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6.020.01 B 30 备案号:51147-2016 海 南 DB46 省 地 方 标 准 DB46/T 384—2016 巴戟天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2016-08-29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11-29 实施 发 布 DB46/T 384—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立,甘炳春,冯锦东,陈葵。 I DB46/T 384—2016 巴戟天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F.C. How.)扦插苗生产过程中的术语与定义、插穗采集、 苗圃地选择与建设、扦插育苗、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巴戟天扦插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插穗 用于扦插苗繁育的木质化枝段。 3.2 泥浆水 采用无污染的非耕作地 50 cm 以下的粘壤土,与清水按体积比 1:2 均匀混合而成的浑浊液。 4 插穗采集 4.1 母株选择 在种植园内选择1年以上,健壮、无病虫害、藤蔓已木质化的植株。 4.2 藤蔓采集与存放 1 DB46/T 384—2016 适宜采集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生长1年以上、已木质化、直径0.2 cm以上的藤蔓,在距基 部5 cm~10 cm处用锋利枝剪平口剪下藤蔓。采后应及时修剪成插穗,若需存放则可将藤蔓堆放于阴凉、 湿润处,存放不超过2 d。 4.3 插穗修剪 选择直径0.2 cm以上的藤蔓,用枝剪将藤蔓中、下部剪成长15 cm~20 cm、具2~3个节、上切口近 平面、下切口为45°斜切面的插穗,并剪掉插穗上的叶片。 4.4 插穗处理与存放 将插穗按相近长度和相同生长方向包扎成捆,每捆150~200 根。将插穗中下部均匀浸泡泥浆水。 插穗应及时育苗,若需存放则应存放在阴凉、通风、湿润处,逐层放置,不超过10层,上部覆盖厚约5 cm 的新鲜巴戟天枝叶或其他保湿、透气材料。 5 苗圃地选择与建设 5.1 苗圃地选择 5.1.1 苗圃地要求 宜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避风、地势平坦的新垦地,以沙土或沙壤土为宜,土层深 30 cm 以上。 5.2 苗圃地建设 5.2.1 苗圃地规划 可根据苗圃地规模,在育苗地修建主道、支道和作业道,并根据地势确定育苗畦走向和长度。 5.2.2 苗圃建设 5.2.2.1 整地 翻地前将苗圃内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整平。 5.2.2.2 施肥 按照NY/T 496 要求在地表撒施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15—15—15),每亩用量分别为1200 kg和12 kg,深翻30 cm,混匀土、肥。 5.2.2.3 起畦 起宽1.0 m、高20 cm的畦,整平畦面,做成育苗床,相邻育苗床间留宽40 cm的排水沟。 5.2.2.4 土壤消毒 每平方米畦面均匀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 g和10%噻唑膦颗粒剂5 g,与表土混匀,畦面覆盖 塑料膜3 d~5 d。 5.2.3 排灌设施 在育苗圃安装抽水设施和水管,并在每畦旁沿着畦面安装自动喷水带。在每畦两端修建排水沟,并 与畦间排水沟相连。 2 DB46/T 384—2016 6 扦插育苗 6.1 育苗时期 适宜育苗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 6.2 苗床处理 扦插前根据土壤水分情况适当洒水或晾晒,保持苗床湿润。 6.3 插穗处理 育苗前先配制泥浆水,每升泥浆水可加50%萘乙酸可溶性粉剂0.2 g,每万根插穗至少配制3 L泥浆 水。将插穗长度2/3浸于泥浆水约20 s,并轻轻摇动插穗,浸后及时扦插。 6.4 扦插 在畦上开一条深10 cm左右的沟,将插穗竖放于沟中,插穗间距3 cm~5 cm、行距10 cm~15 cm, 覆土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第一节露于地面,轻轻压实,浇透水。 6.5 苗期管理 6.5.1 光照调节 在苗床上搭建高50 cm的小拱棚,覆盖遮光率50%左右的遮阳网。扦插30 d后可在阴雨天或光照较 弱时揭去遮阳网,光照较强时需及时遮阴。新藤蔓长度超过20 cm后可不遮阴。 6.5.2 水分管理 在育苗过程中应保持苗床湿润,干旱时及时浇水,通常在上午10:00时前或下午16:00时后浇水。雨 水较多时,应做好排水,避免积水。 6.5.3 施肥 幼苗长出新藤蔓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浓度分别为0.2%和0.1%,每7 d喷施1次,连 喷3~4次。 6.5.4 除草、松土 及时清除苗圃内杂草,保持苗圃整洁,无杂草。松土时用小锄头对表层 5 cm深的土壤进行松土, 避免损伤幼苗和根系。 6.6 修剪 新藤蔓长度超过40 cm的幼苗需进行修剪,维持新藤蔓长度不超过40 cm。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药使用按照GB 4285和 GB/T 8321的规定执行。 7.2 茎基腐病 3 DB46/T 384—2016 发病期,用 30%甲霜恶霉灵水剂 2000 倍液灌根,每 7 d 灌 1 次,连灌 2~3 次。 7.3 轮纹病 发病期,用 1:2:100 波尔多液喷雾,每 7 d 喷 1 次,连喷 3 次。 7.4 根结线虫病 发病期,施10%噻唑膦颗粒剂每株1 g~2 g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1 g~2 g,每隔60 d施药1次,连 施2次。 7.5 蚜虫、红蜘蛛 用 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 1500~2000 倍液或 3%的啶虫脒 1500~2000 倍液,选晴天上午叶面喷施 1~2 次。 8 出圃 8.1 炼苗 在出圃前15 d,不再施肥,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特别干旱时可喷少量水。 8.2 起苗 插穗扦插 6 个月后,新藤蔓长度 10 cm 以上时方可起苗。选择晴天下午 17:00 之后或阴天起苗,用 铲子深挖,种苗可带土团,保持根系完整,将种苗置于阴凉处。 8.3 选苗 选择根系发达,新藤蔓长度 10 cm 以上、长势旺盛、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扦插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6-T 384-2016 巴戟天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6-T 384-2016 巴戟天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1 页 DB46-T 384-2016 巴戟天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2 页 DB46-T 384-2016 巴戟天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35: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