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16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713—2017 苹果蠧蛾发生与危害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vestigation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Cydia pomonella (L.) 2017 - 11 - 10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271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 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珲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延边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滨、王岸英、张庆贺、刘丽玲、许培磊、姚贵哲、魏春艳、张正坤、聂丹 丹、谭立新、陈士钊。 I DBXX/ XXXXX—XXXX 苹果蠧蛾发生与危害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苹果蠧蛾的区域监测、生活史调查、危害调查方法及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苹果蠧蛾的监测、发生危害调查及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074 苹果蠹蛾检疫鉴定方法 GB/T 33038 苹果蠹蛾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苹果蠹蛾 codling moth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 小卷蛾属Cydia,异名Carpocapsa pomonella L.、Laspeyresia pomonella L.,别名苹果小卷蛾。 3.2 发生区 occurrence area 是指发现苹果蠹蛾并且其种群已经定殖的区域。 3.3 未发生区 no occurrence area 是指未发现苹果蠹蛾定殖的区域。 3.4 高风险区 high risk area 是指与苹果蠹蛾发生区接壤周边5 km范围内存在寄主植物的区域。 3.5 诱捕器 trapping apparatus 是指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害虫的专用器具。 4 4.1 区域监测 时间 每年5月~9月是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至第一代成虫发生末期,当5月份日平均气温连续5 d 达到10℃以上时开始监测,9月份日平均气温连续5 d在10℃以下时,停止监测。 1 DBXX/ XXXXX—XXXX 4.2 监测点布设 4.2.1 高风险区 在高风险区的果园应设置监测点,每公顷果园设10个~15个诱捕器。 4.2.2 未发生区 在未发生区的果园应设置监测点,每公顷果园设5个~8个诱捕器。同时要走访农户,开展实地踏查。 4.3 方法 4.3.1 成虫 4.3.1.1 成虫发生期使用诱捕器进行诱捕。 4.3.1.2 将性信息素诱芯及配套诱捕器棋盘式悬挂在果树阴面通风处的树干上或安放在专门的支架 上,距地面 1.5 m~2.0 m 处。 4.3.1.3 每 7 d 观察 1 次并采集成虫标本。 4.3.1.4 诱芯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粘虫胶板每 2 周更换 1 次。 4.3.1.5 诱捕器附近应安放醒目标志,如发现诱捕器出现损坏或丢失的状况,应立即进行更换。 4.3.2 幼虫 4.3.2.1 4.3.2.2 4.3.2.3 4.4 幼虫发生期以实地踏查和剖果检查为主。 在踏查过程中仔细观察果实是否脱落,检查表面是否有蛀孔或堆积有褐色丝状虫粪和碎屑等。 发现具有上述症状的虫果进行剖果检查,采集幼虫标本。 标本鉴定 将上述监测采集到的标本按照GB/T 28074进行鉴定。 4.5 监测结果上报 将上述监测结果按要求及时上报。 5 生活史调查 5.1 区域 针对苹果蠹蛾发生区进行调查。 5.2 成虫期 5.2.1 时间 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 5.2.2 方法 使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进行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3个~5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不少于100 m。 每3 d观察1次,将诱捕结果记录于附表A.1中。 5.3 2 卵期 DBXX/ XXXXX—XXXX 5.3.1 时间 在发现苹果蠹蛾成虫7 d~10 d后开始进行卵期调查。 5.3.2 方法 在上述成虫调查区域,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确定3株~5株,在每株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 方位随机抽取30 cm~50 cm枝条,仔细观察果实表面、叶片表面及果(叶)柄基部的落卵情况。并将检 查情况记录于附表A.2中。 5.4 幼虫期 5.4.1 时间 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 5.4.2 方法 以卵期调查时确定的寄主植株为调查对象。每株树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机观 测5个~10个果实,如未观测到,进一步增加观测数量,直至发现幼虫。将检查结果记录于附表A.3中。 5.5 蛹期 5.5.1 时间 分别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 5.5.2 方法 5.5.2.1 以幼虫期调查时确定的寄主植株为调查对象。 5.5.2.2 自然越冬场所调查,对老鞘树皮下、树干的裂缝处、树洞及地面上其他植物残体或土缝中开 展调查。或采用人工设置瓦楞纸、稻草等越冬场所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表 A.4 中。 5.6 总结 综合苹果蠹蛾卵、幼虫、蛹和成虫期系统调查结果,根据附录A中各世代、各虫态发生始见期和终 见期日期,以旬为时间单位总结整理苹果蠹蛾年生活史图表,见附表B.1。 6 危害调查 6.1 时间 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 6.2 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果园),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确定3株~5株,在每株树冠东、南、西、北、 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机观测5个~10个果实,确认是否为苹果蠹蛾虫蛀果,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表C.1 中。 6.3 危害程度分级 根据蛀果率确定危害程度,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D。 3 DBXX/ XXXXX—XXXX 7 防控技术 按照GB/T 33038规定执行。 4 DBXX/ XXXXX—XXXX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苹果蠹蛾生活史调查记录表 苹果蠹蛾生活史调查记录表见表A.1至表A.4。 表A.1 寄主: 地点: 调查人: 诱捕数量(头) 调查日期 (年月日) 苹果蠹蛾成虫期调查记录表 诱捕器 1 诱捕器 2 诱捕器 3 备注 合计 5 DBXX/ XXXXX—XXXX 表A.2 寄主: 地点: 6 调查人: 产卵数量(粒) 调查日期 (年月日) 苹果蠹蛾卵期调查记录表 A B C D 备注 E 合计 DBXX/ XXXXX—XXXX 表A.3 寄主: 地点: 调查人: 幼虫数量(头) 调查日期 (年月日) 苹果蠹蛾幼虫期调查记录表 A B C D 备注 E 合计 7 DBXX/ XXXXX—XXXX 表A.4 寄主: 地点: 8 调查人: 蛹数量(头) 调查日期 (年月日) 苹果蠹蛾蛹期调查记录表 A B C D 备注 E 合计 DBXX/ XXXXX—XXXX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苹果蠹蛾年生活史图表 苹果蠹蛾年生活史图表见表B.1。 表B.1 苹果蠹蛾年生活史图表 地点: 时间: 时间 世代 1-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12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越 蛹 冬 代 成 卵 第 幼 一 代 蛹 成 卵 越 冬 幼 代 蛹 注:● 卵;- 幼虫;(-)越冬幼虫;⊙ 蛹;+ 成虫。 9 DBXX/ XXXXX—XXXX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苹果蠹蛾蛀果情况调查表 苹果蠹蛾蛀果情况调查表见表C.1。 表C.1 苹果蠹蛾蛀果情况调查表 寄主: 地点: 蛀果数量 (头) 调查日期 (年月日) 10 调查人: A B C D 备注 E 合计 蛀果率 DBXX/ XXXXX—XXXX D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苹果蠹蛾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苹果蠹蛾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D.1。 表D.1 蛀果率 % 苹果蠹蛾危害程度分级表 危害程度 <1 轻度 1~3 中度 >3 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pdf文档 DB22-T 2713-2017 苹果蠧蛾发生与危害调查技术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713-2017 苹果蠧蛾发生与危害调查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713-2017 苹果蠧蛾发生与危害调查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713-2017 苹果蠧蛾发生与危害调查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52:0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