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446—2017 建始槭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 2017 - 08 - 28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1 - 28 实施 发 布 DB41/T 144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兴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庆法、王洪友、董玉山、杨栓温、李红喜、李楠、刘志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郭春长、赵凤兰、徐焕军、高红莉、魏振峰。 I DB41/T 1446—2017 建始槭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始槭(Acer henryi Pax)育苗与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集与贮藏、圃地选择 与整地、种子催芽与播种、苗期管理、大苗培育、造林与绿化。 本标准适用于建始槭育苗与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CJJ 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始槭 又称三叶槭、亨利槭,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约 10 m。树皮浅褐色。小枝圆柱形,当年生嫩 枝紫绿色,多年生老枝浅褐色。叶纸质,3 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椭圆形或长圆椭圆形,长 6 cm~12 cm, 宽 3 cm~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阔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或近先端有稀疏的 3~5 钝锯齿。穗状 花序,下垂,长 7 cm~9 cm,有短柔毛,常由 2~3 年生无叶的小枝旁边生出,稀由小枝顶端生出;花 淡绿色,单性,雌雄异株。翅果嫩时淡紫色,成熟后黄色,小坚果凸起,长圆形,长 1 cm,宽 5 mm, 翅宽 5 mm,连同小坚果长 2 cm~2.5 cm,张开成锐角或近于直立。花期 4 月,果期 9 月。建始槭树姿 优美,果形奇特,果序下垂,新梢绯红,秋叶金黄或鲜红,是我国特产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 4 种子采集与贮藏 4.1 种子采集 选择树干通直、树冠圆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龄树作采种母树。8~9月,当翅果由绿色或紫 绿色变为黄色或黄褐色时即可采收。采回后摊放室内通风阴凉处后熟5~7天,然后移室外摊开晾晒2~3 天,拣除树叶、果序、果柄等杂质,揉搓去翅并筛簸干净。 1 DB41/T 1446—2017 4.2 种子贮藏 建始槭种子冬季应干藏。方法是:将风干种子装入透气的麻袋、布袋等透气容器内,置于干燥、冷 凉、通风的室内贮藏。 5 圃地选择与整地 5.1 圃地选择 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山区坡度≤5°的缓坡地也很适宜,土 壤质地以壤质或沙壤质为宜,PH 值 6.0~8.3,地下水位应在 2 m 以下。 5.2 整地作床 冬前每667 ㎡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 kg~2000 kg或复混肥(N:P:K=15:15:15)100 kg,深耕冻垡; 开春每667 ㎡施入硫酸亚铁30 kg~50 kg和5 %辛硫磷颗粒剂5 kg,浅耕细耙。 作成高床,床宽80 cm~100 cm,高15 cm~20 cm,长度因地形而定,床沟宽30 cm。要求床面平整、 土壤细碎、结构踏实。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6 种子催芽与播种 6.1 种子催芽 在播种前10~15天,将干藏种子取出,放入30 ℃~40 ℃温水中浸泡24 h,然后将浸泡好的种子与 湿河沙按1:3的比例混匀,置于温室或阳畦内层积催芽,温度控制在15 ℃~30 ℃,每天上下翻动2次, 并适时补水。当有10%~20%的种子露白时播种。 6.2 播种时间 淮河以南地区宜于 2 月中、下旬播种,淮河以北地区于 3 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或拱棚育 苗时,播种时间可适当提前。 6.3 播种方法 应足墒下种,播种前5~7天将圃地浇一次透水。开沟条播,一垄播3行,行距25 cm,开沟深3 cm, 播后覆过筛细土2 cm~3 cm,稍镇压,然后覆膜或盖草。 6.4 播种量 2 每 667 m 播种量 7.5 kg~10 kg。 7 苗期管理 7.1 出苗期管理 播后经常观察,防止鸟及鼠类危害。经常保持苗床湿润,缺墒时及时在床面喷水或顺沟小水慢灌。 播种后约15天苗木开始出土,20~25天苗木基本出齐。出苗期间,在阴天或傍晚逐步揭除覆盖物。 2 DB41/T 1446—2017 7.2 幼苗期管理 4 月至 6 月中旬,应预防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方法是在出齐苗后每间隔 7~10 天用 80 %代森锰 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 1 次,连喷 3 次。当苗高 5 cm~8 cm 时,按株距 5 cm 左右进行间苗; 2 苗高达 10 cm~15 cm 时,按株距 10 cm 左右定苗,每 667 m 留苗 1.6 万~1.7 万株。适时灌水和中耕 除草,保持湿润、透气的土壤环境。 7.3 速生期管理 从6月下旬开始,每间隔25~30天追施尿素1次,每667 ㎡每次施肥量20 kg~30 kg;进入9月,停 施氮肥,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每次施肥后及时灌水。雨季应注意排水,避免圃地积 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8 大苗培育 8.1 整地与定植 8.1.1 育苗地选择 应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中壤土地作大苗培育地,忌选沙土地和涝渍土地。 8.1.2 整地作床 秋末冬初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早春耙地后作成平床,床宽 1.5 m,床埂宽20 cm~30 cm,床埂高 20 cm。 8.1.3 定植 春季2月至3月中旬定植。宜选用健壮的3年生以上裸根苗定植,苗木规格为胸径≥1.5 cm,高度≥ 2.0 m。定植密度以75 cm×150 cm为宜。栽植方法按GB/T 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8.2 整形修剪 每年冬春季及时疏除主干竞争枝。干高达2.3 m以上时于休眠期适时定干,定干高度2.0 m~2.3 m。 8.3 水肥管理 2 2 根据墒情适时灌溉。6~8月追施氮肥2次,每次每667 m 施尿素50 kg;每年冬季休眠期,每667 m 穴施或沟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或复混肥(N:P:K=15:15:15)100 kg,施肥后及时灌水,适时中耕除草。 9 造林与绿化 9.1 造林技术 9.1.1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山区及丘陵区应选择沟谷、河溪边、缓坡等土层较厚、立地较好的地段作造林地,以阴坡或半阳坡 为宜;平原区四旁隙地除盐碱地、涝渍地及干旱瘠薄的沙荒地除外均可作造林地。 整地应在秋末冬初土壤封冻前进行,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均可。 3 DB41/T 1446—2017 9.1.2 栽植 采用纯林或混交林模式均可。采用混交林模式时宜用带状混交或片状混交。 宜用1~2年生裸根苗栽植,起苗后应蘸泥浆。应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栽植,宜早不宜迟。 2 种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造林株行距2 m×2 m或3 m×3 m,每667 m 植苗74~167株。栽植 方法按GB/T 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9.1.3 抚育 造林后每年应抚育2次以上,连续抚育3~4年。抚育措施包括扩穴、割灌、施肥、整形修剪等。 9.2 绿化栽植技术 9.2.1 种植模式与整地 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或住宅小区、公园及广场绿化,行植、带植或片植均宜。采用穴状整地,种 植穴规格视苗木规格及土球大小而定。 9.2.2 种植及管理 春季或秋季栽植均可。用作行道树时,栽植株距以 4 m~5 m为宜;带植或片植时,栽植株行距以 2 m×2 m或 3 m×3 m为宜。用胸径 3 cm以上大苗栽植,半冠或全冠,苗木应带土球。 种植方法及管理按CJJ 82—2012的规定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1-T 1446-2017 建始槭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446-2017 建始槭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446-2017 建始槭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446-2017 建始槭育苗与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9:29: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