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05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621—2017 玉米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程 Protoc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aline/alkaline tolerance in maize 2017 - 05 - 08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6 - 08 实施 发 布 DB22/T 262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辉、张春宵、金峰学、孙伟、李淑芳、李万军、刘文平、王吉艳、郭嘉、 袁英、刘文国、路明、孙传波、刘艳芝。 I DB22/T 2621—2017 玉米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Zea mays L.)耐盐碱性鉴定的胁迫溶液配制、仪器设备、鉴定方法及耐盐碱 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自交系和单交种的耐盐碱性检测,其他杂交种类型、群体和开放授粉品种及种质 资源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 部分: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子萌发率 percentage of seed bourgeon 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在每 24 h 提供 8 h 光照条件下,25 ℃ 恒温培养后,露出胚芽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3.2 耐盐/耐碱/耐盐碱性 saline/alkaline/saline-alkaline tolerance 玉米耐受非常规浓度的盐/碱/盐碱环境,仍能生长发育的特征和特性。 3.3 耐盐/耐碱/耐盐碱率 percentage of saline/alkaline/saline-alkaline tolerance 盐/碱/盐碱胁迫条件下,待测材料对盐碱胁迫反应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与对照条件下相应指标比值 的百分率。 3.4 耐盐/耐碱/耐盐碱性级别 grade of saline/alkaline/saline-alkaline tolerance 耐盐/碱/盐碱性分五级,从强到弱依次为:1级,高耐(HR,highly tolerant) ;2级,耐(R, tolerant); 3级,中等(MR, moderately tolerant);4级,敏感(S, susceptible);5级,高感(HS, highly susceptible)。 4 胁迫溶液配制 4.1 盐胁迫溶液(200 mmol/L NaCl) 1 DB22/T 2621—2017 11.7 g NaCl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 1000 ml即可获得200 mmol/L的NaCl溶液。 4.2 碱胁迫溶液(100 mmol/L Na2CO3) 10.6 g Na2CO3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 1000 ml即可获得100 mmol/L的Na2CO3溶液。 4.3 盐碱胁迫溶液(200 mmol/L NaCl 和 25 mmol/L Na2CO3 的混合液) 11.7 g NaCl和 2.65 g Na2CO3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 ml即可获得混合盐碱胁迫溶液。 注:苗期胁迫溶液配制使用等量的Hoagland培养液代替蒸馏水溶解上述试剂。 5 仪器设备 5.1 5.2 5.3 5.4 5.5 5.6 5.7 6 酸度计。 电子天平:感应为 0.01 g、0.001 g。 微量移液器:规格分别为 10 μL、20 μL、100 μL、200 μL、1000 μL,连续可调。 磁力搅拌器。 微波炉。 高压灭菌锅。 光照培养箱:温度控制范围 10 ℃~40 ℃,光照强度控制在 750 Lux~1250 Lux 之间。 鉴定方法 6.1 芽期耐盐碱性鉴定 6.1.1 种子准备 6.1.1.1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4404.1 中对种子纯度、净度和水分的要求。种子为当年当季收获的充 分成熟的饱满种子,且种子要大小一致,种子发芽率大于 95%,不应包衣或拌种。 6.1.1.2 选取饱满一致供试玉米种子,10 g/L 的次氯酸钠消毒 20 min,灭菌蒸馏水冲洗 3 遍。30 ℃~ 35 ℃ 烘干 10 h,冷却至室温待用。 6.1.1.3 100 粒种子为 1 次重复,共 4 次重复。 6.1.2 胁迫处理 6.1.2.1 采用纸床培养。 6.1.2.2 在发芽皿内进行,发芽纸吸足盐胁迫溶液、碱胁迫溶液或盐碱胁迫溶液后,沥去多余溶液, 放置于发芽皿中,发芽纸与发芽皿间结合紧密、无气泡。 6.1.2.3 将种子均匀摆放在发芽纸上,种子间保持一定间距。 6.1.2.4 种子上加盖一张同样大小,吸足盐胁迫溶液、碱胁迫溶液或盐碱胁迫溶液的发芽纸,置光照 培养箱中培养。每 2 d 更换一次发芽纸。 6.1.3 对照处理 培养方式除让发芽纸吸足蒸馏水外,其它均同6.1.2。 6.1.4 2 性状调查 DB22/T 2621—2017 将发芽皿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在每24 h提供8 h光照条件下,25 ℃恒温培养,第2 d、4 d、6 d和8 d调查发芽种子数。 6.1.5 芽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 芽期种子萌发率按式(1)计算: nd = XGer × XTs −1 × 100% ................................. (1) 式中: nd——种子萌发率; XGer——在特定时间的种子萌发数; XTs——种子总数。 芽期萌发指数按式(2)计算: PI = 1.00 × nd 2 + 0.75 × nd 4 + 0.50 × nd 6 + 0.25 × nd 8 .............. (2) 式中: PI——萌发指数; nd——种子萌发率,nd2、nd4、nd6、nd8 分别为第 2、4、6和 8 d 的种子萌发率。 芽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按式(3)计算: GTI = PIt × PIck × 100% ............................... (3) −1 式中: GTI——芽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 PI——萌发指数,下标t(tolerance)、ck分别表示盐/碱/盐碱胁迫条件和对照条件。 6.2 苗期耐盐碱性鉴定 6.2.1 种子准备 30 株幼苗为1 次重复,共4 次重复。其余同6.1.1。 6.2.2 样品准备 6.2.2.1 种子播种于装有蛭石的塑料钵(上口径 9 cm×高度 9 cm)中,每钵定苗 3 株,塑料钵整齐摆 放托盘中。 6.2.2.2 在光照培养箱中,25 ℃恒温培养,相对湿度 60%。 6.2.2.3 待种子发芽后,浇灌 Hoagland 培养液。每 2 d 用预设浓度的 Hoagland 处理液浇灌,浇灌量 为塑料钵中蛭石体积的二倍。 注:Hoagland培养液配方见附录A。 6.2.3 胁迫处理 3 DB22/T 2621—2017 待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根据试验鉴定目的分别选用含有Hoagland溶液的盐胁迫溶液、碱胁迫溶液 和盐碱胁迫溶液,每2 d用预设浓度的Hoagland处理液浇灌,浇灌量为塑料钵中蛭石体积的二倍,以便 将以前的累积盐分冲洗掉,以保持各处理液浓度的恒定。 6.2.4 对照处理 除浇灌液为Hoagland溶液外,其它均同6.2.3。 6.2.5 性状调查 盐/碱/盐碱胁迫处理7 d后,观察苗情表现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6.2.6 耐盐/耐碱/耐盐碱胁迫处理下单株苗情分类 苗情类别 受害状况 0 生长正常,无受害症状 1 生长基本正常,全株几乎无萎蔫或叶缘蜷曲 2 全株 1/4 叶片萎蔫或叶缘蜷曲,叶色变黄 3 全株 1/3 叶片萎蔫或叶缘卷曲,叶尖、叶缘焦枯 4 全株 1/2 叶片萎蔫或叶缘卷曲,叶枯、叶落 5 全株枯死或接近死亡 苗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 苗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按下公式(4)计算: STI = ∑ CiNi × 100% ................................. (4) 5 × Nt 式中: STI——苗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 Ci——苗情类别; Ni——每类苗情株数; 5——最高苗情类别; Nt——检验样本总株数。 6.3 全生育期耐盐碱性鉴定 6.3.1 种子准备 同6.1.1。 6.3.2 胁迫土制备 6.3.2.1 应选取符合 GB/T 3543.4-1995 中 4.3 的土壤作为基质,将其烘干。 6.3.2.2 根据试验鉴定目的,参照附录 B 在烘干基质中加入适量的胁迫溶液,并补充水,保持土壤含 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5)% 直至收获,即完成盐土、碱土和盐碱胁迫土的制备。 6.3.3 4 对照土制备 DB22/T 2621—2017 除在烘干基质中加水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5)% 直至收获外,其余同6.3.2。 6.3.4 试验设计 6.3.4.1 在体积约为 30 L(上径 30 cm、下径 25 cm、桶深 33 cm)的塑料桶内,每桶装入土 20 kg。 6.3.4.2 每桶施入纯 N 0.518 g、P2O5 0.530 g、K2O 0.706 g 作底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前 2 次 各追施纯 N 0.518 g。 6.3.4.3 旱棚内每桶播 3 粒种子,播种后浇水至有水渗出,出苗后每桶保留 1 株;对照和胁迫处理均 15 株幼苗为 1 次重复,3 次重复。 注:每公顷需施纯N 200 kg~240 kg,P2O5 60 kg~90 kg,K2O 90 kg~110 kg,氮肥的三分之一作底肥,三分之二 作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底肥。 6.3.5 栽培管理 根据试验要求适期播种。规范管理,同一项作业在同一天内完成。玉米抽雄前,所有参试品种(系) 同时发生倒伏,可进行扶棵,少部分品种(系)发生倒伏,则不扶。及时防治玉米螟等病虫害。 6.3.6 收获计产 成熟后每次重复随机选取5 株收获,每份材料3 次重复。用鲜籽粒烘干称重后,按14%标准含水量 折算籽粒重量。 6.3.7 全生育期耐盐/耐碱/耐盐碱率 如果待测材料较少,按公式(

pdf文档 DB22-T 2621-2017 玉米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621-2017 玉米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621-2017 玉米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621-2017 玉米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9:57: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