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64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est 2018 - 02 - 0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5 - 05 实施 发 布 DB35/T 1741—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类型 .............................................................................. 1 4 造林方式 .......................................................................... 1 5 树种选择 .......................................................................... 2 6 作业设计 .......................................................................... 2 7 种植 .............................................................................. 4 8 管护 .............................................................................. 6 9 验收 .............................................................................. 7 10 档案管理 .........................................................................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乡村生态景观林主要树种推荐表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作业设计表 ................................... 1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组成格式 ......................... 1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工程验收单 ..................................................... 16 参考文献 ............................................................................ 17 I DB35/T 174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绍玲、林建丽、万泉、张惠光、王念奎、郑淑娟、林贵民。 II 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生态景观林的术语和定义、类型、造林方式、树种选择、作业设计、种植、管护、 验收、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乡村生态景观林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est 在村落民宅、陵园、墓地、庙宇、寺院和祠堂等处人工栽培或天然生长具有生态保护价值和历史传 承意义的森林。 3 3.1 类型 村落宅基型 位于村落民宅周边的森林,包括下列内容: a) 水口林:位于村落汇水区水源出入口处的森林; b) 龙座林:位于山腰、山脚或村落后山的森林; c) 垫脚林:位于村前河边、湖畔的森林; d) 宅基林:位于宅居周围或庭院内的森林。 3.2 陵园墓地型 位于陵园、墓地周边的森林。 3.3 寺院宫观型 位于庙宇、寺院和祠堂周边的森林。 4 4.1 造林方式 新造 在村庄水系、水口、后龙山、民居古厝、宗祠、寺庙、陵园周边、乡村公园,以及村旁、路旁、宅 旁、水旁可利用的空地上造林。 1 DB35/T 1741—2018 4.2 改造 对原有的稀疏、残次乡村生态景观林进行补植改造。 5 树种选择 5.1 基本原则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选择树种,选择长寿、珍贵、乡土或引种成功的乔木 树种为主,具体内容参见附录A。 5.2 树种选择要求 5.2.1 村落宅基型 5.2.1.1 5.2.1.2 5.2.1.3 5.2.1.4 5.2.2 水口林:选择耐水湿的树种为主。 龙座林:选择具有观赏或经济价值的树种为主。 垫脚林:选择耐水湿、根系发达的树种为主。 宅基林:选择具有观赏或经济价值的树种为主。 陵园墓地型 选择与丧葬文化相关的树种为主。 5.2.3 寺院宫观型 选择能体现相关文化内涵的树种为主。 6 作业设计 6.1 作业区调查 6.1.1 调查内容 对作业区内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绿化长度、宽度、面积、立地因子、现有植被情况、需保护 的对象,具体内容见附录B中的表B.1。 6.1.2 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作业区长度、宽度、面积测量选用皮尺或罗盘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实测,其他因子通 过现场调查,并填写现状调查一览表。 6.2 作业区设计 6.2.1 6.2.1.1 设计内容 类型确定与树种选择 根据作业区所处的位置,确定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选择种植树种。 2 DB35/T 1741—2018 6.2.1.2 配置 确定种植密度、配置方式等。 6.2.1.3 苗木 确定苗木的数量、规格。 6.2.1.4 清理、整地 确定作业区清理、整地方式,种植穴的规格。 6.2.1.5 种植时间 根据种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种植时间。 6.2.1.6 填土方 根据作业区的标高和种植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填土方的土壤类型、厚度和用量。 6.2.1.7 客土 对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进行客土处理,测算客土的用量。 6.2.1.8 基肥 确定基肥种类和用量。 6.2.1.9 支护架 根据苗木规格和风力大小确定支护架的材质、口径、长度、用量以及捆绑方法等。 6.2.1.10 追肥 确定追肥方法、次数、时间和用量。 6.2.1.11 有害生物防控 制定有害生物防控的措施与方法。 6.2.1.12 林木抚育 确定抚育方法、次数、时间等。 6.2.1.13 其它 确定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管线之间的距离。 6.2.2 6.2.2.1 设计图 绘制设计平面图 设计平面图绘制比例尺及内容: a) 比例尺:选用 1:500、1:1000; b) 内容:指北针,道路、水系、桥涵、建筑物、辅助工程、古树名木及拟保留的植物等主要地(物) 标的位置,造林布局。 3 DB35/T 1741—2018 6.2.2.2 绘制植物配置图 植物配置图绘制内容及要求: a) 以网格化图纸标出不同植物的位置和种植数量; b) 选用的树木图例应简明易懂,同一树种应采用相同的图例,同一植物规格不同时,应按比例绘 制,并有相应标示; c) 植物种类、规格、数量一览表。 6.2.3 填写设计表 设计表的格式按照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6.2.4 装订设计文件 设计书文件组成按照附录C规定。 7 种植 7.1 种植前准备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衔接。 7.2 苗木 7.2.1 苗木要求 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针叶树种顶芽无机械损伤,规格和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 7.2.2 7.2.2.1 苗木处理 根系修剪 裸根苗种植前应进行根系修剪,剪除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 7.2.2.2 树冠修剪 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主干明显的落叶乔木,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在保留主枝或侧枝的健壮芽上短截,剪去枝 条 20%~30%; b) 主干不明显、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 c) 非容器苗的常绿乔木在保持原有树形的基础上应适量短截、疏枝,并可摘除部分叶片。枝叶集 生枝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但应进行 50%~75%的强度摘叶; d) 容器苗的常绿乔木在保持原有树形的基础上可适量疏枝,并可摘除 30%叶片; e) 全冠苗应保持原有树形与冠径,可适量删剪侧枝,并可摘除 30%叶片; f) 常绿针叶树,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 g) 珍贵树种或萌蘖力弱的树种的树冠只作少量疏剪。 7.2.2.3 修剪质量 修剪质量要求内容: a) 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大于 3 cm 的剪口应涂布保护; 4 DB35/T 1741—2018 b) 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距留芽位置 1 cm 以上; c) 修剪时,直径大于 3 cm 的大枝及粗根,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 d) 主干明显的树种,修剪时应保护主枝,不得损伤主梢。 7.3 作业区准备 7.3.1 清理方法 选用人工劈杂、机械割除等方法进行除草;清理建筑垃圾、石块、树根、杂物及其它有害物等。 7.3.2 填挖土方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填挖土方,浅根性乔木树种种植土层厚度应达90 cm以上,深根性乔木树种种 植土层厚度应达150 cm以上。古树名木树体保护范围内不得填挖土方。 7.4 挖穴 7.4.1 位置确定 根据植物配置图,采用白灰打点或打桩准确标记种植穴。种植穴应避开地下综合管网、地上构筑物 及电杆等。若地下或地上有无法避开的构筑物,种植穴可稍作移位。 7.4.2 规

pdf文档 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14: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