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14—2015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Regulations for peanut pests control technology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11 - 1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12 - 10 实施 发 布 DB34/T 251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苏卫华、曲明静、陈浩梁、张光玲、谢明惠、林璐璐、鞠倩、李晓、姜晓静。 I DB34/T 2514—2015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播种前预防病虫害措施 3.1 品种选择 应根据花生产地生产实际情况,针对常发、重发病害,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可参考附录A。 3.2 轮作 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稻茬花生,实行水旱轮作。 不具备水旱轮作条件的地区,实行花生与甘薯、玉米、棉花等轮作 1~2 年,花生青枯病等病害重 发、常发田块轮作 3~5 年。 3.3 深耕土地 深耕的时间应在秋末冬初进行。耕深在 25 cm~30 cm 为宜。冬耕要深,春耕要浅。 3.4 早春耙地 早春及遇雨后应及时耙地保墒,清除田间杂草。 4 播种期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整地要求 地上和地下达到“两平”,不能一头厚、一头薄或一边深、一边浅。 1 DB34/T 2514—2015 其次要做好三沟配套,其参考尺寸为:畦沟(深 12 cm,宽 30 cm)、揽腰沟(深 15 cm~20 cm, 宽 30 cm~35 cm)、堰下沟(深 30 cm~40 cm,宽 50 cm~80 cm),保证沟沟相通。 4.1.2 农家肥施用要求 施用农家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4.1.3 选果 播种前 7 d~10 d 应精选健康作种荚果,晒果 1 d~3 d。 手工剥壳,剥壳后去芽、烂、霉变、虫蛀、瘪等劣质种仁,选择整齐、饱满、色泽均匀的优质种仁, 其发芽率应控制在 95%以上。 4.2 化学防治 4.2.1 病害防治 播种时须用杀菌剂拌种,控制根腐病和茎腐病危害。 具体方法为:多菌灵有效成分按种子量 0.4%拌种,或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按种子量的 0.35%拌 种,或咯菌腈有效成分按种子量的 0.005%拌种,或萎锈·福美双(1︰1)有效成分按种子量的 0.13% 拌种。 4.2.2 虫害防治 播种时应用化学农药预防蛴螬。 2 2 ——方法一,辛硫磷或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有效成分 4.2 kg/hm ~5.25 kg/hm ,于花生播种时拌 种。 2 2 ——方法二,辛硫磷或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有效成分 4.2 kg/hm ~5.25 kg/hm ,于花生播种时配 成毒土 225 kg~300 kg 盖种或对水 300 kg~450 kg 喷穴。 2 2 ——方法三,吡虫啉拌种剂有效成分 0.315 kg/hm ~0.42 kg/hm 于花生播种时拌种。 2 2 ——方法四,辛硫磷或毒死蜱有效成分 1.2 kg/hm ~1.8 kg/hm 拌细沙(土)225 kg,播种时施 于种子附近。 采用前三种方法开花下针期无须再用农药防治蛴螬。 4.2.3 草害防治 播种后应及时施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2 2 ——方法一,乙草胺有效成分 0.75 kg/hm ~1.25 kg/hm ,对水 750 kg~900 kg,于花生播种后 1 d~2 d 内均匀喷于地表。 2 2 ——方法二,环庚草醚有效成分 0.615 kg/hm ~0.984 kg/hm ,播后苗前对水喷施土表。 2 2 ——方法三,异丙甲草胺有效成分 1.08 kg/hm ~1.62 kg/hm ,施药方法杀草谱同乙草胺。 2 2 ——方法四,恶草酮有效成分 0.28 kg/hm ~0.38 kg/hm ,施药方法同乙草胺。 5 苗期防治措施 5.1 虫害防治 5.1.1 苗期主要害虫 2 DB34/T 2514—2015 主要是花生蚜虫,其次是大黑鳃金龟和小地老虎。 5.1.2 成虫防治 利用性引诱剂或频振灯诱杀,具体方法是性引诱剂每 0.5 公顷花生地设一个诱杀点,频振灯每 2 至 3 公顷地立一盏灯。 自金龟子、小地老虎成虫始见期开始,至高峰期后可结束。 5.1.3 苗期害虫宜采用的化学防治方法 见表1。 表1 苗期害虫宜采用的化学防治方法 用药量 害虫 防治指标 种类 蚜虫 小地 药剂种类 /(有效成分 施用方法 备注 2 g/hm ) 蚜墩率达 30%、平 吡虫啉 60 均每墩蚜量 20~ 抗蚜威 120 30 头 高效氯氰菊酯 15~22.5 1 粒卵/m2 或 1 头 辛硫磷 375 高效氯氰菊酯 22.5~30 辛硫磷或毒死蜱 1500~1875 老虎 2 幼虫/m 或 2~3 头虫/百墩 大黑鳃金龟 对水 750 kg 叶 面喷雾 对水 750 kg 叶 面喷雾 兼治蚜虫 对水 1350 kg 以 播种时已预防,此 上灌根 时无须防治效果 5.2 病害防治 5.2.1 苗期主要病害 苗期易发生的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其次为青枯病。 5.2.2 化学防治 2 根腐病和茎腐病在田间出现病株时,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 750 g/hm ,对水 900 kg 喷淋到花生苗根际。 2 2 青枯病发病初用农用链霉素有效成分 150 g/hm ~300 g/hm ,对水 100 kg,每隔 7 d~10 d 喷一 次,连喷 2 次~3 次。 5.3 杂草防治 5.3.1 苗期主要杂草 花生田杂草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两类。 5.3.2 化学防治 播种后未用除草剂土壤封闭或土壤封闭效果不佳的田块,须施用茎叶处理剂除草。 施药时间应在杂草 2 叶期~4 叶期。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宜采用的方法见表2。 3 DB34/T 2514—2015 表2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宜采用的方法 杂草种类 药剂种类 6 施用方法 30~45 精喹禾灵 60~75 灭草松 960~1440 哒草特 900~1350 对水 600 kg~750 kg 茎 乳氟禾草灵 90~144 叶喷雾 高效氟吡甲禾灵+灭草松 (30~40)+(720~1080) 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氟禾草灵 (30~40)+(36~72) 高效氟吡甲禾灵+哒草特 (30~40)+1000 双子叶杂草 杂草混生 2 /(有效成分 g/hm ) 高效氟吡甲禾灵 单子叶杂草 单子叶和双子叶 用药量 开花下针期至结荚期防治措施 6.1 蛴螬化学防治 7 月中旬至 7 月下旬,田间每平方米蛴螬数量为 5 头时,须进行化学防治。 2 2 防治药剂宜选用:辛硫磷有效成分 1875 g/hm 或毒死蜱有效成分 1500 g/hm ,拌细土 375 kg~ 450 kg 下中雨前顺垄条施,或对水 1500 kg~2250 kg,顺垄浇灌。 6.2 伏蚜化学防治 2 2 当 500 头/百株蚜量时,可用吡虫啉有效成分 60 g/hm ,或抗蚜威有效成分 120 g/hm ,对水 750 kg 叶面喷雾。 6.3 甜菜夜蛾防治 ——田间发现卵块或有初孵幼虫的叶片,人工摘除; ——用频振灯诱杀其成虫; ——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为幼虫孵化至 3 龄之前,且要注意轮换或交替用药。 2 2 药剂宜选用:毒死蜱有效成分 360 g/hm ,或三氟氯氰菊酯有效成分 9.5 g/hm ,或高效氟氯氰菊 2 2 2 2 酯有效成分 9.5 g/hm ,或茚虫威有效成分 27 g/hm ~40.5 g/hm ,或虫酰肼有效成分 240 g/hm ~300 2 2 g/hm ,或多杀菌素有效成分 500 g/hm ,对水 750 kg 常规喷雾。 6.4 斜纹夜蛾防治 方法参见 6.3 甜菜夜蛾防治。 7 荚果成熟期防治措施 7.1 病害化学防治 7.1.1 防治适期 在 7 月下旬至 8 月初。 ——如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连阴雨,春花生田应于 7 月下旬防治 1 次,隔 10 d~15 d 再防治 4 DB34/T 2514—2015 1 次; ——如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持续高温、无雨,地膜花生不需要防治,露地春花生可于降水后防治 1 次即可。 夏花生只需在 8 月上中旬防治 1 次。 7.1.2 防治方法 2 2 2 宜选用三唑酮有效成分 60 g/hm ~90 g/hm 加代森锰锌有效成分 600 g/hm(或百菌清有效成分560 2 2 g/hm 或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 150 g/hm ),对水 600 kg~750 kg 叶面喷雾。 在施用上述杀菌剂时每公顷加入尿素 3.75 kg 和磷酸二氢钾 2.25 kg,可防花生早衰。 7.2 虫害化学防治 虫害主要为斜纹夜蛾。 具体防治方法参见 6.3 甜菜夜蛾防治部分。 8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在花生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合成农药,应按 GB 4285、GB/T 8321 的要求执行。严禁使用剧毒、高 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具体参见附录B。 在花生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合成农药,应遵循安全间隔期,花生果中的最终残留量应符合 GB 2763 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 9 收获期预防病虫害措施 适期收获,收获后迅速晒干或烘干荚果,作种子使用的花生果含水量应控制在 5%以下。 及时清除脱落田间的病叶,结合荚果的复收人工灭虫。 5 DB34/T 2514—2015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防治花生病虫草害的农业措施 A.1 选用品种 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是预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优良品 种,当前适合在安徽省主推的花生品种有:花育 25、白沙 1016、

pdf文档 DB34-T 2514-2015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514-2015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514-2015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514-2015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31: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