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417—2016 热河黄芩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09 - 30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13/T 2417—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滦平县中草药发展管理中心、承德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滦平县质量技术监 督局。 本标准起草人:许福德、徐鹏、张天也、李民、任洪达、李树芝、王思维、王克海、孙飞、赵艳 贺、李孟培。 I DB13/T 2417—2016 热河黄芩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热河黄芩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留种技术和采收 与初加工。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燕山山地、丘陵区黄芩仿野生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河黄芩 黄芩又名山茶根、空心草、黄芩茶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为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 品种,是河北著名的道地药材。其主产区承德燕山山地和丘陵区的黄芩,以其色黄、质坚、质量优良 而闻名于世,被称为“热河黄芩”,又称“金丝黄芩”。 3.2 仿野生栽培 热河黄芩仿野生栽培,是指选择野生热河黄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的人工栽培。 4 环境条件 4.1 地块选择 产地环境符合NY/T 391 要求,宜选择海拔300 m~1700 m,年平均气温4 ℃~8 ℃,≥10 ℃ 有效积 温2900 ℃~3200 ℃,降雨量400 mm~600 mm,无霜期100 d~180 d的中性或微碱性、半湿润半干旱、 无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 DB13/T 2417—2016 4.2 土壤 土壤应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 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 4.3 农田灌溉水 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 5084 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 4.4 空气 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 5 栽培技术 5.1 种子、种苗的选择 5.1.1 种子选择: 应选择籽粒充实、饱满、均匀,色泽光亮,千粒重1.49 g~2.25 g,纯度95.0 %以上;净度90.0 % 以上;发芽率80 % 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0.0 % 的热河黄芩种子。 5.1.2 种苗选择 应选择种苗地下根茎(靠芦头部位)直径5 mm 以上,地下茎主根长15 cm 以上。外观鲜黄色,健 壮、无病害、无虫蛀、无机械损伤的热河黄芩种苗。 5.2 选地整地 5.2.1 选地 选择荒山、荒坡、林缘、林下或退耕还林地等地块,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日照 充足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5.2.2 整地 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深翻20 cm~30 cm,整细耙平,做成0.9 m~1.3 m 宽的平畦,畦高10 cm~15 cm。坡地条播为宜,需开排水沟。 5.3 种子前处理 播前种子可不做处理,也可用40℃~45℃ 的温水浸泡5 h~6 h,使种皮吸足水分,捞出晾干后播 种。 5.4 直播 直播分春播和夏播,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中旬,夏播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 距30 cm~40 cm,开0.5 cm~1.0 cm 浅沟,均匀的将种子散入沟中,每亩播种量1.5 kg~2.0 kg,覆 土0.5 cm,搂平,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约10 d 左右出苗。 5.5 育苗移栽 对于直播难以保苗的,可以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热河黄芩育苗,选择温暖、阳光充足、土壤疏 松肥沃的地块做苗床。根据种植量大小,确定育苗面积。育苗时间可分春季育苗和夏季育苗,春播育 2 DB13/T 2417—2016 苗3月下旬~4月中下旬, 夏播育苗7月中旬~8月中下旬。一般苗床宽120 cm~150 cm,长因需而定, 2 床土采用20目过筛,床面整平,用脚排踩一遍,浇足水待播。移栽育苗每666.7 m 播种量4 kg~6 kg。 把种子均匀撒到床面上,然后撒过筛后的松软土0.5 cm,覆盖薄膜,增温保湿,约 7d~10 d 出苗。 齐苗后适当通风,当苗长到3 cm 左右时,去掉薄膜;苗高5 cm~6 cm 时按行距30 cm~40 cm、株距 10 cm~12 cm 移栽于大田。定植后及时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地块,要结合降雨情况适时定植。 5.6 田间管理 5.6.1 定苗 直播黄芩苗高5cm时定苗,定苗株距10 cm~12 cm。如有缺苗,带土补植;缺苗过多时,以补播种 子为宜。 5.6.2 中耕除草 黄芩出苗后至封垄前,中耕3~4次,保持田间土壤疏松。在雨后或浇水后,要及时进行中耕。中 耕宜浅,不能损伤根部,并做到严密细致。同时要注意清除杂草,做到随长随除。 5.6.3 追肥 黄芩一年生苗生长量较小,施入足量基肥后一般可满足生长需求。在第二年或第三年返青后和6 月下旬各施一次有机肥,每亩施500 kg~1000 kg。施肥方式是沟施或穴施,在黄芩根部15 cm 处,开 沟(穴)深5 cm~8 cm,施肥后覆土。留种田在常规管理的同时, 花期增施硼肥, 提高授粉率。每亩 用四硼酸钠(硼砂)0.5 kg 或多元微肥0.5 kg,兑水 25 kg,进行叶面喷施。 5.6.4 排灌 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遇涝要尽快排水,以防烂根。 5.6.5 打顶 非留种田在花前应尽早剪去花穗,以提高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合理经济阈值以内。 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倒茬、培育壮苗、深翻精耕、中耕除草、清理田园、清除病株、科学施肥等农艺措施防 治。 6.2.2 物理防治 2 利用灯光、颜色诱杀、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防治害虫。每亩应用粘虫黄板40块,每2000 m 安 装振频式杀虫灯1台。 6.2.3 生物防治 3 DB13/T 2417—2016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七星瓢虫、白僵菌、草蛉、螳螂等,或使用植物源农药,每亩用1%苦皮藤素 乳油50 ml~70 ml,兑水60 kg~70 kg 均匀喷雾,防治黄芩舞蛾、蚜虫、红蜘蛛等主要害虫。农药使 用符合GB 8321(所有部分)规定。 7 留种技术 种子采集必须是两年生以上植株的种子,当年生种子俗称“娃娃种”,因发芽率低不得使用。选 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种株。热河黄芩花期6~9月,果熟期7~10月,待果实成淡棕色时采 收;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 保存阴凉干燥处备用。 8 采收与初加工 8.1 采收时间 一般以3年生为最佳采收期,在10月~11月地上部分完全枯萎时,选择晴朗天气采收,避免雨天采 收。 8.2 采收与加工 利用人工或机械采收。要保持采挖工具清洁,保持根部完整;去掉杂质、泥沙和芦头,进行晾晒, 晾晒过程避免强光直射;晒至半干时,放到筐里或水泥地上,进行揉擦,去掉老皮,继续晾晒直至全 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13-T 2417-2016 热河黄芩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38: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