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34—2015 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breeding Koi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53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红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赖年悦、卢文轩、魏泽能、徐世红、孙德祥、方凯、徐薇、王伟、徐丽、陈德贵。 I DB34/T 2534—2015 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锦鲤的术语和定义、养殖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殖和病害 防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锦鲤苗种人工繁育和商品鱼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281 无公害食品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SC/T 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SC/T 1026 鲤鱼配合饲料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白 体表白底上只有红斑的锦鲤,斑纹可分 2~4 段,或从头至尾呈带状。 3.2 大正三色 体表白底上有红斑和黑斑,但头部只有红斑而无黑斑的锦鲤。 3.3 昭和三色 黑底的体表上有红斑和白斑的锦鲤,墨斑一定要进入头部。 4 养殖条件 1 DB34/T 2534—2015 4.1 产地环境 光照充足,环境噪声不超过 GB 3096 的 2 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交通便利,电力设施配套。 4.2 水源水质 水源充沛,水质符合 GB 11607 规定。 4.3 鱼池条件 进、排水渠独立,室外苗种池架设防鸟网,各养殖阶段鱼池条件见表1。 表1 鱼池条件 鱼池类别 5 面积 2 池深 类型 (m ) (cm) 亲鱼池 3×667~5×667 200~250 土池 产卵池 20~30 100~120 水泥池 孵化池 20~30 60~80 室内水泥池 育苗池 3×667~5×667 150~200 土池 商品鱼池 3×667~6×667 200~250 土池 亲鱼培育 5.1 来源 从省级以上锦鲤原良种场引进。 5.2 选择 年龄≥3 龄、体重≥4 kg,品种特征明显、体格健壮、体色鲜艳、色斑呈云朵状、色纯无杂点、性 腺发育成熟的个体。 5.3 放养 水温 10℃左右筛选投放,雌、雄比例 1∶2~3,雌、雄分池饲养,密度为 40 尾/667 ㎡~50 尾 /667㎡。 5.4 消毒 亲鱼放养前用 3%食盐水浸洗 15 min~20 min,或用 10 mg/L 高锰酸钾溶液浸洗 5 min~10 min。 5.5 饲料投喂 选用配合饲料,营养指标参照 SC/T 1026 的相关规定;饲料投喂方法参照 NY/T 5281 的相关规定。 投喂应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5.6 日常管理 早、中、晚巡池检查,观察亲鱼吃食、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防止缺氧浮头。 2 DB34/T 2534—2015 6 人工繁殖 6.1 时间与水温 每年 4~5 月,当水温稳定在 18℃时即可进行繁殖。 6.2 繁殖亲鱼选择 雄性亲鱼稍挤压后腹部有精液排出;雌性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 6.3 设施准备 6.3.1 鱼巢 用聚乙烯网片制作或专用鱼巢,使用前 100 mg/L 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 20 min,清水漂洗后晒干 备用。 6.3.2 产卵池 产卵前 15 d~20 d,清洗产卵池,并用 10 mg/L 高锰酸钾溶液或 20 mg/L 漂白粉溶液消毒处理。 6.4 自然繁殖 6.4.1 鱼巢设置 鱼巢在池的四周呈“一”字形或三角形吊挂鱼巢,鱼巢距水面 10 cm。 6.4.2 亲鱼配组 雌雄 1∶2~3 配组,每个产卵池放 1 组亲鱼。 6.4.3 产卵 保持流水刺激,流速控制在 0.1 m/s~0.2 m/s,产卵的时间是在黎明 4 时左右开始直到上午 10 时或中午为止。产卵结束后,将鱼巢移入孵化池孵化,亲鱼放回亲鱼池进行产后康复培育。 6.5 人工催产 6.5.1 催产时间 选择在 16∶00~18∶00 为宜。 6.5.2 催产剂用量 雌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00 IU/kg~1000 IU/kg,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5 μg /kg,雄鱼剂量减半。催产剂现配现用,胸鳍基部 1 次注射。 6.5.3 授精 亲鱼发情、追逐时捕起,人工干法授精。 6.5.4 孵化管理 a) b) 将受精卵均匀粘附于鱼巢上,放入孵化池或苗种池中孵化。 孵化时保持水中溶氧量 6 mg/L~8 mg/L、微流水状态,防止水温急剧变化; 3 DB34/T 2534—2015 c) 7 水温 18℃~22℃, 4 d~5 d 鱼苗出膜,鱼苗卵黄囊消失能够平游时即可出池。 苗种培育 7.1 育苗池准备 池塘清整、消毒、注水、施肥、试水等按 SC/T 1008 的规定执行。 7.2 放养密度 池塘培育,每 667 ㎡ 投放仔鱼 8 万尾~10 万尾。 7.3 饲料投喂 体长 2 cm 以下鱼苗,池塘肥水培育;体长 2 cm 以上鱼苗饲料投喂,方法参照 NY/T 5281 的相 关规定。每日宜投喂 3 次,每次投喂量以 30 min~40 min 内吃完为宜。 7.4 日常管理 a) b) c) 鱼苗下塘时水深 50 cm,以后 7 d~8 d 注水 1 次,每次加深 10 cm~15 cm,直至达到池塘设 计深度。 每天巡池,观察水质变化、鱼苗摄食和活动情况,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定期预防寄生虫病。 7.5 苗种挑选与分级 a) b) 8 鱼苗体长 3 cm~5 cm 时进行初次挑选,鱼苗体长 8 cm~10 cm 时进行第二次挑选,主要品种 挑选标准见附录 A。 鱼苗体长 10 cm 以上时按照 A、B、C 三级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参见附录 B。 商品鱼养殖 8.1 鱼种规格 体长≥10 cm。 8.2 鱼体消毒 同 5.4。 8.3 放养密度 8.3.1 水泥池 密度为 30 尾/㎡~40 尾/㎡; 8.3.2 土池 A、B 级锦鲤 250 尾/667㎡~500 尾/667㎡,C 级锦鲤 800 尾/6 67㎡~1000 尾/ 667㎡;另搭配 规格为 50 g~100 g 的鲢鱼种 50 尾/667㎡~100 尾/667㎡。 8.4 饲料投喂 4 DB34/T 2534—2015 选用配合饲料,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 3%~5%。每日 3 次,上午、中午和下午各 1 次,每次 投喂 40 min~60 min,以不剩余饵料为准。 8.5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 1 次,观察水质的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保持水质清新,防缺氧,定 期防病。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附件要求填写生产纪录。 9 病害防治 9.1 病害预防 a) b) c) 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避免鱼体受伤。 生产工具应专池专用,使用前后进行消毒或曝晒。 鱼苗、鱼种下池前按 5.4 消毒。 9.2 常见鱼病及其治疗方法 常见鱼病及其治疗方法见附录C,其他鱼病的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9.3 日志 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附件要求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5 DB34/T 2534—2015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锦鲤苗种挑选标准 表A.1 锦鲤苗种挑选标准 种类 初次挑选 二次挑选 ① 剔除仅头部呈红色,且绯纹不完整者; ② 除丹顶红白锦鲤外,剔除全身红色花纹不到二成者; ③ 剔除红色花纹明显偏位者(偏前、偏后、偏左、偏右者); ④ 剔除碎石点红较多者; ⑤ 头部如同带头巾般呈全红者,除了花纹完整者外,其余应剔除; 红 去掉畸形、全红、全白 白 的鱼苗 ⑥ 虽是素红,但红色特别强,从胸鳍到腹部呈红色者,以红鲤而言最有价值,应保 留; ⑦ 背部全部呈现红色,但鱼体腹部呈现为洁白者,将会出现间断而可能会变为花纹, 应保留; ⑧ 因遗传特性难以把握和池塘水质的差异,有时锦鲤的红色会出现淡红或桔红色, 到了初秋时会突然变得美丽。虽然红色不好,但只要花纹的形状好看,应保留; ⑨ 保留红色花纹明显者; ⑩ 保留红色虽淡,但切边明确者。 大 去掉畸形、全红、全白、 正 淡黑色的鱼苗,白嘴带 三 花纹的鱼苗为标准的 色 大正,初选时全部留下 出苗后 3 d 做初步挑 昭 和 三 色 选,全黑的鱼苗留下, 剩下白苗可与红白混 养; 第一次挑选 40 d 后, 将青黄色苗淘汰,其余 留下 6 ① 剔除背部无色,墨色或红色集中于侧线以下者; ② 保留红斑、墨斑在白底中呈现花纹者; ③ 鱼体为蓝色且其颜色今后会变得深厚者,除非有严重缺点的,应保留; ④ 剔除鱼体呈现白色,墨色为碎石型者,若体色呈蓝色,虽有些碎石墨,仍应保留; ⑤ 保留胸鳍有一条或二条墨色条纹者,日后会变成为深厚墨色。 ① 剔除体色完全无白底,或在灰色底中只有少许墨斑者; ② 剔除在灰色底中有土黄色者; ③ 保留有白色、绯色、黄色的特征,且墨色明显者; ④ 不管色彩浓淡,应保留在墨纹中有红色者; ⑤ 墨色花纹特别好看而又明显者,即使红色质地较差,但仍有变为优质锦鲤可能的, 应保留; ⑥ 剔除墨色部分和花纹少者(除非墨色质地特别好),但应保留红色花纹好看者; ⑦ 保留头部或胸鳍基部,以及口吻处有浓墨者,墨色有统一感者。 DB34/T 2534—2015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锦鲤分级标准 表B.1 红白 A 级 B 级 C 级 ① 体高与体长比例应为 1:2.6 至 体高与体长比例应为 1:2.6 至 1: 体高与体长比例可允许有 10%左右 体 1:3.0 3.0 型 ② 吻部较宽、尾柄粗,背部形成优 吻部较宽、尾柄粗,背部形成优美曲 美曲线 线 ① 整体色彩

pdf文档 DB34-T 2534-2015 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534-2015 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534-2015 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534-2015 锦鲤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22:3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