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20.30 Z 04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25—2017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2017 - 12 - 2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25 实施 发 布 DB35/T 1725—2017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原则 .......................................................... 4 5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程序 .......................................................... 5 6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准备 ............................................................. 11 7 环境损害勘查 ..................................................................... 13 8 环境损害鉴定 ..................................................................... 16 9 环境损害评估 ..................................................................... 19 参考文献 ............................................................................ 25 I DB35/T 172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福建历思司法鉴定所负责起草,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市环境科学 研究院、三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集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禹廷、梁榕源、曾志胤、黄全佳、范志超、吴启辉、方志山、曾建晟、 刘开国、郑锦山、曹英兰、陈亦斌、郑溪欣、杨向东。 II DB35/T 1725—2017 引 言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环境保护和对环境损害行为进行处置提供有效能的证据(具备证 据能力与证明力)。 为了弥补目前国内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在证据形成的可操作性和与地方环境保护实践结合上的 不足,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国内现有标准、方法 及法规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接轨,通过构建更为严谨的术语体系与操作程序, 使之与司法、执法实践充分接轨;二是证据化,从证据形成的角度分清职责、梳理逻辑、厘清概念、规 范表述,使鉴定评估过程更具客观性与可操作性;三是体系化,以通用规范作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基 本要求,与按生态环境要素分类的其他细化技术方法相衔接,构成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使鉴定评 估活动更为科学有序。 III DB35/T 1725—2017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工作原则、通用程序、准备、勘查、鉴定及评估的 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导致人身、财产、生态环境损害、 应急处置费用和其他事务性费用的鉴定评估。 本标准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63(所有部分)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所有部分) 海洋监测规范 HJ 25.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 25.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 25.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9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655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 HJ 710(所有部分)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NY/T 398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NY/T 1263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价技术准则 NY/T 1669 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 SF/ZJD 0601001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司法鉴定经济损失估算实施规范 《关于发布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相关技术规定(试行)的公告》(环保部公告 2010年 第27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2016﹞132号)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联合公告 2017) 1 DB35/T 1725—201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损害 environmental damage 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导致人体健康、财产价值或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观察的或可 测量的不利改变。 3.2 人身损害 personal injury 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人体疾病、伤残、死亡或精神状态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 变。 3.3 财产损害 property damage 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造成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 3.4 生态环境损害 eco-environmental damage 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水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 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3.5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为环境保护和/或对环境损害行为进行处置而进行的专业技术评价过程及结果。 注:在此过程中,环境鉴定评估机构委派适格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 环境损害勘查;开展因果关系鉴定、人身损害鉴定、财产损害鉴定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计量环境损害价 值;出具评估/鉴定意见报告。 3.6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eco-environmental damage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涉及生态环境损害的部分。 3.7 证据 proof 作用于事实(包括环境损害事实)认定的材料。 3.8 证据能力 evidence ability 材料作为证据的法律上的资格。材料应同时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时才具有证据能力。 注:又称作证据资格。其中,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应该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证据的关联性又称相关性,是指证 据应与待证案件事实存在一定的联系。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应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应符合法律规定 的条件,不为法律所不允许。 3.9 证据证明力 proof probativeforce 材料证明某案件事实的能力。 注:又称证据价值,证据证明力决定了证据材料在仲裁、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等法律程序中被采信的几率。 3.10 环境物证 environmental material evidence 以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环境损害事实的实物或痕迹。 2 DB35/T 1725—2017 3.11 环境书证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y evidence 以所记载内容证明环境损害事实的文书材料。 3.12 环境损害现场 environmental damage scene 环境损害行为及结果所发生的现实空间。 3.13 勘查 survey & investigation 适格人员依法对环境损害事实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检查和记录现场客观状态,以获取线索、寻找 环境损害现场与环境损害事实之间关系、提取环境证据材料的一项活动。勘查包括调查、现场勘验、现 场分析(范围确定和基线确定等)和现场记录、现场实验(必要时)等内容。 3.14 调查 investigation 采用科学、系统的调查方法,搜集信息和数据,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提供支持的过程。 3.15 现场勘验 onsite survey 适格人员为收集环境证据材料以查明环境损害事实和揭露证实环境损害行为而对环境损害有关的 场地、痕迹、人、物等进行搜索、观察、检验、提取、记录等方面的专门工作。 3.16 环境证据材料提取 environmental evidence material extracting 适格人员依法对环境损害勘查中与案件有关的具有证据意义的可疑实体的发现、固定和收取。 3.17 检材 inspection material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活动中的检验/鉴定对象。 注:样品用于检验/鉴定时称为检材。 3.18 检验 inspection 依据相关标准(规范)

pdf文档 DB35-T 1725-2017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725-2017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725-2017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725-2017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23: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