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97—2017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Seedling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High-yield Plantation of Castanopsis hystrix 2017 - 10 - 2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24 实施 发 布 DB35/T 1697—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丰产林指标 ........................................................................ 2 5 壮苗繁育技术 ...................................................................... 2 6 丰产技术 .......................................................................... 4 7 病虫害防治 ........................................................................ 5 8 验收与建档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红锥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7 I DB35/T 169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宝福、朱炜、苏新财、吴炜、陈孝丑、林成立、廖银珍、钱国钦、吴清金、 林华忠、陈清根。 II DB35/T 1697—2017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锥(Catanopsis hystrix)丰产林的生长指标、种子采收与处理、播种育苗、壮苗繁 育指标、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红锥栽培适宜区壮苗繁育与丰产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5782-2009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GB/T 16619-1996 林木采种技术 LY/T 1000-2013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946-2011 红锥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5/T 12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壮苗 指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 3.2 丰产林 以培育用材为目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抗病虫害的集约经营人工林。 3.3 大径材 指采伐时胸径大于或等于26 cm的原木。 3.4 中径材 指采伐时胸径大于或等于18 cm 的原木。 1 DB35/T 1697—2017 4 丰产林指标 大径材林培育指标:林分平均胸径大于或等于26 cm且达到胸径26 cm 以上的林木株数应占总株数 70%以上,或达到胸径26 cm以上的林木蓄积量应占林分总蓄积量60%以上。 中径材林培育指标:林分平均胸径大于或等于18 cm且达到胸径18 cm 以上的林木株数应占总株数 70%以上,或达到胸径18 cm以上的林木蓄积量应占林分总蓄积量60%以上。 5 壮苗繁育技术 5.1 种子采收与处理 5.1.1 采种母树 选择树龄20~40年干形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红锥林中等以上林分作为采种母树,禁止从 劣质林分、四旁树、孤立木采种。 优先选择种子园、母树林以及来自福建华安、安溪、南靖、漳平以及广西凭祥、博白等优良种源区 的种子。 5.1.2 采种时间和方法 红锥种子成熟期12月中下旬,当果实总苞及刺由青色转至深褐色时,应及时采种。具体采种方法按 GB/T 16619-1996 执行。 5.1.3 种子处理与催芽 5.1.3.1 种子处理 收集到的种子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干净,去掉杂质,除去空壳和虫洞的种子后,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 或3%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浸种5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如发现有害虫,可用 50 ℃~55 ℃的温水 浸种15 min、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或用敌敌畏500倍溶液浸种12 h杀虫;种子阴凉处沙藏 至翌年3月底前播种。 5.1.3.2 种子催芽 取干净的细河沙,按一层2 cm~3 cm沙和一层1.5 cm~2.0 cm 厚的种子堆积催芽,最上一层覆盖 沙5 cm~10 cm,期间经常检查翻动,湿度不够时及时洒水补充,沙的湿度控制在不见水,手抓成团,放 开即散开。 5.2 播种时间 种子经催芽露出胚根后即可播种,于翌年的1月至2月底前播种最佳,最迟不超过3月底。 5.3 育苗方式 通常采用容器育苗,或大田播种育苗。 5.4 截胚根处理 播种前将催芽长出胚根的种子用竹筛充分筛动,并切去过长的胚根,保留胚根长度不超过2 cm。 2 DB35/T 1697—2017 5.5 容器育苗 5.5.1 容器袋与基质 容器袋采用7 cm×15 cm 或8 cm×16 cm 规格。营养土用20%火烧土+80%黄心土,或20%火烧土+ 77%黄心土+3%磷肥。 5.5.2 基质消毒 播种前2 d~3 d将容器袋基质装好,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基质后加盖地膜进行消毒。 5.5.3 播种 每个容器播种一粒,用细木棍在容器袋上口的基质插一个深l cm~2 cm小孔,放入1 粒经切胚根的 种子,种子植入深度为基质面与种子(胚根植入容器袋基质内)基本平行。播种后随即浇透水,然后搭 简易拱棚并盖上50%透光率的遮荫网。 5.5.4 容器苗管理 播种后初期要及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并定期进行除草、防治鼠害。在小苗生长稳定后,可适当 少量多次施肥,6月至8月每10 d~15 d追肥一次,以复合肥(N:P:K=16:16:16)与尿素(4:1)混合, 按0.1%~0.2%水溶液喷施,施后用清水喷洗叶片;9月至10月每15 d~20 d撒施NPK复合肥1次,每亩用 量3 kg;于10月份左右应揭去遮阴网全光照炼苗,直至出圃。 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除草、浇水,当容器的基质50%左右干燥时进行淋水。12月份应移苗并进行苗 木分级,移苗后应随即浇透水。 其它育苗管理细节参照LY/T 1000-2013执行。 5.6 大田播种育苗 5.6.1 苗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在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且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 5.6.2 苗床处理 苗床宽80 cm~100 cm,床高15 cm,畦沟宽30 cm~40 cm,苗床面土壤要平整、细碎,播种前喷洒 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1200倍液消毒、杀虫。 5.6.3 5.6.3.1 大田播种与管理 播种 采用点播方式,将催芽截根处理后的种子按4 cm×20 cm间距点播,每公顷播种量600 kg~750 kg, 播种后覆上一层的细河沙或黄心土,厚度为1.5 cm~2.0 cm,喷透水,搭简易拱棚并盖上50%透光率的 遮荫网。 5.6.3.2 管理 苗木出土前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定期进行除草、淋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防止鼠害 鸟害。5月至6月进行间苗、定苗,每公顷定苗20~25万株。 水肥管理同容器育苗,其它育苗管理细节参照GB/T 6001-1985。 3 DB35/T 1697—2017 5.7 苗木出圃 5.7.1 苗木检测 出圃前应对苗木进行调查与检测,要求按DB35/T 12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控制执行。 5.7.2 苗木分级 I级、II级苗为合格苗,苗木质量分级指标见表1。 表1 红锥苗木质量分级指标 I 级苗 苗木 II 级苗 苗龄 苗高 cm ≥ 根系长度 cm ≥ 合格苗 % 地径 cm ≥ 苗高 cm ≥ 根系长度 cm ≥ 1 0.30 30 —— —— 0.20 25 —— —— 85 1 0.35 30 20 9 0.25 25 15 7 80 种类 年 容器苗 大田苗 5.7.3 地径 cm ≥ >5 cm 长Ⅰ 级侧根数 条 ≥ >5 cm 长Ⅰ 级侧根数 条 ≥ ≥ 苗木出圃 苗木起苗、包装、运输等出圃细节按DB35/T 127执行。 6 丰产技术 6.1 造林技术 6.1.1 6.1.1.1 造林地选择 立地质量等级 Ⅲ类地以上。 6.1.1.2 海拔 适宜种植的海拔高在500 m以下。 6.1.1.3 土壤 林地土层深厚大于或等于80 cm,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壤土或轻粘壤土,土壤pH值为4.5~5.5。 6.1.2 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前应进行调查规划设计,具体按GB/T 15782-2009、GB/T 15776-2016。 6.1.3 清理整地 造林前完成清山,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60 cm×40

pdf文档 DB35-T 1697-2017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97-2017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97-2017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97-2017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5:43: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