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64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54—2017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Technology discipline of biological fire belt working design 2017 - 05 - 0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8 - 05 实施 发 布 DB35/T 1654—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依据和任务 ........................................................................ 1 5 设计资格和编制单元 ................................................................ 2 6 设计程序 .......................................................................... 2 7 作业设计成果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林带段类型设计图式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表作业设计表 ................................ 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主要树种造林作业设计参考表 ..................................... 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设计单价参考表 ................................................. 1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作业设计附表(汇总样式) ....................................... 14 参考文献 ............................................................................ 17 I DB35/T 165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龙岩市林业调查规划所、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龙岩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龙岩市林业种苗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春英、张文元、廖柏林、郑建英、赖健、张盛钟、兰明、谢贤镇、邱莲。 II DB35/T 1654—2017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的术语和定义、依据和任务、设计资格和编制单元、设计程序、 作业设计成果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 电力线路走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军事管理区、易燃易爆品仓库周边等各类专项生物防火 林带作业设计可以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2616—2016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技术规程 DB35/T 84—2005 造林技术规程 DB35/T 874—2008 营林生产劳动定额 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新建林带段 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缘空地等无林地上新建的林带段落。 3.2 改建林带段 通过保留现有具有防火功能的目的树种,伐除非目的树种,采用补植等措施改建的林带段落。 3.3 扩建林带段 对现有宽度不达标的林带进行拓宽扩建的林带段落。 3.4 抚育林带段 对现有达标的林带或符合林带建设条件的经济林等,进行抚育管理等维护措施的林带段落。 4 4.1 依据和任务 作业设计依据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文件、造林年度计划任务等。 1 DB35/T 1654—2017 4.2 作业设计任务 落实生物防火林带年度造林任务,对每条林带作出具体的技术措施设计、保护工程设计、辅助工程 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及用工量计算、工程量统计和投资预算等,并绘制有关设计图件。 5 设计资格和编制单元 5.1 作业设计资格 作业设计应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或机构承担。 5.2 作业设计编制 作业设计以建设单位为编制单位,下设1至多个造林作业区,造林作业区原则上为 1条林带。 1条林带中含有不同的新建、改建、扩建及抚育林带段时,应以林带段为作业设计基本单元分别进 行设计。 6 设计程序 6.1 造林作业设计区的确定 依据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技术档案资料因地制宜初步确定作业区。根据初步确定作业区进行 实地调查核实,确定林带布设位置、造林作业区界线和林带段类型设计,林带段类型设计图式参见 附录A。 6.2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 6.2.1 面积测量 林带面积=林带宽度×林带长度。 林带宽度应符合DB35/T 1573—2016的要求。 林带长度可采用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勾绘、罗盘仪测量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 球定位系统)实测。 6.2.2 调查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林带调查。 6.2.3 6.2.3.1 调查内容 作业设计编号 以建设单位为总体进行林带作业设计区编号。顺序号宜按图面(上北下南)从上到下,由左至右依 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乡(镇、林场)名称+作业年度+“-”林带序号(3位)。 示例1:平安镇 2015-001。 当林带作业设计区中含有不同的新建、改建、扩建及抚育林带段时,应分别林带编号后加①、②、 ③……予以区分。 示例2:平安镇 2015-001①。 2 DB35/T 1654—2017 6.2.3.2 基本情况调查 基本情况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位置:乡(镇、林场)、村(工区)、林班、大班、小班、小小班、地名; b) 权属:山权(所有权、使用权)、林权(所有权、使用权); c) 立地、植被调查:地貌类型、海拔高、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名称、厚度)、立地质量等 级、植被(植被类型、总盖度)等; d) 林木调查:地类或林种、生态林级别、优势树种、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平均胸径、平均 树高、单位面积林木株数和蓄积量,需采伐的林木蓄积量; e) 保护对象调查: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调查,如珍稀濒危植被、古树名木等; f) 施工条件调查:作业山场条件(坡度、植被等),交通状况(现有林道位置,步行至林带作业 中心点间的距离等)调查。 6.2.3.3 施工单价调查 人工工价和机械台班单价;苗木、肥料、农药等所需物资单价;辅助工程项目的单价。 6.2.3.4 作业设计单元调查评价 作业设计单元调查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新建林带段:重点说明立地类型、植被状况等调查结果,提出林带营建设计措施; b) 改建林带段:重点说明保留具有防火功能的目的树种名称、平均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需采 伐非目的树种的蓄积量等调查结果,提出林带营建设计措施; c) 扩建林带段:重点说明现有林带树种名称、林带宽度、平均密度,拟扩建林带宽度,扩建部分 需采伐树种的蓄积量等调查结果,提出林带营建设计措施; d) 抚育林带段:重点说明现有林带或符合林带建设条件的经济林等林木现状、植被状况等调查结 果,提出林带抚育措施。见附录 B“外业调查情况”。 6.3 内业设计 6.3.1 营造林设计 6.3.1.1 树种选择 选择抗火耐火能力强的常绿阔叶树,宜选择木荷、油茶、火力楠、杨梅、台湾相思、大叶相思、米 老排、山杜英、灰木莲等树种,参见附录C。 6.3.1.2 种苗设计 苗木应符合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中附录D的要求。 根据树种配置、造林密度及造林作业区面积,并考虑苗木损耗及补植量,计算各树种的需苗量, 落实种苗来源。 6.3.1.3 6.3.1.3.1 营造技术 营造方式 新建林带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改(扩)建林带通过补植等措施培育;抚育林带采用抚育、维护 措施。 3 DB35/T 1654—2017 6.3.1.3.2 林木采伐、林地清理 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需采伐针叶树等非目的树种,按规定办理林木采伐手续;在疏林、稀疏阔 叶林等林地保留原有植被中具有防火能力的阔叶树及其幼树、幼苗,适当伐除其病弱株。拟建林带范围 内,全面劈除林带内杂灌和芒萁、五节芒等杂草,并移除至林带外。机械作业要求在坡度小于或等于25° 时进行,预防水土流失。 6.3.1.3.3 整地 采取块状整地或带状整地,挖明穴,采用穴面规格60 cm×60 cm,穴深50cm,穴底40 cm×40 cm; 或穴面规格50 cm×50 cm,穴深40 cm,穴底30 cm×30 cm。施基肥,回表土,打碎土块,拣尽石砾、 枝桠、草根等杂物。 6.3.1.3.4 造林密度 参见附录C,其他树种参照DB35/T 84—2005 造林技术规程。 6.3.1.3.5 栽植 要求深栽、舒根、栽直、踩紧、培土成馒头型。应符合DB35/T 84—2005的要求。 6.3.1.3.6 补植 造林成活率低于85%时,应进行补植,宜用同龄大苗或容器苗及时补植,连续补植3年,保存率达到 95%以上。 6.3.1.3.7 幼林抚育 造林后宜连续抚育3~5年,至少3年5次,造林当年1~2

pdf文档 DB35-T 1654-2017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54-2017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54-2017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54-2017 生物防火林带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29: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