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407—2017 韭菜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2017 - 07 - 07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07 实施 发 布 DB41/T 140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韭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顶山市平丰种业有限责 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吕爱芹、王召、尹守恒、陈中府、李纪军、李延龙。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马培芳、陈建华、王利亚、王贞、李可寒、李清波、王剑英、王继芸、许向阳、 张九林、李秋丽。 I DB41/T 1407—2017 韭菜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韭菜常规种生产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及种子、育 苗、定植、田间管理、辅助授粉、病虫草害防治、种子采收加工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韭菜常规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1~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5084 农田灌溉水源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658 种子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种子 贮藏运输准则 NY/T 2119—2012 蔬菜穴盘育苗 通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文件。 3.1 深休眠品种 在冬季月平均气温2 ℃以下后,韭菜叶片枯萎,营养物质传输到叶鞘、短缩茎和根系中贮藏,地上 部分完全干枯,进入休眠状态,在休眠期内给予适宜生长条件,不能正常生长的韭菜品种。 3.2 浅休眠品种 在冬季月平均气温 2 ℃以下后,韭菜部分叶片干枯,部分营养物质传输到叶鞘、短缩茎和根系中 贮藏,生长减缓或停滞,给予适宜生长条件后能够恢复正常生长的韭菜品种。 3.3 跳根 韭菜短缩茎伸长和新生分蘖有层次上移,鳞茎盘和须根生长的位置逐年上移升高的现象。 3.4 薹用韭菜 花薹抽生早,抽薹期长,连续抽薹能力强,又名薹韭,专以收获韭菜花薹部分供食的韭菜品种。 3.5 1 DB41/T 1407—2017 叶用韭菜 主要食用部分以韭菜叶片和叶鞘为主,不以花薹、花序为主要生产目的,一般说的韭菜均属此类。 4 产地环境 韭菜常规种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5010—2016 的产地环境质量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 农田灌溉水源标准。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集中连片的田块,前茬种植非葱、韭、蒜等百合科作物,与其它韭菜田空间隔离距离 2000 m 以上。 5 品种及种子 5.1 品种 从韭菜自然变异、诱导变异或杂交后代中,选择个别优良的变异个体或优良变异群体,通过试验筛 选,繁殖成为一个遗传基础稳定、表型基本一致和农艺性状优良的纯系或混系。 5.2 种子质量 用于韭菜繁种的种子应是原种,韭菜种子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1。 表1 韭菜种子质量标准 级别 纯度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发芽率不低于% 含水量不高于% 千粒重(克) 原种 98 99 87 10.0 3.5~4.5 一级良种 96 99 85 10.0 3.5~4.5 二级良种 94 98 80 10.0 3.0~4.0 6 育苗 6.1 施肥整地 6.1.1 基肥 2 基肥以有机肥、复合肥为主,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 m 撒施优质腐熟猪厩肥3000 kg或 腐熟鸡粪2000 kg,使用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40 kg,深翻入土。 6.1.2 整地 播前深耕、细耙、整平。 6.1.3 做畦 育苗作畦规格:畦长15 m~20 m,畦面宽1 m~1.5 m,埂宽40 cm,埂高15 cm ~20 cm,畦面耧平 整细,保持畦内地面平整。 6.2 播种 6.2.1 种子处理 2 DB41/T 1407—2017 6.2.1.1 晾晒 播种前,在20 ℃~25 ℃温度条件下,晾晒2 h~3 h,有利于出苗整齐。 6.2.1.2 温汤浸种 先用50 ℃温水浸种25 min,期间不断搅动保证受热均匀,之后用25 ℃~30 ℃的清水浸种12 h~ 20 h,再用清水冲洗3~4次,除去秕籽和杂质。 6.2.2 播种时间 6.2.2.1 春播 春季是韭菜播种的适宜季节,春播的适宜时间3月中旬~4月下旬,育苗移栽或机械直播均可。 6.2.2.2 秋播 秋播的适宜时间8月中旬~9月下旬,适宜机械直播进行韭菜新品种繁育。 6.2.3 播种量 2 2 2 2 育苗移栽每667 m 播种量5 kg~6 kg,可供定植3000 m ~4000 m 。大田机械直播每667 m 播种量 1.2 kg~1.5 kg。 6.2.4 播种方法 6.2.4.1 撒播 育苗平畦播种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刮平畦面,将种子均匀撒播畦内,覆盖过筛细土1 cm~ 1.5 cm后,并参照本规程10.5.1进行苗期化学除草。早春播种育苗可覆盖地膜增温保湿,苗齐后及时揭 膜;其他时段育苗,及时浇水保湿至出齐苗。 6.2.4.2 机械条播 育苗田宜采用机械浅条播,按行距15 cm~20 cm,播深3 cm~4 cm,覆土1 cm~2 cm;生产田采用 机械深开沟浅覆土条播,按行距30 cm~35 cm,沟深5 cm~8 cm,覆土1 cm~2 cm。播种后宜用喷灌带 喷雾浇水,不能大水漫灌浇水,保持地面湿润至出齐苗。 6.2.4.3 穴盘育苗 穴盘育苗参照NY/T 2119—2012 蔬菜穴盘育苗通则 实施。 6.3 苗期管理 6.3.1 育苗田苗期管理 播种后遇到高温天气膜下温度超过30 ℃时,可在膜上撒碎土遮光降温,60%~70%幼苗出土后傍晚 撤膜;掲膜后及时浇水1次。齐苗到苗高20 cm,7 d~10 d浇一次小水,保持地表湿润。结合浇水每 2 667 m 追施尿素5 kg~7 kg,夏秋高温多雨注意排水防涝。在后期需根据秧苗长势进行适当控制,促进 苗壮,避免倒伏。 6.3.2 直播田苗期管理 3 DB41/T 1407—2017 出苗前保持地面湿润但不积水,齐苗后,每 7 d~10 d 喷灌浇水一遍,保持土壤表面湿润不板结。 2 当苗高10 cm 左右,第1—2片真叶抽生时,结合浇水追肥,每次每667 m 用尿素8 kg~l0 kg,连追2~ 3次。当苗高 20 cm,单株 3~4片叶时,开始蹲苗,停止追肥,延长浇水间隔期,保持畦面见干见湿, 同时参照本规程10.5做好除草。 6.3.3 苗子质量 苗龄70 d~90 d,苗高25 cm~30 cm,鞘粗3 mm以上,真叶5片以上,苗子大小均匀,无病虫危害, 并经过7 d~10 d控水练苗。移栽苗挖深8 cm~10 cm,抖净泥土,根系基本完整。 7 定植 7.1 定植时间 春播苗6月底前完成定植;8月底前的秋播苗,11月底前完成定植;9月份秋播苗翌年4月中旬定植。 7.2 施肥整地 基肥、整地参照本规程 6.1.1 和 6.1.2 规定。 做畦:畦宽 1.7 m~1.8 m,定植 6 行;畦宽 3.3 m~3.5 m,定植 12 行。畦长因地而异,畦长不宜 超过 50 m,畦间垄宽 30 cm~40 cm,如果兼顾拱棚生产青韭,畦间垄加宽 20 cm。 7.3 定植密度 2 定植密度应考虑繁育品种的分蘖能力,分蘖力强的品种,每 667 m 定植 12~15 万株;分蘖力弱的 2 品种,每 667 m 定植 15~20 万株。 7.4 定植方法 定植时不剪根,不去茎叶。将苗挖出,大小苗分级。繁种田宜采用单株行栽,行距30 cm~35 cm, 定植深度7 cm~10 cm,覆土厚度3 cm~4 cm。定植后及时浇水,7 d~10 d后再浇水一次,连浇两水, 根据墒情及时浅锄,促生根缓苗。 8 田间管理 8.1 营养生长期管理 6月底前定植的韭菜制种田,营养生长期从定植到翌年5月初,在秋季和春季可各收获一茬青韭,老 韭菜制种田春季宜收割1~2茬青韭,青韭收割应在5月10日前停止。每次收获青韭后,结合浇水追施硫 2 2 酸钾三元素复合肥30 kg/667 m +尿素10 kg/667 m ,适墒后及时中耕除草。11月底前定植的韭菜制种田, 2 春季不宜收获青韭,3~5月份每10 d~20 d浇水一次,每月每667 m 追施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20 kg+尿 素10 kg,以养根壮秧为主。 8.2 抽薹结实期管理 8.2.1 水肥管理 进入抽薹开花期,应适当控制浇水,每15 d~20 d浇水一次,薹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0倍液+天丰素 800倍液,增加作物抗逆性、结实性、粒重,开花盛期和花谢后的种子灌浆期,宜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各 4 DB41/T 1407—2017 2 浇水追肥1次,结合浇水每667 m 每次冲施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30 kg。夏秋季雨后应及时排水,防雨涝、 防倒伏、防疫病。 8.2.2 防除杂草 8.2.2.1 中耕除草 每次收割后都要中耕松土, 耧平畦面, 通过中耕灭除行间及周边的各种杂草。并随植株生长结合中 耕除草,每年培土2~3次,每年培土厚2 cm~3 cm。 8.2.2.2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参照本规程第7章10.5条的药物及施用方法进行。 8.2.2.3 人工拔草 在韭菜抽薹结实期,如果有出垄杂草,及时人工拔草。 8.2.3 摘除过早抽薹 休眠品种抽薹较整齐一致,不必考虑种子成熟不一致问题;浅休眠品种宜将前期抽薹及早采收,采 种保留 6 月底以后所有抽薹。苔用韭菜抽薹较早,采种保留 6 月 20 日以后所有抽薹。 8.2.4 病虫防治 参照本规程第十章。 8.3 采种后田间管理 采种后及时肥水管理,15 d 左右浇水一次,浇水 2~3 次,结合浇水追肥 1~2 次、防治病虫 1 次, 2 每次追肥硫酸钾复合肥 20 kg/667 m ,按照 第 10 章规定防治赤眼蕈蚊、潜叶蝇 1~2 次,防治灰霉病 1~ 2 次,冬前养根壮秧为主,不宜收割青韭。如果秋延后扣棚生产一茬青韭,春季应以养根为主不宜再收 获青韭。 8.4 越冬期田间管理 11月份天气变冷后,应减少浇水,在l2月初土壤结冻前浇足封冻水。浇水之前结合中耕清茬,施入 2 2 2 饼肥100 kg/667 m ~200 kg/6

pdf文档 DB41-T 1407-2017 韭菜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407-2017 韭菜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407-2017 韭菜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407-2017 韭菜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16: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