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93.080 R 18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 Guideline for asphalt pavement foamed cold recycling of highway 2017 - 05 - 17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13/T 251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道路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河北省高速 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石家庄市公路管理处、河北高速公路张承张家 口管理处、河北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联芳、杜群乐、秦永春、曹中杰、孙立军、梁亮、赵宝平、李建军、杜丽 娟 、李彪、张文斌、张晶晶、雷电军、白洁、侯潇濛。 I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材料、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混合料设计、施工工 艺、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DB13/T 978 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法(GTM)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简称“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 3.1.2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foamed asphalt 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现场冷铣刨、破碎和筛分,掺入一定数量的新矿料、泡沫沥 青、活性填料和水,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施工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 3.1.3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with foamed asphalt 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矿料、泡沫沥青、 水等进行常温拌和,经过摊铺、碾压形成新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1 DB13/T 2513—2017 3.1.4 再生混合料recycled mixture 含有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的混合料。 3.1.5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级配gradation of RAP 将烘干至恒重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进行筛分试验测得的级配。 3.1.6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gradation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级配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 3.1.7 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optimum water content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 冷再生混合料在最大干密度时水的质量与烘干后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 3.1.8 泡沫沥青 foamed asphalt 将热沥青和水在专用的发泡装置内混合、膨胀,形成的含有大量均匀分散气泡的沥青材料。 3.1.9 泡沫沥青膨胀率 maximum expansion ratio of foamed asphalt 泡沫沥青发泡状态下的最大体积与未发泡时沥青体积的比值。 3.1.10 泡沫沥青半衰期half life of foamed asphalt 泡沫沥青从最大体积衰减到最大体积的50 %所用的时间。 3.1.11 回收料掺配比例percentage of RAP in recycled mixture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占再生混合料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3.2 缩略语 本标准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1。 表 1 符号及代号 2 编号 符号或代号 意义 3.2.1 RAP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3.2.2 TSR 冻融劈裂强度比 DB13/T 2513—2017 表 1 符号及代号(续) 编号 符号或代号 意义 3.2.3 OWC 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 3.2.4 OFC 冷再生混合料最佳泡沫沥青用量 3.2.5 Wopt 泡沫沥青的最佳发泡用水量 3.2.6 SCB 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曲试验 4 材料 4.1 RAP 一般选用再生机、铣刨机、挖掘机等设备从原沥青路面上取样,取样与试验分析详见附录A。实测 RAP技术指标详见表2。 表 2 实测 RAP 指标要求 材料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含水率 实测 RAP 矿料级配 实测 砂当量(RAP 中 4.75 mm 以下部分) ≥50 RAP 试验方法 附录 A 4.2 道路石油沥青 4.2.1 道路石油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有关规定,一般不使用改 性沥青。 4.2.2 按照品种、标号存放沥青,在储运、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采取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者 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4.3 泡沫沥青 冷再生使用的泡沫沥青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 3 泡沫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膨胀率不小于, (倍) 12 附录 B 半衰期不小于, (s) 10 附录 B 4.4 水泥 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 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大于6小时且小于10小时。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水 泥应保持干燥,无聚团、结块。 4.5 集料 添加的集料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规定。 3 DB13/T 2513—2017 4.6 矿粉 添加的矿粉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规定。 4.7 水 饮用水可直接用于生产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及冷再生混合料。非饮用水用于生产乳化沥青、泡沫 沥青及冷再生混合料时,不应含有油污、泥或其他有害杂质,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性能和工程质 量。 5 冷再生路面结构组合 5.1 一般规定 沥青路面再生工程实施前,对原沥青路面历史信息、技术状况、交通量、气象资料等进行详细调 查,作为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依据。 5.2 路况调查及分析 5.2.1 收集以下路段基本数据: ——路段原设计基本数据,包括公路等级、设计标准、原路面结构、几何线形等; ——路段养护管理数据,包括养护历史、至少3年的路况检测数据等; ——路段交通状况信息,包括至少3年交通量、轴载组成情况等; ——路段的自然条件数据,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 5.2.2 原路面技术状况应进行以下检查和检测: ——路面损坏,包括各种路面损坏的位置、类型、严重程度等; ——路面内部结构状况,包括结构损坏类型、病害层位、病害严重程度、层间连接状况、结构层 材料性能指标等;根据经验评估原路的承载能力; ——原路面结构参数,包括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等。 5.2.3 对原路面材料进行取样和检测,取样方法按照附录 A 要求进行。 5.3 路面结构组合 5.3.1 冷再生混合料的动态回弹模量(20℃,10 Hz)一般介于 3 500MPa~5 500MPa,用于路面结构 设计的再生混合料参数宜实测获得。 5.3.2 冷再生层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采用单层或双层,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公路沥青路 面设计规范》(JTG D50)的规定,建议结构组合见表 4。一般情况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适用于 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面层和基层。当用于三、四 级公路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碎石封层等做上封层。 4 DB13/T 2513—2017 表 4 泡沫沥青冷再生沥青路面推荐结构组合 交通等级 沥青面层 冷再生层 下承层 推荐厚度(cm) 最小厚度(cm) 厚度(cm) 特重交通及以上 15~22 12 ≥12 重交通 12~18 10 ≥10 下承层结构强度应满 中等交通 6~12 5 ≥8 足路面基层或底基层 轻交通 ≥3 或者采用微表处、稀浆封层、 碎石封层等磨耗层 设计要求。 ≥8 6 混合料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根据道路等级、结构层位、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和 RAP 调查分析结果,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 进行再生混合料设计。 6.1.2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 RAP 应从原路面用铣刨机铣刨取样,厂拌冷再生也可用后场已有 的、并将用于冷再生工程的铣刨料进行设计。其它各种矿料、沥青、水泥等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从工 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6.1.3 中、细粒式冷再生混合料,一般采用马歇尔标准击实法成型(Ф 101.6 mm×63.5 mm),粗粒 式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马歇尔大型击实法成型(Ф 152.4 mm×95.3 mm)。当采用 GTM 旋转成型试验 方法时,应按照《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法(GTM)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3/T 978)执行。 6.1.4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由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试验机构完成,应用前应通过工程试验路段 进行检验。 6.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2.1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按照图 1 进行。 材料取样、试验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确定 RAP 掺配比例、矿料级配设计 确定最佳含水率 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 最佳沥青用量条件下的混合料性能 检验 合格 完成配合比设计 不合格 5 DB13/T 2513—2017 图 1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流程 6.2.2 进行泡沫沥青的发泡试验,确定最佳发泡温度和最佳发泡用水量,具体方法详见附录 B。 6.2.3 混合料级配设计 6.2.3.1 测得 RAP、新集料、水泥等各组成材料的级配。以 RAP 为基础,掺加不同比例的新集料、水 泥等,使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配的要求,水泥剂量不宜超过 1.8%。不应通过增加水泥剂量的方

pdf文档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55: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