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17—2015 鳖类无介质孵化操作规程 Standards of non-medium hatchary techniques for turtle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11 - 1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12 - 10 实施 发 布 DB34/T 2517—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鳖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科 院水产院士工作站。 本标准起草人:蒋业林、侯冠军、张静、夏登福、陈晔、陈冬林、黄维金、贾俊威、陈修春、赵军、 曹本伟、李翔。 I DB34/T 2517—2015 鳖类无介质孵化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鳖类无介质的孵化场所、孵化设备、孵化、孵化管理、稚鳖出壳与暂养、生产记录、 坏死卵及幼体处理等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鳖卵的人工孵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 3 孵化场所 3.1 孵化场所环境要求应符合 NY 5361 的规定。 3.2 对孵化场所、器械应消毒,消毒药品应符合 NY 5071 的要求。 4 孵化设备 4.1 孵化箱 4.1.1 箱体 一般选用保温材料组装,长 55 cm、宽 50 cm、高 150 cm~200 cm。箱体正面安装控制系统,箱 体背面安装换气扇。 4.1.2 内部结构 箱内分为上部、中部、底部 3 个部分。 4.1.2.1 上部 安置 40 W 均温循环风扇、200 W 加热管。 4.1.2.2 中部 该部存放受精卵,设多层隔板,上下隔板间距 5 cm~6 cm,隔板上密布小孔,小孔直径小于 1.5 mm。 1 DB34/T 2517—2015 4.1.2.3 底部 安置 300 W 加湿管和接苗水盆。 4.1.3 容纳卵数量 每箱容卵数量 3000 枚~5000 枚。 4.2 孵化房 4.2.1 孵化房建造 2 2 选择避风向阳的地点建设,根据孵化量,面积一般在 20 m ~200 m 为一个单元,用砖或者泡沫板 房均可,需通风透气、保温。 4.2.2 内部结构 内设多个长 55 cm,宽 45 cm,高 200 cm 的并列孵化架,每个孵化架设多层蛋盘,上下蛋盘间距 6 cm~8 cm,蛋盘上密布小孔,孔径小于 1.5 mm,底部接苗水池。 4.2.3 配套设备 2 2 220 V 电源,自来水源,按每 10 m 配置 1.2 KW 空调,每 25 m 配置 15 W 加湿器。 4.2.4 防害设施 铁沙网窗户防止蚊虫等,使用 2 道门保温,两道门之间撒一层生石灰防止老鼠、蚂蚁等敌害。 4.2.5 容纳卵数量 每立方米可容纳 8000 枚~10000 枚卵。 5 孵化 5.1 受精卵的鉴别 5.1.1 受精卵的初步鉴别 卵产出 24 h 内,卵壳顶上出现一圆形的白色亮斑,并不断扩大成白色亮区,白点边缘清晰、圆滑, 卵壳下部呈杏黄色,即为受精卵。 5.1.2 受精卵的最后鉴别 卵产出 48 h 后整个卵壳失去光泽,卵不出现亮斑,或仅出现亮斑但不再扩大,显得较粗糙,逐渐 变成杏黄色,即为未受精卵或受精发育不良的卵,应予剔除。 5.2 控温控湿孵化 5.2.1 孵化箱孵化 5.2.1.1 孵化方法 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加热器和底部水盆水分蒸发,使箱内孵化温度 31℃±2℃,湿度控制在 75%~85%。 2 DB34/T 2517—2015 5.2.1.2 孵化周期 室内孵化时间 40 d~42 d。 5.2.2 孵化房控孵化 5.2.2.1 孵化方法 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控制空调和加湿器,使室内孵化温度 31℃±2℃,湿度控制在 75%~85%。 5.2.2.2 孵化周期 孵化时间 40 d~42 d。 6 孵化管理 6.1 常温孵化 6.1.1 湿度控制 室内清洁通风,封闭性好。孵化前期湿度 75%,中期在 80%,后期在 85%,缓慢增加;每日保 湿材料取出浸水 1 次-2 次,以不滴水为度。 6.1.2 温度控制 室内气温多在 25~34℃之间,如果气温 <25℃,需要加温。 6.2 控温控湿孵化 6.2.1 孵化箱孵化。 使用孵化箱上部加热管加热,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配合,调控孵化温度 31℃±2℃,利用底部加 湿器与控制系统配合控湿,孵化前期湿度 75%,中期在 80%,后期在 85%,缓慢增加。 孵化用水应符合 NY 5051 的要求。 6.2.2 孵化房孵化 使用空调控制孵化温度,使温度控制在 31℃±2℃,利用加湿器控制房间内湿度。湿度及孵化水质 要求同 6.2.1。 7 稚鳖出壳与暂养 7.1 稚鳖自然出壳与收集 7.1.1 稚鳖出壳时间 当受精卵孵化积温约 36000℃·h, 稚鳖自然出壳。 7.1.2 稚鳖出壳时间计算公式 稚鳖出壳时间的推算公式为: 36000℃·h ÷(平均孵化温度×24 h)= 孵化所需天数 3 DB34/T 2517—2015 7.1.3 稚鳖收集 稚鳖出壳前 2 d,在孵化箱(器皿)下放置接苗盆,盆内加清水 2 cm~3 cm 深,稚鳖出壳后即自 动进入收集盆中。 7.2 稚鳖人工诱导出壳 7.2.1 出壳时外部表征 根据积温推算出壳时间。卵壳由红色变为黑色,黑色进一步消失,表明稚鳖应出壳。 7.2.2 人工诱导 应出壳而未出壳的卵,取出放入盆中,徐徐加入 20℃~30℃的清水,直至卵被完全浸没为止。受 降温刺激作用,稚鳖成批破壳而出。 7.2.3 诱导后未出壳卵的处理 将部分未出壳的卵迅速捞起,放回器皿继续孵化。 7.3 稚鳖暂养 7.3.1 稚鳖暂养 2 2 刚出壳的稚鳖待脐带脱落后置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中暂养 2 d~3 d。暂养容器底面积 0.5 m ~1.0 m , 2 暂养密度 50 只/m 。 暂养容器注水 1 cm 深,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 7.3.2 稚鳖开食 出壳后 8 h~12 h 开始投喂熟蛋黄或者稚鳖饲料,每 100 只稚鳖每次投喂 1 个蛋黄或同等重量 的专用配合饲料,每天投喂 4 次,投喂后更换新水,配合饲料应符合 NY 5072 的要求。 8 生产记录 做好孵化记录,不同批次的卵,孵化时相互隔离并标记,注明产卵日期、卵的数量和产卵场编号等 事项。 9 坏死卵和幼体的处理 对未受精卵,坏死卵和幼体实行深度掩埋,处理方式应符合农医发〔2013〕34号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4-T 2517-2015 鳖类无介质孵化操作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517-2015 鳖类无介质孵化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517-2015 鳖类无介质孵化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517-2015 鳖类无介质孵化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34: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