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10 B 38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3.3—2017 代替 DB35/T 163.3—2002 灵芝栽培技术规范 2017 - 12 - 2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25 实施 发 布 DB35/T 163.3—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菌种质量要求 ...................................................................... 1 5 栽培季节 .......................................................................... 2 6 栽培基质 .......................................................................... 2 7 代料菌袋和段木菌袋的制作 .......................................................... 2 8 栽培管理 .......................................................................... 4 9 病虫害防治 ........................................................................ 7 10 采收与干制 ....................................................................... 7 I DB35/T 163.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 163.3—2002《浦城原木赤灵芝 栽培技术规范》,本标准与DB35/T 163.3—200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增加了菌种质量要求(见第 4 章); ——增加了栽培季节(见第 5 章); ——增加了代料培养基(见 6.1); ——修改了段木培养基(见 6.2,2002 年版第 2 章); ——增加了代料菌袋制作、灭菌、接种、菌丝培养(见 7.1、7.3.1、7.5.2、7.6.1); ——修改了段木菌袋制作、灭菌、接种、菌丝培养(见 7.2、7.3.2、7.5.3、7.6.2,2002 年版 3.1、 3.2、3.3、3.4); ——增加了代料菌袋和段木菌袋冷却(见 7.4.1、7.4.2); ——增加了代料菌袋和段木菌袋接种中的消毒(见 7.5.1); ——增加了代料栽培管理(见 8.1); ——修改了段木栽培管理(见 8.2,2002 年版第 4 章); ——增加了栽培管理中的催蕾(见 8.3); ——增加了袋栽育芝管理(见 8.4); ——修改了段木育芝管理(见 8.5,2002 年版 5.1~5.5);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见第 9 章,2002 年版 5.6); ——增加了采收与干制(见第 10 章)。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浦城县市场监 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晔、刘国辉、王金亮、陈先娟、金高平、廖学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 163.3—2002。 II DB35/T 163.3—2017 灵芝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Fr.) Karst]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菌种 质量要求、栽培季节、栽培基质、袋料菌袋和段木菌袋的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干制。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灵芝(赤芝)代料栽培和段木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代料菌袋 substitute material fungus sack 以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麸皮、玉米粉、米糠、甘蔗渣、薏米壳(薏米杆)、石膏粉等为主 培养料,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填的灵芝栽培用菌包。 3.2 段木菌袋 log wood fungus sack 选用壳斗科的栲树、苦槠类,杜英科的山橄榄,蔷薇科的山桃等阔叶树经截段,采用耐高压聚乙烯 筒袋包装,灭菌接种后供灵芝栽培用的段木菌包。 4 菌种质量要求 灵芝菌种应来自具有相应资质的菌种生产单位,其生产场地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应符合NY/T 1731 要求,培养基应符合NY 5099和NY/T 1935的要求,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要求。 1 DB35/T 163.3—2017 5 栽培季节 接种时间宜在10月至翌年1月,生长时间宜在4月至10月。 6 栽培基质 6.1 代料培养基 6.1.1 原辅料要求 原辅料质量安全要求应符合NY 5099和NY/T 1935的要求。 6.1.2 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宜选用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麸皮、玉米粉、米糠、甘蔗渣、薏米壳(薏米杆)、石 膏粉等为主培养料,建议配方如下: 1) 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79%,麸皮 15%,石膏粉 1%,玉米粉 5%; 2) 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70%,麸皮 28%,石膏粉 2%; 3) 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78%,米糠 20%,石膏粉 2%; 4) 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65%,麸皮 20%,薏米壳(薏米秆)13%,石膏粉 2%; 5) 阔叶树木屑(除樟、桉外)74%,麸皮 12%,石膏粉 1%,玉米粉 3%,甘蔗渣 10%。 6.2 段木培养基 6.2.1 树种 宜选用壳斗科的栲树、苦槠类,杜英科的山橄榄,蔷薇科的山桃等阔叶树。 6.2.2 采伐时间 在10月至翌年1月。 6.2.3 原木 直径6 cm~40 cm皆可利用,以10 cm~20 cm为佳,直径超过20 cm的,可从中间劈开使用。原木砍 伐后15 d~30 d,截成28 cm长的段木备用。 7 代料菌袋和段木菌袋的制作 7.1 代料菌袋制作 原料与辅料充分混合,保持含水量60%~65%,pH值6.0~7.0。采用规格为长36 cm、直径18 cm、 厚50 μm的聚丙烯或耐高压聚乙烯筒袋(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使用机械打包,料高约为20 cm, 每袋重量控制在1.35 kg~1.40 kg。打包完毕后,套上套环并压紧环盖,同时检查是否有破洞,发现破 洞用透明胶补好。盖上菌包盖,放入灭菌框内。 2 DB35/T 163.3—2017 7.2 段木菌袋制作 宜采用长50 cm~70 cm、直径36 cm、厚80 μm的聚乙烯耐高压筒袋(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 袋口一端预先用活结扎紧,每袋装入一段或多段原木,装入后袋口用带子扎紧。装段木需小心慢套,防 止扎破膜袋,若袋破则用透明胶补好或更换。 7.3 灭菌 7.3.1 代料菌袋灭菌 培养料配制完成后及时装袋,代料菌袋装好应及时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聚丙烯筒袋124 ℃~ 126 ℃,灭菌2.5 h;耐高压聚乙烯筒袋121 ℃~123 ℃,灭菌3 h。 7.3.2 段木菌袋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段木菌袋先堆垛并保持适当的空隙,垛堆用薄膜覆盖并密封,外用棉被包裹, 然后通入蒸汽,控制料温在98 ℃~100 ℃之间,保持灭菌18 h~20 h。 7.4 冷却 7.4.1 代料菌袋冷却 灭菌结束后,待灭菌锅内温度自然降至85 ℃~90 ℃,压力回到0时,打开灭菌柜门,待温度降至 30 ℃~40 ℃时,将灭菌车移至冷却室。 7.4.2 段木菌袋冷却 灭菌结束后,待温度自然降至30 ℃~40 ℃时,打开包裹用薄膜,段木菌袋移入冷却室。 7.5 接种 7.5.1 消毒 接种室宜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0.5 h以上;接菌箱宜用专用气雾消毒剂消毒0.5 h以上;接种用具、 菌包、段木袋外表及接种者双手用75%酒精擦洗消毒。没有接种室的,可将菌种、接种工具、接菌箱等 搬入四周密闭的塑料薄膜大棚中并用气雾消毒剂进行薰蒸3 h以上。 7.5.2 代料菌袋接种 待代料菌袋降温到30 ℃以下,将其搬入接种室。栽培种用75%酒精擦洗消毒后搬入接种室进行接 种,每袋木屑种可接20~25袋,枝条种每袋接2~3根。 7.5.3 段木菌袋接种 待代料菌袋降温到30 ℃以下,将其搬入接种室接种,采用两头接种法,接种时菌种尽量成块状, 每袋栽培种可接3~4袋。 3 DB35/T 163.3—2017 7.6 菌丝培菌 7.6.1 代料菌袋的菌丝培养 将接完菌种的菌袋袋置于温度25 ℃~27 ℃、相对湿度60%~65%,黑暗或弱光的培养室中培养 35 d~45 d,保证培养室内氧气充足,菌丝走满菌袋后进入后熟阶段,保证培养室内温度不超过28 ℃。 成熟菌袋特征:菌袋内

pdf文档 DB35-T 163.3-2017 灵芝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3.3-2017 灵芝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3.3-2017 灵芝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3.3-2017 灵芝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19: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