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220 B 4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196—2015 代替 DB13/T 693-2005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5 - 05 - 11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3/T 2196—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 DB13/T 693-2005《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 DB13/T 693-2005 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 4.5.3“动物试验”和 4.5.4“耐胆汁水解七叶苷试验”两部分; ——删除了 4.6.1“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 4.6.2“SP^协同凝集试验”两部分; ——增加了 4.5.1“样品采集” ,见 4.5.1; ——增加了 4.5.4“生化反应” ,见 4.5.4; ——增加了 4.5.5“猪链球菌 2 型定型 PCR 检测” ,见 4.5.5; ——增加了 4.5.6“猪链球菌 2 型相关毒力因子 PCR 检测” ,见 4.5.6; ——增加了 4.6.2“玻片凝集试验” ,见 4.6.2; ——增加了相关消毒措施,见 5.1.1; ——对 5.1.3 中“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猪链球菌弱毒苗进行免疫注射” ,改为“用猪链球菌 病多价灭活疫苗或猪链球菌病活疫苗进行免疫注射” ,见 5.1.3; ——对 5.1.5 中“用 20%的磺胺嘧啶钠 30mL/50kg 肌注” 改为“用阿莫西林 10~15mg/kg 体重或 环丙沙星 5~15mg/kg 体重拌料” ,见 5.1.5; ——将 5.2 中治疗效果较差的庆大霉素改用头孢噻呋钠。另外,增加了针对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治 疗措施,见 5.2.1 和 5.2.2。 本标准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增军、史万玉、芮萍、刘谢荣、杨彩然、王秋悦、吴建华、宋勤叶、张铁、 袁万哲。 I DB13/T 2196—2015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链球菌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782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T 19915.3 猪链球菌2型PCR定型检测技术 GB/T 19915.4 猪链球菌2型三重PCR检测方法 GB/T 19915.5 猪链球菌2型多重PCR检测方法 GB/T 19915.7 猪链球菌2型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19915.8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19915.9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基因PCR检测方法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 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猪链球菌病 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为法定二类动物疫病。其主要特征是败血症、化 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 3.2 猪链球菌2型 属于链球菌属的一种细菌,根据其荚膜多糖抗原的差异,可分为1~34及1/2共35个血清型。猪链球 菌2型是猪链球菌的一个血清型,不仅对猪致病性很强,而且可以感染特定的人群,是一种重要的人畜 共患病病原菌。 1 DB13/T 2196—2015 4 诊断 4.1 病原 根据群特异性抗原(C抗原)不同,用兰氏(LanceFeld)血清学分类,可将链球菌分成A、B、C、D、 E、F、G、H、K、L、M、N、O、P、Q、R、S、T、U等19个血清群。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C群中以兽疫 链球菌(S.zooepidemicus)和类马链球菌(S.equisimilis)为主,D群中为猪链球菌(S.suis),以及E、 L、S、R等群。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病原主要为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及类马链球菌,D群、L群链球菌也能 引发本病。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主要由C群链球菌所引起,猪链球菌也可引起。猪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 病多由E群链球菌引起,又称化脓性淋巴结炎。此外C、D、E、L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引起肺炎或胸膜肺炎,经生殖道感染引起不育和流产。猪链球菌2型也是近几年引发猪链球菌病的主要 病原菌。 4.2 流行特点 4.2.1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10 月至次年 3 月份较多。各种年龄猪对致病性链球菌株均有易感 性,常常是断奶前后仔猪多发,但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多见于仔猪,而淋巴结炎型多发于中猪。本病的 流行大多呈地方性流行,也有个别呈现流行性,甚至暴发性。 4.2.2 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从病猪的鼻液、尿、粪、唾液、内脏及肿胀 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及其肉和内脏等废弃物是散播本病的主要原因。 4.2.3 本病多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猪与健康猪接触,或由病猪排泄物(尿、粪、唾液等)污染 的饲料、饮水以及器物等可引起猪只大批发病而造成流行。 4.3 临床症状 4.3.1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 根据病程长短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在流行初期多见,有时未见任何症状即死亡;多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升高达40.5℃~ 43℃,精神萎顿、呼吸困难、便秘、粪干硬、结膜发绀,突然倒地,从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 多在6h~24h内迅速死亡。 急性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40.5℃~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呆立、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 喜饮水。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或脓性鼻汁,呼吸促迫。少数病猪在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以及 腹下出现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的猪出现运动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病猪常在2~5d 内因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高达80%~90%。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来,主要表现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一肢或多肢关节肿胀、疼痛、高度跛行, 甚至不能站立,严重者后肢瘫痪。病程较长,可达2~3周,病猪因心力衰竭、麻痹死亡,或逐渐好转而 恢复。 4.3.2 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 主要由C群链球菌所引起,以脑膜炎为主症。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病初体温升高至 40.5℃~42.5℃,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继而病猪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盲目走动,步态不稳, 作转圈运动、空嚼、磨牙、仰卧、直至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运动,触及躯体时,发出尖 叫或抽搐。急性者几小时或1d~2d内死亡。病程稍长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 或转愈。 2 DB13/T 2196—2015 4.3.3 淋巴结脓肿型猪链球菌病 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其次是咽部、耳下和颈部淋巴结。病变淋巴结首先出现小脓 肿,逐渐肿大,感染后3周达5cm以上,局部显著隆起,触诊坚硬、发炎肿胀、有热痛,可影响采食、咀 嚼、吞咽,甚至呼吸障碍,体温升高。有的表现咳嗽、流鼻汁。之后,脓肿中央逐渐变软,成熟后自行 破溃,流出带黄绿色稠厚、无臭味的脓汁。此时全身症状显著减轻,脓汁排净后,化脓部位肉芽组织新 生,逐渐结痂愈合后康复。病程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 4.4 病理剖检变化 4.4.1 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病猪可见如下剖检变化: a) 颈下、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急性死亡猪可从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 凝固不良; b) 鼻黏膜肿胀,充血及出血,呈紫红色,表面附有浆液或黏液,喉头、气管树枝状充血,常见大 量泡沫,肺充血肿胀; c) 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甚至发生坏死; d) 胸腔有大量黄色或混浊液体,含微黄色纤维素絮片样物质; e) 右心室扩张,心耳、心冠沟和心室内膜有出血斑点,少数可见轻度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外膜 与心包膜黏连,心包液增多,心肌柔软,色淡呈煮肉样; f) 多数病例脾脏肿大,少数可见增大 1~3 倍,呈暗红色或紫蓝色,柔软而易脆裂,包膜下有小 点出血,少数病例脾边缘有黑红色的出血性梗死区,切面隆起,结构模糊; g) 肝脏边缘钝厚,质硬,切面结构模糊。胆囊水肿,胆囊壁增厚; h) 肾脏多为轻度肿大,充血和出血,皮质髓质界限不清,颜色黑红; i) 胃肠黏膜和浆膜散在点状出血; j) 脑脊髓液增多,脑膜和脊髓软膜充血、出血。个别病例脑膜下水肿,脑切面可见白质与灰质有 小点状出血; k) 肿大的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样液体或纤维性脓性物质,关节囊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混浊,并 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 4.4.2 脑膜炎型 脑膜炎型病猪可见如下剖检变化: a) 脑膜充血、出血。少数脑膜下充满积液。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小点出血,脊髓也有 类似变化; b) 心包膜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炎症,心包增厚,部分病例出现心包周围炎,甚至整个胸腔充满 纤维素性覆盖物,腹腔有不同程度的纤维性腹膜炎; c) 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或出血; d) 其他的脏器病变不规则,类似败血性的内脏病变,部分病例内脏病变不明显; e) 部分病例有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囊内有黄色胶样液体,但很少见到脓性渗出物; f) 部分病猪在头、颈、背、胃壁、肠系膜及胆囊壁有胶样水肿。 4.4.3 淋巴结脓肿型 可见淋巴结出现化脓灶;当出现脓毒败血症时,肺可见转移型脓肿。 3 DB13/T 2196—2015 4.5 病原学诊断 4.5.1 样品采集 对病猪根据不同病型采取不同的病料,最急性和急性败血症型病例可无菌采集死亡猪的心、肝、肺、 肾、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淋巴结脓肿病猪可用无菌的注射器吸取未破溃淋巴结脓肿内的脓汁;慢性病 例如关节炎型一般采取关节液及周围组织;脑膜炎型病猪,则以无菌操作采取脑膜、脊髓液及少量脑组 织。对活猪可采取扁桃体拭子、鼻腔拭子。 4.5.2 分离培养 4.5.2.1 病料的分离和触片检查 用经火焰灭菌并冷却的接种环蘸取病料内部组织或脓汁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绵羊血平板(见附录A 中 A.1),于36℃±1℃培养24 h±2h,如菌落生长缓慢,可延长至48 h± 2 h后观察。同时取病料做 组织触片,姬姆萨染色(按GB/T 4789.28的方法进行染色)后镜检,如见球菌则表明病料中可能含有链 球菌。 4.5.2.2 扁桃体和鼻腔拭子的分离 扁桃

pdf文档 DB13-T 2196-2015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196-2015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196-2015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196-2015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21:2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