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B 43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78—2017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treatment with ectopic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 2017 - 10 - 2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24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DB35/T 1678—2017 * 2017 年 11 月第一版 2017 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678—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处理原则 .......................................................................... 1 5 选址与布局 ........................................................................ 2 6 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设施建设要求 .................................................. 2 7 畜禽粪污的收集和运输 .............................................................. 2 8 畜禽粪污的贮存 .................................................................... 2 9 发酵床垫料制作 .................................................................... 2 10 发酵床管理 ....................................................................... 3 11 腐熟垫料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异位微生物发酵床结构示意图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物料配方 ........................................................ 6 I DB35/T 167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省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 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畜牧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波、史怀、戴文霄、程晓明、黄宏源、王阶平、陈倩倩、叶鼎承、陈峥、 余文权、沈华伟、王彬彬、蓝江林。 II DB35/T 1678—2017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设施的选址、场区布局、建设要求、粪污收集、贮存、 处理技术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对畜禽养殖粪污进行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048.5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 机电式控制电路 电器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Y/T 682-2003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1168-2006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畜禽粪污 由畜禽粪尿排泄物以及生产冲洗污水组成的废弃物。 3.2 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 在养殖舍外建设微生物发酵床,在发酵槽中投放垫料,收集畜禽粪污并喷淋到带微生物菌剂的垫料 上,且用机械方法翻拌发酵畜禽粪污与垫料混合物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技术。 3.3 发酵舍 畜禽粪污的发酵场所,主要由阳光棚、发酵槽、粪污池、粪污喷淋设备、翻抛机、移位机和移位通 道等组成。 4 处理原则 4.1 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冲洗用水量, 从源头消减污染量。 1 DB35/T 1678—2017 4.2 4.3 4.4 5 发酵床垫料在处理畜禽粪污达到使用期限后,腐熟垫料清出时应达到无害化指标要求。 腐熟垫料后续处置应坚持资源化原则进行综合利用。 发生重大疫情时,畜禽粪污及发酵床垫料应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有关规定处置。 选址与布局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设施的选址与布局应符合NY/T 682-2003中第4章的要求。 6 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设施建设要求 6.1 建筑物檐高不低于 4 m,结构形式宜为轻钢结构,建筑材料应采用防腐材料,内设发酵槽与粪污 池(参见附录 A)。屋顶应采用透光、防水材料制作,并带有屋顶透气窗,前后沿的通风面积大于前后 沿墙体面积的二分之一,同时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成卷帘,以确保冬季保暖。 6.2 粪污池宜设计在发酵舍中央位置,走向与发酵槽相同,粪污池应有足够强度,不渗漏。 6.3 发酵槽分列于粪污池两侧,应有足够强度,不渗漏。发酵槽内垫料体积不宜少于日粪污处理量体 积的 30 倍。发酵槽一端设污水循环池,回收垫料中多余的渗滤液到粪污池。 6.4 耐火等级按照 GB 50016 的要求设计。 6.5 电气控制、电路控制系统应符合 GB/T 14048.5 的要求。电气安全应符合 GB 5226.1 的要求。 6.6 电气控制应具备顺序启动和顺序停机、单机启动和停机功能,并具有短路、过载、零电压、欠压 机过压保护作用。 7 畜禽粪污的收集和运输 畜禽粪污收集、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扬散、防流失和防渗漏等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8 畜禽粪污的贮存 8.1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应设置专门的贮存设施。 8.2 畜禽养殖粪污贮存设施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和围栏等防护措施,保证人畜安全。 8.3 畜禽养殖粪污贮存设施需有足够空间,其有效容积应为异位微生物发酵床粪污处理技术设计日处 理规模的 1.5 倍以上。 8.4 畜禽养殖粪污贮存设施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污染地下水。 8.5 畜禽养殖粪污贮存设施应采取防雨防水措施。 8.6 畜禽养殖粪污贮存设施内应设置循环搅拌装置,防止粪污产生结痂和沉淀。 9 发酵床垫料制作 9.1 9.1.1 9.1.2 2 原料 采用具备微生物活性的耐高温发酵菌剂。 垫料的物料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DB35/T 1678—2017 表1 序 原 号 1 2 3 9.2 料 垫料的物料要求 要 求 椰糠、锯末、经过粉碎后的菌 新鲜、无霉变、无腐烂、无异味。椰糠细度:0.5 mm~0.7 mm。粉碎后的菌 糠、稻杆、树枝、杂草等 糠、树枝、秸秆、杂草长度:一般控制在30 mm。 稻壳,小麦壳,粉碎过的花生 新鲜、无霉变、无腐烂、无异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粉碎后的小麦壳或粉 壳、棉籽壳、玉米芯等 碎过的花生壳、棉籽壳、玉米芯粒径一般控制在10 mm~20 mm。 米糠,玉米粉,麸皮等 新鲜、无霉变、无酸败、无结块、无异味、无虫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垫料制作 9.2.1 垫料混合 9.2.1.1 按物料配比(参见附录 B)要求将选好的物料在发酵槽内充分翻拌均匀。 9.2.1.2 取少量按 9.2.1.1 要求翻拌的物料,将所需量的发酵菌剂混入并充分翻拌,翻拌均匀后再加 入物料并充分翻拌均匀直到稀释到所需倍数。 9.2.1.3 喷洒清水直至含水率达 45%~55%(通常是抓一把翻拌好的垫料,用力握紧,没有水渗出,松 开后,垫料不结成团,能松散落下)即可堆置发酵。 9.2.2 堆置发酵 9.2.2.1 将混合均匀的垫料堆置于发酵槽中发酵。在冬季可覆盖麻袋、塑料布等进行保温,加快发酵 速度。 9.2.2.2 在发酵槽横向每间隔 2 m 设置一个检测点,测定 0.8 m 深处的垫料温度。当所有检测点的温 度均在 60 ℃以上且保持 48 h 后,发酵床即可使用。 10 10.1 发酵床管理 垫料通透性管理 10.1.1 每日垫料翻拌次数不宜少于 2 次,夏季可适当增加翻拌次数,冬季可适当减少翻拌次数。 10.1.2 翻拌深度应达到发酵槽底部。 10.2 湿度管理 10.2.1 畜禽养殖粪污应均匀地喷洒在垫料上。 10.2.2 垫料与粪污混合物的含水率应控制在 55%~65%,湿度不足时可适当增加喷淋,湿度过高时可 适当减少喷淋次数或添加干垫料或增加垫料翻拌次数。 10.3 温度管理 垫料与粪污混合物的发酵温度应保持在55 ℃以上。如无法达到发酵温度,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相 应调整: a) 对垫料进行彻底翻拌或增设通气设备,增加垫料透气性; b) 通过外加碳源或氮源的方式,调整垫料碳氮比使其在(25~30):1 范围内; c) 关闭通风设施,对发酵舍进行保温; 3 DB35/T 1678—2017 d) 更换新垫料。 10.4 发酵菌剂的补充 根据所用发酵菌剂的使用说明,按其使用量边翻边喷洒发酵菌剂。 10.5 垫料补充与更新 10.5.1 当垫料减少量达到

pdf文档 DB35-T 1678-2017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78-2017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78-2017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78-2017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35: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