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33—2015 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rtifical propagation of 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53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巢湖三珍水产良种场、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寿县水产 技术推广站、铜陵县水产站。 本标准起草人:祖国掌、张厚群、许瑞红、凌俊、陈楠、唐燕高、刘正山、杨立、张丽丽、杜莉莉。 I DB34/T 2533—2015 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人工繁殖的亲鱼选择、亲鱼培育、催产、 产卵与孵化以及鱼苗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翘嘴红鲌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亲鱼选择 3.1 亲鱼来源 来自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或省级以上鱼类原良种场。 3.2 亲鱼质量标准 雌性亲鱼选 3 龄以上,体重 800 g~1200 g,雄性亲鱼选 2 龄以上,体重 160 g~900 g;性腺 成熟,体型正常、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3.3 选择时间 12 月~翌年 2 月。 3.4 运输 专用运输工具带水运输。 3 氧气袋,每袋装 1 尾~2 尾;活鱼车,装运量≤50 kg/m ,全程给氧。 4 亲鱼培育 4.1 环境条件 4.1.1 池塘 2 2 亲鱼培育池塘要求面积 2×667 m ~5×667 m ,深 2.0 m~2.5 m;进排水方便,池底淤泥深度≤ 20 cm。 1 DB34/T 2533—2015 4.1.2 水质 亲鱼培育池水质应符合 NY 5051 要求。 4.1.3 池塘消毒 2 亲鱼放养前 10 d~15 d,对池塘进行消毒。带水或干塘消毒每 667 m 生石灰用量分别为 100 kg~ 150 kg 和 75 kg~100 kg;清塘后曝晒 4 d~5 d,再注水 50 cm~70 cm 备用。 4.2 放养 4.2.1 鱼体消毒 亲鱼放养前用浓度 4%的食盐水浸浴 15 min~10 min。 4.2.2 放养密度与性比 2 2 放养密度为 75 kg/667 m ~100 kg/667 m ,雌雄比例为 1∶1~1.5∶1。 4.3 培育管理 4.3.1 投饲 主要投喂小规格活鱼;也可人工驯食投喂全价颗粒饲料、膨化饲料,饲料应符合 NY 5072 要求。 日投饲量为存塘翘嘴红鲌重量的 3%~5%,具体视水温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4.3.2 冲水刺激 4 月中旬开始,每周冲注新水 1~2 次,每次加注 10 cm~15 cm, 5 月下旬停止。 5 催产 5.1 催产时间 6 月上、中旬,适宜水温 26℃~30℃。 5.2 亲鱼挑选 5.2.1 雌雄鉴别 5.2.1.1 雌性亲鱼 雌性亲鱼胸鳍光滑无珠星,腹部明显膨大,性成熟的雌鱼卵巢轮廓明显,圆筒形呈浅黄色,轻压鱼 腹能感觉到柔软、弹性强,体侧鳞片排列疏松,用手拍腹壁,会有卵巢晃动、卵粒流动和松软的感觉。 5.2.1.2 雄性亲鱼 性成熟的雄性亲鱼出现较明显的副性征,头上部、下颌、鳃盖骨及胸鳍上出现白色珠星,用手触摸 有粗糙感,轻压生殖孔前 3 cm,有乳白色粘稠状的精液流出遇水扩散可选用。 5.2.2 拉网选运 2 DB34/T 2533—2015 亲鱼挑选应在傍晚日落后拉网,拉网时应挑起上纲,减少亲鱼跳跃受伤或逃逸,收网时多段同时快 速收拢,双手轻托鱼体挑选;将选出的性成熟亲鱼,雌雄分别快速用布袋担架带水运送至产卵池旁,随 即注射催产激素后放入产卵池冲水促产。 5.3 亲鱼配组 雌雄比例 1:1~1:1.5。同一批亲鱼中,繁殖早期应挑选个体小的,后期再催产个体大的。 5.4 催产药物与剂量 早期催产,每 1 kg 雌亲鱼用 HCG1600 IU+LRH-A 8μg 或 LRH-A 14μg +DoM 7 mg+HCG 600 IU 混合激素催产,雄鱼减半;后期每 1 kg 雌亲鱼用 HCG 1200 IU + LRH-A 5μg,雄鱼减半。 5.5 注射方法 一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 5.6 效应时间 水温 27℃的效应时间为 5 h,水温升或降 1℃,效应时间相应缩短或延迟 2 h。 6 产卵与孵化 6.1 人工鱼巢设置 翘嘴红鲌产的卵粘性不强,可用 40 目聚乙烯网布作鱼巢,将网布贴在产卵池池壁与池底;或在产 卵池悬挂柳根须等人工鱼巢。 6.2 产卵与孵化用水水质 产卵与孵化用水应经 80 目~100 目双层筛网过滤,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要求,溶解氧≥6 mg/L。 6.3 产卵与受(授)精 6.3.1 自然产卵 将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放入设置鱼巢的环道(或产卵池),在水流剌激的条件下,亲鱼可自然产卵受 精,卵粘附在鱼巢上,待产卵结束后将亲鱼捕出,鱼卵继续留在环道(或产卵池)孵化。 6.3.2 人工授精 待自然产卵结束后,捕起亲鱼检查,针对尚未产卵或未全产的亲鱼,可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 人工授精时,事先准备一干燥面盆,两人配合,用湿毛巾擦干体表水,然后将卵和精液同时挤于面 盆中,用羽毛轻轻搅动,使精卵充分接触,缓慢搅动 1 min 后,再将卵均匀泼洒在鱼巢上孵化。 6.4 孵化 6.4.1 密度 3 3 卵在孵化环道(或孵化缸)内的孵化密度为 50 万粒/m ~80 万粒/m 。 6.4.2 水流速度 3 DB34/T 2533—2015 孵化初期(水温 27℃,8 h~10 h),流速控制在 0.1 m/s;亲鱼开始发情、产卵时,加大流速至 0.12 m/s; 脱膜前期流速降低至 0.11 m/s,脱膜期流速加快至 0.15 m/s,脱膜后期流速控制在 0.11 m/s; 平游期,流速降至 0.8 m/s。 6.4.3 孵化管理 及时清除未受精的白色、不透明卵,以免发生水霉病而感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受精卵。 6.5 出苗 水温 24℃~27℃,孵化时间 24 h~36 h;水温 29℃~31℃,孵化时间 18 h~20 h。鱼苗出膜后 2 d~3 d,幼苗体内鳔形成、在水中平游时,可带水出苗,进入苗种培育阶段。 7 鱼苗运输 用尼龙袋充氧运输,规格 30 cm×30 cm×40 cm 的塑料袋,运输时间 10 h 以内,每袋装苗 5 万 尾为宜。 装苗时应注意清除杂物,水温超过 25℃或长途运输,应采取降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4-T 2533-2015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533-2015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533-2015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533-2015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48:0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