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35 ICS 65.020.20 B 31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05—2017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2017 - 12 - 2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25 实施 发 布 DB35/T 170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罗源县食用菌行业协会、罗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州市食用菌工 作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泽英、兰世步、王增术、兰凉英、兰木桃、江枝和、卢政辉、江玉姬、曾应林、 林程。 I DB35/T 1705—2017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秀珍菇设施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菇场要求、投入品要求、季节安排、生产工艺、出菇 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秀珍菇的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463 玉米粉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DB35/T 1312 食用菌栽培原料用棉籽壳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施栽培 protected cultivation 利用大棚配套控温控湿设施,人为创造适宜秀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环境条件栽培秀珍菇的方式。 3.2 太子楼 Taizi mansion 菇棚极顶南北向呈“八”字形,屋顶上“八”字开口处距离1 m,其上距离50 cm搭盖开口直径距离 2 m的人字顶或拱形顶。 4 菇场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产地环境 应选择交通方便,通风良好,土质坚实,排灌方便,100 m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 厂等扬尘源;50 m内无禽畜舍、垃圾场、距公路主干线200 m以上的场所。 4.1.2 菇棚要求 4.1.2.1 菇棚宜坐北朝南,具有牢固、防雨、遮阳、挡风、隔热等基础设施。 1 DB35/T 1705—2017 4.1.2.2 菇棚骨架采用镀锌钢管和不锈钢等材料建造,呈“太子楼”型,中间棚顶设置架空隙层,棚 顶覆盖泡沫彩钢瓦,四周采用黑色塑料膜加遮阳网覆盖,配备相应的温湿调控设施。 4.1.2.3 菇棚长 3 000 cm~10 000cm, 宽 1 300 cm~1 500 cm,外层顶高不低于 500 cm,肩高不低于 350 cm,棚顶架空隙层的间距 40 cm~50 cm。内层菇架棚的高度设计左右两部分呈“八”字型,高为 280 cm~300 cm,低为 230 cm~250 cm,内层架棚的顶部具有两层覆盖物,白色塑料薄膜上再覆盖一 层毛毯。 4.2 布局 4.2.1 原则 应根据秀珍菇生产要求、工艺流程,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安排。 秀珍菇菌袋制作与培养出菇应在不同场所进行,其布局以方便操作、提高栽培成功率、减少污染为原则。 4.2.2 菇场布局及要求 4.2.2.1 堆料场 平坦高燥、通风好、远离火源。 4.2.2.2 原料库 干燥、通风好、防雨、远离火源。 4.2.2.3 制袋区 靠近原料库,水电充足。 4.2.2.4 灭菌区 靠近制袋区,通风好,散热快。 4.2.2.5 冷却区 洁净、易散热。 4.2.2.6 接种区 应设缓冲室和接种室,环境清洁、地面及墙面光滑。 4.2.2.7 发菌区 要求地势较高,环境清洁、地面及墙面光滑。 4.2.2.8 出菇区 与接种区和发菌区相对隔离。 5 投入品要求 5.1 原辅材料 2 DB35/T 1705—2017 5.1.1 主料 以木屑、棉籽壳为主料。木屑应选阔叶树种的木屑,棉籽壳应符合DB35/T 1312的要求。 5.1.2 辅料 以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熟石灰等为辅料。麦麸应符合NY/T 119的要求,玉米粉应符合 GB/T 10463的要求。 5.2 菌种 菌种质量应符合NY/T 1742的要求。 5.3 生产用水 使用无污染的山泉水、井水或生活饮用水。 5.4 栽培容器 应选择17 cm~18 cm×33 cm~35 cm×0.005 cm的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 6 季节安排 春栽:制袋时间1月至4月;秋栽:制袋时间9月至11月。 7 生产工艺 7.1 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装料→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7.2 技术要求 7.2.1 培养基推荐配方 7.2.1.1 杂木屑 30%、棉籽壳 50%、麦麸 15%、轻质碳酸钙 2%、熟石灰 3%。 7.2.1.2 杂木屑 80%、麦麸 15%、玉米粉 2%、轻质碳酸钙 2%、熟石灰 1%。 7.2.2 备料 按配方比例准备好各种原辅材料,棉籽壳应提前1 d~2 d预湿,杂木屑应提前15 d以上堆积发酵处 理。 7.2.3 拌料 将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培养料含水量为60%~62%,灭菌前pH值为7.5~8.0。 7.2.4 装料 密实适中,每袋装湿重1 400 g~1 600 g,装料高度18 cm~22 cm。 3 DB35/T 1705—2017 7.2.5 灭菌 7.2.5.1 常压蒸汽灭菌 常压灭菌锅先排冷空气后逐步升温,当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100 ℃保持12 h~14 h,料袋温度降至 70 ℃以下出锅。 7.2.5.2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灭菌锅先排冷空气后逐步升温,当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125 ℃保持4 h,待压力下降到接近0 时放气出锅。 7.2.6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移入已消毒的冷却室内冷却,当温度降至28 ℃以下时即可移入缓冲室待接种。 7.2.7 接种 7.2.7.1 接种前,应用气雾消毒剂或紫外灯照射对接种室的空间、接种工具和待接种的料袋进行消毒, 3 3 用量为 15 g/m ~25 g/m ,消毒时间为 40 min~50 min。 7.2.7.2 接种前接种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 75%酒精或 40%来苏儿或安捷 84 消毒液的溶液 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应去掉栽培种瓶(袋)表面老化种块, 菌种应布满料袋表面,让部分种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一瓶栽培种(750 mL)接 30~40 袋菌包。 7.2.8 菌丝培养 接种后应将菌袋移至发菌区遮光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4 ℃~26 ℃, 6 d后应调至23 ℃~25 ℃, 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通风20 min~30 min。7 d~10 d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处理。 当菌丝长到菌袋三分之二以上时,应及时翻包。 8 出菇管理 8.1 排包 把每排菌包袋口同向,上下排袋口错开排列。 8.2 温差刺激 8.2.1 春秋季节 菇棚温度保持在20 ℃~25 ℃,白天盖膜晚上通风,创造10 ℃~15 ℃的温差,相对湿度保持90%~ 95%,喷水时结合通风,散射光强度400 Lx~600 Lx,诱导原基分化。 8.2.2 夏季季节 用塑料薄膜将同批次菌袋的菇棚四周进行密闭处理,然后将移动式制冷机移入棚内,降温至10 ℃ 左右,温差15 ℃以上,保持10 h~12 h。 8.3 开袋 当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7 d~15 d可进行温差刺激,第二天即可开袋。开袋时,在菌袋接种面上端 离料面2 cm处,割去塑料袋环。 4 DB35/T 1705—2017 8.4 原基形成期管理 经过温差刺激后的菌袋,棚内四周需要覆盖塑料薄膜密闭2 d~3 d,相对湿度控制90%~95%,光线 强度控制500 Lx~800 Lx,二氧化碳浓度控制1‰~1.5‰,温度控制在20 ℃~25 ℃。 8.5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当原基长至2 cm左右,应适当加强通风,并调整棚内环境条件,相对湿度控制89%~93%,光线强度 控制600 Lx~800 Lx,二氧化碳浓度控制0.8‰~1.2‰,温度控制在15 ℃~28 ℃。 8.6 潮间管理 每潮菇采后,将菌包表面的死菇、菇根剔除干净,菌袋需经10 d~15 d养菌,相对湿度控制80%~ 85%,其它管理措施与上述程序相同。长完第四潮菇的菌袋养菌后进行温差刺激,将菌袋底部塑料割去, 露出底部料面出菇。 9 采收 菇盖边缘内卷,直径 4 cm~5 cm,菇柄长 5 cm~6 cm,颜色由深逐渐变浅时及时采收。 10 病虫害防控 10.1 病虫害的防控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0.2 应选用抗逆强的秀珍菇优良品种,按照不同生长发育要求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条件。气温高、无 风、下雨天应加强通风管理。 10.3 应搞好栽培场所周围卫生,菇棚的门、通风口和窗户应安装 60 目的防虫网,利用频振式杀虫灯 或粘虫板诱杀害虫,菇棚内每隔 1 排菌墙挂 1 盏灯,间隔 200 cm~300 cm 挂 1 块黄色粘虫板,菌墙底 部和菇棚出入口撒生石灰。发现病死菇,应及时清除。 10.4 药剂使用应按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 5 DB35/T 1705-2017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705—2017 * 2018 年 1 月第一版 2018 年 1 月第一次印刷

pdf文档 DB35-T 1705-2017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705-2017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705-2017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705-2017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26: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