋后发菌室降低温度3 ℃~ 5 ℃,继续培养8 d~12 d,菌棒后熟。 7.3.3 通风 发菌室通风口安装防虫网,接种穴周围菌落直径达到6 cm~8 cm时,可去掉接种穴的封口或外层袋, 加强通风。 7.4 转色管理 7.4.1 菌丝生理成熟标准 3 DB15/T 1057—2016 当菌棒有肿胀现象、有菌膜形成、菌棒上三分之二呈现不规则疙瘩状突起、菌穴周围呈棕褐色时开 始转色。 7.4.2 转色方式 7.4.2.1 脱袋转色 脱袋尽量选择阴天不下雨,或者避光无干热风时进行,用锋利小刀划破菌袋塑料,不要伤害菌丝体。 脱袋后,转色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0 ℃~25 ℃,空气湿度75 %夜间温度降低到12 ℃~15 ℃;夜间或 清晨通风,脱袋4 d~5 d后,增加通风次数,每天通风3次~4次,光照强度控制在300 lx~400 lx,空气 湿度控制在75 %左右。当菌丝出现吐“黄水”现象时,用1.5 %的石灰水冲洗或70 %酒精棉球吸干,适 当延长通风,降低湿度。 7.4.2.2 不脱袋转色 白天温度控制在18 ℃~22 ℃,光照强度300 lx~400 lx以上,夜间温度控制在10 ℃~12 ℃,夜 间放风30 min~40 min,空气湿度控制在75 %~85 %。菌棒出现50 %瘤状凸起时,定向开口,每棒划10 个~12个大小为1 cm~1.5 cm 的“十”出菇口。 7.4.3 转色标准 出菇棒达到表面褐色或红棕色即可完成转色,开始催蕾管理。 7.5 催蕾、花菇管理 7.5.1 催蕾 香菇原基形成和分化昼间温度控制在12 ℃~20 ℃,光照条件350 lx~450 lx,夜间温度为5 ℃~ 12 ℃,昼夜温差10 ℃左右,空气湿度80 %~85 %,约5 d~8 d原基可以发育成菇蕾。 7.5.2 花菇管理 菇蕾2 cm~3 cm时,夜间温度控制在13 ℃~17 ℃,湿度控制在65 %~75 %,白天保持适度光照,温 度控制在22 ℃~28 ℃,空气湿度控制在70 %~85 %,维持3 d~4 d,以后继续维持温差5 ℃~15 ℃, 空气湿度65 %~75 %,保持通气良好和光照条件。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虫害防治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先选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不宜使用化 学农药。按GB/T 8321和NY 5099的规定使用农药。 8.2 香菇常见病虫害 8.2.1 病害 种类:木霉、青霉、毛霉、根霉、鬼伞、细菌性褐斑病等。 防治措施: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接种室、养菌室等区域的灭菌工作,养菌期间发 现轻度污染菌棒可灭菌后重复使用,重度污染菌棒要远离菌棒生产区域并深埋。 4 DB15/T 1057—2016 木霉、青霉、毛霉、根霉可用150倍菌绝杀可湿性粉剂液侵洗菌袋或直接撒施覆盖病区;鬼伞一旦 出现要立即拔除;细菌性褐斑病发现及时清除病菇,再向料面喷施5 %石灰水澄清液,也可喷施链霉素 液500倍~1000倍液喷施。 8.2.2 虫害 种类:眼菌蚊、菇蝇、螨类、蛞蝓等。 防治措施:生产中常用物理方式进行前期防治,常用的有黄板、诱虫灯等。发生虫害要及时采用化 学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眼菌蚊可诱虫灯或25 %菊乐脂2000倍液喷施;菇蝇出菇前大量发生可向菌块喷施 1 %的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出菇后可采用鱼藤精、除虫菌脂、烟碱等低毒农药;螨类可喷洒锐劲特、 菇净等。 9 采收、干燥和分级 9.1 采收 根据市场及用途,确定采收标准,适时采收,现场分级,直接包装或冷藏,减少损伤。 9.2 干燥 9.2.1 晒干法 先将鲜菇晒至半干,再以热风强制脱水,摊晒场所远离马路、“三废”,脱水空间要求密闭,严防 废气进入。 9.2.2 烘干法 对采收的鲜菇要及时整理,并在3 h~4 h内移入烘箱。据菇体大小厚薄、开伞与不开伞分类上筛, 菌褶统一向上或向下均匀整齐排列,把大、湿、厚的香菇放在筛子中间,小菇和薄菇放在上层,质差菇 和菇柄放入底层。初始温度设定在35 ℃,以后每隔3 h升高5 ℃,最后温度控制在60 ℃维持2 h即可烘 干。最终干香菇的含水量2

pdf文档 DB15-T 1057-2016 香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057-2016 香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057-2016 香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057-2016 香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32: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