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43—2015 果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Mulberry-fruit tree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54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黄山多维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桃蹊现代 农业开发公司、黄山山大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庆市农委、桐城市农委、安徽桑梓科 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黄山野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山市黄山区丰溪蚕桑专业合作社、马鞍山两岸农 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芜湖格林美提子有限公司、安庆市龙泉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阜阳市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绩溪县蚕桑站、歙县蚕桑站、泾县蚕桑站、阜南县蚕桑站、颍上县蚕桑站、蒙城县蚕桑站青 阳蚕桑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永进、李兴、余海军、李冰、胡虹、刘健、刘震、田善富、李淼、许云辉、 李瑞雪、王钰婷、张慧敏、张和禹、孟庆杰、徐宏、高爱武、肖立新、苏多来、郑毅、陈艳英、胡在进、 汪黑铁。 I DB34/T 2543—2015 果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果桑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栽植与树型养成、果桑园管理、 果桑园病虫草害防治控 桑果采收与储存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果桑栽培的管理与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9177 桑树种子和苗木检验规程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027 桑园用药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果桑 专门用来生产优质桑果(又名桑椹)或果叶兼用的一类桑树品种。 3.2 桑果菌核病 果桑一种主要病害,俗称桑白果病,属真菌类病害;桑树开花时病菌开始侵入,结果后病状显现, 颜色呈白色;病果无商品和食用价值。 3.3 夏伐 每年 5 月底 6 月初桑椹采摘结束后将果桑枝条在基部以上固定高度全部剪伐(包括全部果叶)。 3.4 疏芽 1 DB34/T 2543—2015 桑树伐条后,会重新萌发大量的新芽,当新芽长至约 20 ㎝ 左右时,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 细弱或过强的新梢。 3.5 密植型果桑树形养成 2 果桑栽植密度在 200 株/667m 以上,桑果亩产量在 1000 Kg 以上的果桑园树形养成。 3.6 稀植型果桑树形养成 2 果桑园栽植密度为 200 株/667m 以下的果桑园树形养成。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果桑园建在远离主干公路、油菜生产区和养蚕桑园区及其它无污染源的地方,要求土壤 pH 值在 6~7.5 范围内,耕作层厚度在 50 cm 以上,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同时,果桑的栽 植地块要求集中连片,以便管理。 园地选择执行 NY/T 391 标准。 4.2 园区规划 果桑园规划排灌系统和道路系统,使果桑园能及时排灌和有利于桑果鲜果采收、销售运输。 4.2.1 排灌系统 果桑园排灌系统:平地,按行距开沟,沟宽 30 cm、沟深 30 cm,果桑园四周开排灌沟,与畦沟相 通;山坡地,修挖好梯面内侧排水沟和做好整个果桑园蓄水沟(池)的合理布局。 4.2.2 道路系统 果桑园道路系统:大面积果桑园的道路系统由干路、支路和小路组成,主路贯通全园与公路相连, 小区间设支路,与主路垂直连接,小区间根据需要设小路,并与支路垂直。 5 品种选择 5.1 品种选择 根据安徽各产区生态气候条件,选用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果桑品种,可供选择的品种有: 台湾系列果桑、白果系列、红果系列、中椹 1 号 杂交品种 8632、嘉陵 40、粤椹无籽大十、金圣果等。 6 栽植 6.1 苗木选择 依据 GB/T 19177 《桑树种子和苗木检验规程》规定选择果桑嫁接苗木。 2 DB34/T 2543—2015 6.2 土地整理 平整土地,挖好排水渠道,进行全面翻耕,耕深 30 cm~60 cm 左右。 6.3 栽植时间 每年 12 月初苗木落叶后到次年 3 月上旬春梢萌芽前或每年 6 月份栽植,安徽北部因寒冷宜春 栽;部分果桑品种在安徽区域内宜春栽。 6.4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根据果桑品种、果桑园的类型和土壤条件等方面情况而定,密植型果桑园一般每 667㎡ 栽 植密度为 200 株~300 株,株、行距为 1 m×3 m 左右,树形大的品种宜稀植,较肥沃地块宜稀植; 稀植型果桑园栽植密度为 100 株~200 株, 株、行距为 2 m×3 m 左右。 6.5 栽植坑的准备 果桑栽植采用坑栽,栽植前按栽植规格挖好栽植坑(穴),坑深 50 cm~60 cm、宽 60 cm。根据土 壤肥力状况施足基肥,以有机肥 (畜禽粪等)加复合肥作基肥,每个栽坑施有机肥 10 kg 以上,复合肥 0.2 kg~0.3 kg,施基肥后覆土略高于地面。 6.6 栽植方法 6.6.1 苗木处理 按品种、大小将果桑苗分检,适当修剪苗木根系,去除病枯、损伤和过长根系。 6.6.2 苗木栽植 将苗木放在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干,填土,踏实,同时向上轻提苗木,确保根系与土壤 密接,嫁接口露地,浇透定植水,再在定植面上覆盖一层薄土,并在距地面 20 cm~30 cm 处剪定苗干。 7 树形培养养成 果桑树形养成根据需求和园区的生态条件来进行,在安徽可分成密植型果桑树形养成和稀植型果桑 树形养成。 7.1 密植型果桑树形养成 密植型果桑的树型采用低干养成,第 1 年种植后离地 20 cm~30 cm 处定干。发芽后,新梢长到 10 cm~15 cm 时,选留 2 个~3 个健壮新梢生长。第 2 年采果后,离地 50 cm~60 cm 处剪伐,养成支 干;剪伐发芽后每支干选留着生位置匀称的 3 个~4 个健壮新梢生长。第 3 年及以后,每年采果后在 离地50 cm~60 cm 处夏伐定拳,每株留拳 2 个~3 个,留条 10 根~12 根的树型。 7.2 稀植型果桑树形养成 稀植型果桑栽植当年至第 2 年是树形培养期, 采用中干二级支干树形。主干高 60 ㎝~90 ㎝,第 一支干 3 个,留干长 20 ㎝~30 ㎝,第一支干上各留 2 个~3 个枝作为第二支干,留干长 15 ㎝~ 20 ㎝。各支干间应分布均匀,形成向四周舒展的树形。在第二支干上分别保留 3 个~4 个健壮的结果 枝,单株结果枝控制在 30 个~40 个。 3 DB34/T 2543—2015 8 果桑园管理 8.1 果桑园肥料管理 8.1.1 肥料管理原则 果桑重视施肥质量,强调氮,磷,钾的配合,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要根据土壤质 地及其肥力和果桑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分 3 个时期施肥。施肥时在离桑树主干约 20 ㎝ 处开施肥穴, 施肥后覆土。 肥料管理按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操作。 8.1.2 施肥量及施肥时期 2 2 春肥:2 月中旬施三元复合肥 30kg/667m 。3 月底看树势和天气情况,施复合肥 10kg/667m ,雨 水过多及生长旺盛情况下可以不施肥。。 2 2 夏肥:夏伐后(6 月上旬),施三元复合肥 30 kg/667 m ,有条件可再施腐熟有机肥 500kg/667m ~ 2 1000kg/667m 。 2 冬肥:第 2 年起冬季施腐熟有机肥(包括鸡粪、饼肥等),施肥量为 1000kg/667m ~2000kg /667 2 m。 8.2 水分管理 雨水量多的季节,及时排除桑园内积水,防止果桑烂根;遇干旱时,及时灌水;当果桑进入休眠期 后不用补充水分,而桑果发育期需水量大,应注意补充水分,在果实膨大着色至收获期间少浇水。 果园水分管理执行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3 抹芽与摘心 栽植两年生以上果桑,抹芽时间在 3 月下旬,抹除主干上萌发的不定芽、弱小芽。当枝条顶部有 6-8 片新叶左右时摘心,摘心时间在 4 月下旬或 5 月初,此时有利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果实)生长, 增强阳光照射,提高果实品质。 8.4 疏芽 伐条后,当新梢长到 15 ㎝~20 ㎝,进行第一次疏芽,当新梢长到 30 ㎝ 时进行第二次疏芽,疏 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或过强的新梢。 8.5 整枝修拳 整枝修拳在果桑休眠期进行,2 月底前结束。修去枯桩、枯枝、死拳、病虫害枝条及不良枝条,修 下的枝、拳带出果桑园集中烧毁。 9 果桑园病虫害防治 9.1 果桑病虫害防治原则 果桑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为基础,特别是要注 重冬季桑园的管理,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并参照 NY/T 1027 和 NY/T 393 标准操作,桑果成熟前 2 周始禁止使用农药。 4 DB34/T 2543—2015 9.2 果桑病虫害防治 9.2.1 果桑病虫害种类 安徽地区果桑病虫害分别是: ——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虫害主要有桑尺蠖、野蚕、桑螟虫、桑毛虫、桑天牛、桑介壳虫等。 9.2.2 桑果菌核病防治方法 冬季桑园清除枯枝落叶和枯桩,清园后,选用 45%晶体石硫合剂 80 倍~100 倍液或 3 波美度~ 5波美度石硫合剂封园。同时,翻耕果桑园,经过冬季低温减少病原。春季果桑开花前用地膜覆盖,切 断子囊孢子传播途径,并可以保墒洁园、增加地温、提早桑果上市期;在果桑早春开花初蕾期,用 70% 甲基托布津粉剂 1000 倍液喷花,每隔 5 d~7 d 喷 1 次,直至花期结束,喷 2 次~3 次;在桑果发育 期间经常巡果,发现病果(白果)及时摘除,并带离桑园深埋或烧毁。 9.2.3 果桑叶病害防治方法 为害果桑树叶的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通过控制杂草、减低桑园湿度、加强通风 透气等措施来减轻发病程度,发病严重的果桑园,可在发病初期用 5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1500 倍 液喷叶背。 9.2.4 果桑虫害控制 为害果桑叶的主要虫害有桑尺蠖、野蚕、桑螟虫、桑毛虫、桑蓟
DB34-T 2543-2015 果桑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33: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