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16 备案号:58649-2018 内 蒙 DB15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359—2018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2018 -03 - 30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06 -30 实施 发 布 DB15/T 1359—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则 .............................................................................. 2 5 虫情监测 .......................................................................... 2 6 防治策略 .......................................................................... 2 7 防治技术 .......................................................................... 2 8 防治效果调查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防治策略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北方干旱区主要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 ..............................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光肩星天牛检疫技术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产地检疫调查表 ................................................. 1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虫害木熏蒸处理技术 ............................................. 14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大斑啄木鸟鸟巢制作方法 ......................................... 16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防治效果调查表 ................................................. 17 I DB15/T 135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巴彦淖尔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巴彦淖尔市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巴彦淖尔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巴 彦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临河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磴口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乌拉特前旗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刚、苏智、崔振荣、淡慧丽、王治国、贾忠权、赵中和、张宏武、成建新、 张俊侠、刘和平、王晓虎、闫冲、黄丽娟、秦强、岳琴、付林巨。 II DB15/T 1359—2018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肩星天牛的防治策略、虫情监测、检疫、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调查等。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52-2001 56 %磷化铝片剂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961-2011 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规程 LY/ 2516-2015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除害处理 treatment of disinfestation 为防止害虫传播、扩散而采取的杀灭措施。 3.2 截干 stem cutting 上部危害严重的虫害木在树干适当高度截断,对截去部分进行除害处理;利用留桩萌生新梢更新林 分的一种害虫防治措施。 3.3 控制虫源 control of insect source 利用光肩星天牛主动传播能力较弱的特点,在疫区周围对害虫传播通道的感虫树种进行采伐隔离或 持续防治,防止害虫传播、扩散的措施。 4 原则 4.1 以营林为基础,综合使用生物、化学、人工防治技术,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的目的。 1 DB15/T 1359—2018 4.2 分类施策,科学防治。 5 虫情监测 执行 LY/ 2516-2015 的有关规定。 6 防治策略 根据虫害发生程度,分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策略参见附录 A。 7 防治技术 7.1 营林措施 7.1.1 利用抗性树种和品系,提高林分对光肩星天牛的自然控制作用;控制虫源、合理配置诱饵树, 并辅以诱杀手段。农田防护林以免疫、高抗树种为主栽树种,形成主栽树种+诱杀树种模式;城市和重 点景观区绿化以免疫树种为主。北方干旱区主要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参见附录 B。 7.1.2 加强修枝等林业管理措施提高抗性。 7.1.3 截干,在树木休眠期进行,利用萌芽更新,加强水肥管理,快速恢复冠形。 7.1.4 采伐更新。 7.2 检疫 7.2.1 检疫技术 光肩星天牛检疫技术内容参见附录 C。 7.2.2 产地检疫 调查内容参见附录 D,调查结果填入产地检疫调查表。 7.2.3 调运检疫 检查寄主林木、寄主林木包装材料表面是否有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刻槽、排粪孔、羽化孔,检疫 合格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 7.2.4 复检 在调运目的地对已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或产品再次实施检疫。 7.2.5 除害处理 7.2.5.1 物理处理 可利用的部分机械加工;不可利用的部分就地销毁。 7.2.5.2 化学处理 常用磷化铝或溴甲烷等熏蒸药剂、熏蒸技术参见附录 E。 2 DB15/T 1359—2018 7.3 生物防治 采取悬挂人工模拟鸟巢招引大斑啄木鸟。按一组 10 个~12 个鸟巢,巢间距为 8 m~10 m 的布局进 2 行悬挂,每组控制 15hm 。将制作好的鸟巢用铁丝固定在距地面 3m 以上寄主树干上方,位置较隐蔽且人 为难以破坏的地方。大斑啄木鸟鸟巢制作方法见附录 F。 7.4 化学防治 7.4.1 常规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7.4.1.1 适宜林地 防治器械可靠近实施作业的林地。 7.4.1.2 防治适期 成虫羽化始盛期开始,首次施药后 30d 左右重复施药一次。 7.4.1.3 施用药剂及浓度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 200 倍液常量喷雾;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 2000 倍液常量喷雾,喷施效果以 树干和侧枝微湿为宜。 7.4.2 飞机化学喷雾防治 7.4.2.1 防治适期 成虫羽化始盛期开始,首次施药后 30d 左右重复施药一次。 7.4.2.2 防前准备 7.4.2.2.1 作业区域确定 编制发生区飞机防治作业图,并对应 GPS 定位,制定飞行航线图。对居民区、鱼塘、养殖场、养蜂 场、忌喷植物等规避区、禁飞区做好坐标点,距离该坐标点 1.5km 为安全距离。 7.4.2.2.2 防前公告公示 防治作业前 10 d~15d,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安全宣传;对飞 机防治可能带来影响的养殖等区域,以书面形式送达当事人,并签定合理避让、避害协议。 7.4.2.3 作业要求 7.4.2.3.1 气象条件 0 0 风速不超过 4m/s,温度为 10 C~30 C,相对湿度为 30%~90%,能见度大于 2km,且为晴天无雨雾, 作业后 12h 内无降雨。 7.4.2.3.2 飞行高度 直升机高度距树冠 5m~8m;固定翼飞机距树冠 3m~5m;复杂地物区域距树冠 10m~15m。 7.4.2.3.3 飞行速度 直升机速度控制在 120 km/h~150km/h;固定翼飞机速度控制在 97 km/h~107km/h。 3 DB15/T 1359—2018 7.4.2.3.4 安全注意事项 飞机临时起降场所应做好安全警戒;防治作业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按 GB 12475 和 NY/T 1276 的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7.4.2.4 喷洒药剂及剂量 2%~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原液 1200g/ hm²~1500g/ hm²,沉降剂用量 150g/ hm²。 7.4.2.5 雾滴检测 采取随机的方式。每块标准地选取 5 株样株,分上中下 3 层,每层在不同方位布挂雾滴测试卡,每 层挂 5 片,进行固定。统计并计算每平方厘米雾滴数量,要求雾滴数不少于 5 滴/cm²。 7.4.3 打孔注药 7.4.3.1 适宜林木:胸径 8cm 以上且不适宜喷雾的林木。 7.4.3.2 打孔部位:在便于操作高度沿主干各方位均匀向下倾斜 45 度角打孔。树木胸径每 10cm 打一 个孔。 7.4.3.3 防治适期:5 月~8 月。 7.4.3.4 施用药剂及浓度:10%吡虫啉可溶液剂原液,45d 内在原孔内再注药一次。 7.4.3.5 用药量:每厘米林木胸径 0.5ml。 7.5 人工防治 宜在社区、街道、公园、单位等重点区域采用人工防治。 7.5.1 捕杀成虫 在 6 月~10 月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工捕杀。 7.5.2 杀灭虫卵 7 月到次年 4 月在成虫产卵期或产

pdf文档 DB15-T 1359-2018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359-2018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359-2018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359-2018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15: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