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342—2016 松果菊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12 - 29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3 - 29 实施 发 布 DB41/T 134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阳市园林绿化科研所、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茁壮、王永周、田世锋、李文玲、刘艺平、段文彬、屈文红。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薛景、武云飞、周文、郭文霞、王伟、李晓峰、张文英、马利娜、董春霞。 I DB41/T 1342—2016 松果菊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松果菊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育苗、营养钵苗培育、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松果菊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Moench.) 松果菊属菊科、宿根草本花卉。原产北美。株高40 cm~120 cm,全株具糙毛。叶卵形至卵状披针 形,边缘具疏浅锯齿;基生叶基部下延,柄长约30 cm;茎生叶互生,叶柄基部略抱茎。头状花序单生枝 顶;总苞5层,苞片披针形,革质,端尖刺状;舌状花一轮,白色、黄色、淡粉、洋红、至紫红色等。 中心管状花具光泽,呈深褐色,盛开时橙黄色;花径约10 cm;花期6~10月。 4 育苗 4.1 种子准备 4.1.1 购种或自收种子。自收种子于 8 月中旬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然后晾晒、净种,晾晒后储存于干燥 处备用。 4.1.2 F1 代品种不宜自采种子。 4.2 穴盘育苗 4.2.1 播种前准备 4.2.1.1 播种时间 1 DB41/T 1342—2016 春播于 4 月进行,秋播于 8 月下旬~9 月上旬进行。 4.2.1.2 播种容器 宜采用 128 穴育苗盘。育苗盘应干净,无病虫源。 4.2.1.3 基质配制 宜用育苗专用基质,或自行配制。播种基质应具有保水、透气、排水良好的特性。自行配制播种基 质采用泥炭土(或草炭土) :珍珠岩(或蛭石)按 10:1 比例配制。 4.2.1.4 基质装盘 装盘按以下步骤操作: a) 预先湿润基质,基质含水量 50%~70%; b) 将基质均匀填满各穴孔; c) 轻压基质,使基质表面低于穴盘边缘 0.2 cm~0.3 cm; d) 用 1000 目喷头喷淋,浇透水,待基质表面无积水时播种。 4.2.2 穴盘播种 将种子 1~2 粒置于穴孔中央,使种子和基质紧密接触,覆盖一层 0.2 cm~0.3 cm 的粗蛭石,播种 好的穴盘平放于排水良好的育苗场地,注意保湿和遮荫。 4.2.3 播种后管理 4.2.3.1 水分 播种后保持基质湿润,适时喷水。当长出 2 片真叶时,应进行控水,促进松果菊穴盘苗多发根。分 栽前一天喷透水。 4.2.3.2 光照 适当遮荫,宜选用遮光率 75%的遮阳网。 4.2.3.3 施肥 播种后 10 d~14 d 种子萌发。待苗达到 2 片真叶以后,3 d~5 d 施一次液肥,一般采用以氮、磷、 钾的配比为 20:10:20 的水溶性复合肥料,浓度为 50 mg/L~100 mg/L。 4.3 苗床育苗 4.3.1 播种前准备 4.3.1.1 播种时间 按 4.2.1.1 的规定进行。 4.3.1.2 苗床准备 苗床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肥(氮、磷、钾含量>4%,有机质含量>30%)按 1.5 kg/㎡施用;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 15-25-5)按 50 g/㎡~60 g/㎡施用。深翻耙平,清除草 根、石块等,做到地平土碎,整成 120 cm~150 cm 宽畦。雨水少地区采用平畦,雨水多的地区采用高 2 DB41/T 1342—2016 畦。播种前灌透水。 4.3.2 播种 种子掺 2 倍细沙或细土充分混合,均匀撒播,播种量 8 g/㎡~10 g/㎡。播后覆盖过筛细土,以不 见种子为宜。 4.3.3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管理按 4.2.3 规定进行。 5 营养钵苗培育 5.1 营养钵选择 宜用 13 ㎝×12 ㎝的塑料营养钵。 5.2 基质要求 栽培基质应疏松透气,宜用泥炭土或砂质壤土,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氮、磷、钾含量>4%,有机质 含量>30%)或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 15-25-5) ,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 要求。 5.3 移栽苗选择 当穴盘苗或苗床苗株高 4 cm~5 cm, 4~6 片真叶时,选择叶片伸展、翠绿,有光泽,根系发达, 根上有明显的根毛,无病虫害的幼苗移栽。 5.4 移栽 将湿润栽培基质(手握成团,轻按即散)装入营养钵中,基质距钵口 1 cm~2 cm。取幼苗栽于营 养钵中间,四周填满基质,栽植深度与原根茎部位相同。栽后浇透水。 5.5 移栽后管理 5.5.1 水分 视天气情况适时喷水。 5.5.2 施肥 植株快速生长期每 10 天施一次 150 ㎎/L 的水溶性复合肥,前期以含氮量高的复合肥为主,后期以 含磷钾量高的复合肥为主。 5.5.3 温度 秋播苗在 11 月中下旬夜温低于 0 ℃后宜搭塑料拱棚防寒,春季棚内温度高于 25 ℃时及时通风降 温。 6 栽植管理 6.1 栽植地准备 3 DB41/T 1342—2016 6.1.1 环境要求 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和排灌方便的平坦或坡度小的地块,土壤以壤土、砂壤土为宜。 6.1.2 肥料要求 基肥:有机肥(氮、磷、钾含量>4%,有机质含量>30%)按1.5 kg/㎡施用;复合肥(氮、磷、钾 含量为15-25-5)按50 g/㎡~60 g/㎡施用。 6.1.3 整地 施肥后深翻耙平,清除草根、石块等,做到地平土碎。 6.2 栽植 按每平方米9~16株栽植。先将营养钵去掉,保持土团完整,挖穴15 cm深,放入土团后从四周回填 土,周围压实,使土面和原根茎土痕持平或略高,栽后浇透水。 6.3 栽植后管理 6.3.1 水分 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雨季注意排水。2月浇返青水。11月浇封冻水。 6.3.2 追肥 夏秋修剪后、第二年春季发芽前结合中耕追施有机肥(氮、磷、钾含量>4%,有机质含量>30%) 1.5 kg/㎡或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15-25-5)50 g/㎡~60 g/㎡。 6.3.3 修剪 对于露地生长植株,应在花后清除残花、花枝与枯叶, 2 月将越冬植株地上部分剪除。 7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煤污病、花叶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菜青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 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要求。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4 DB41/T 1342—201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松果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松果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 松果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根腐病 煤污病 花叶病 为害部位及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主要为害根。植株上部叶出现萎蔫,甚至整株叶片 发病初期采用井冈霉素 A1000 倍液浇灌 干枯,病情严重时,根部变成褐色,直至全株死亡。 病株,每隔 3 d~5 d 防治一次。 主要为害叶。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疏松的黑色小斑 积极防治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合理密 点,而后连片,形成质地较硬的黑色煤粉层。 植,降低湿度从而减少病害发生。 病毒病,主要为害叶。幼叶现浓绿与淡绿相间花叶 积极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害虫;种植前曝 状。成株发病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略 晒土壤,播种前可用混合脂肪酸 100 倍 皱缩,严重时叶片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 液或氨基寡糖素 1000 倍液喷洒防治。 蚜虫 白粉虱 菜青虫 刺吸式害虫,主要为害叶、嫩茎。刺吸汁液,使叶 害虫发生时喷施 6%的吡虫啉乳油 3000~ 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 4000 倍液或 40%的氧乐果乳油 1500~ 株死亡。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 2000 倍液。 刺吸式害虫,主要为害叶。刺吸汁液,导致叶片褪 色、凋萎、直至干枯。易诱发煤污病。 害虫发生时喷施 6%的吡虫啉乳油 3000~ 4000 倍液或 40%的氧乐果乳油 1500~ 2000 倍液。 咀嚼式害虫,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影响 幼虫发生时采用 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 植株生长发育。 油 1000 倍液喷洒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41-T 1342-2016 松果菊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342-2016 松果菊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342-2016 松果菊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342-2016 松果菊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9:51: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