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2636—2017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2017 - 11 - 22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2 - 22 实施 发 布 DB13/T 263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永刚、石琳琪、董灵迪、郭敬华、岳晓历、程立新、田玉、车寒梅、张新 伟、赵洪波、李江峰、杨玉波、韩鹏。 I DB13/T 2636—2017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辣)椒基质栽培基础条件、种植模式、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栽培管 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四季棚室、塑料大棚甜(辣)椒开放式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用固体基质栽培植物的简称,利用基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物质和氧 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是以固体混合物为栽培基质,以各种有机肥的固体形态直 接混施于基质中进行的基质栽培技术。 3.2 开放式基质栽培 开放式基质栽培是指营养液使用后直接排出外界环境,不再被循环利用的基质栽培方式。 4 栽培基础条件 4.1 设施条件 栽培设施主要包括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四季棚室及塑料大棚。设施基质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应 符合NY/T 391的产地技术条件规定。 4.2 栽培条件 4.2.1 栽培槽 1 DB13/T 2636—2017 栽培槽宽70 cm,深30 cm~35 cm,长度依设施跨度而定,槽间距80 cm,可地上或半地上式,栽 培槽可用砖块、聚乙烯板或PVC板等建造。栽培槽南低北高,坡度5度。装填基质前,在每个栽培槽最 南端建造一个比栽培槽略低的排水沟,配备集液池收集废液。 4.2.2 栽培基质 4.2.2.1 基质技术指标 3 3 成品基质容重0.35 g/cm ~0.5 g/cm ,最大持水量150 %~240 %,总孔隙度65 %~85 %,pH值6.5~ 7.5,EC值1.5 mS/cm ~2.75 mS/cm。 4.2.2.2 基质配置材料选择 基质选材范围广,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当地丰富易得、价格低廉便于处理的材料作为配制基质 的原材料,如废菇料、玉米秸、麦秸、草炭等,通过高温腐熟后与一定比例的蛭石、珍珠岩等复配待 用。或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理化性质稳定的商品基质。 4.2.2.3 基质配比 基质配比可选用以下几种(体积比):草炭:蛭石=1:1;废菇料:蛭石=1:1;秸杆:废菇料: 蛭石=1:1:2;废菇料:炉渣:蛭石=2:1:1。 4.2.2.4 基质铺设 栽培槽内材料的铺设顺序为:最下层铺1~2层聚乙烯塑料棚膜,要求完整无空隙,与土层完全隔 离。膜上均匀铺入3 cm~5 cm厚的炉渣(或者石子),上铺1~2层无纺布,然后再装满栽培基质,基 质厚度铺设25 cm~30 cm,2年~3年更换一次。 4.2.3 灌溉设备 灌溉用聚乙烯多孔微喷带,每个栽培槽放置2根,置于栽培槽栽培基质表面,2根微喷带间距40 cm, 每个微喷带前装备阀门,以控制出水大小,水量不足时需加设管道加压泵,以保证微喷效果。 5 种植模式 表1 种植模式 模式 栽培设施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冬春茬 日光温室、四季棚室 11 月上旬 1 月上中旬 3 月上旬~6 月下旬 春提前 塑料大棚 1 月下旬 3 月中下旬 5 月中旬~7 月上旬 秋冬茬 日光温室、四季棚室 7 月上旬 8 月上中旬 10 月上旬~2 月上旬 秋延后 塑料大棚 6 月中旬 7 月中下旬 9 月中旬~11 月下旬 越冬茬 日光温室 9 月上旬 10 月上中旬 12 月下旬~6 月上旬 6 育苗 6.1 品种选择 2 DB13/T 2636—2017 早春茬选用优质早熟、连续结果能力强、商品性好的甜椒品种,如冀研16号、冀研108号、津福16 号、中椒0808号等;辣椒品种,如冀研20号、海丰23号等。秋冬茬选择丰产、抗病、耐低温、弱光甜 椒品种,如冀研16号、冀研28号、中椒107等;辣椒品种,如冀研20号、迅驰、湘研20号等。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16715.3标准要求。 6.2 育苗设施 冬春育苗,在日光温室中进行,配备环保型加温设备、地热线及补光灯;夏秋育苗配备风机、水 帘、遮阳网。 6.3 基质选择 选用理化性状稳定、育苗效果好的商品基质。 6.4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5 ℃~60 ℃的水温汤浸种。水量相当于种子干重6倍左右,不停搅拌并维持水温,浸泡 20 min~30 min,再用1%硫酸铜浸种5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10 %磷酸三钠浸种15 min。冲洗干 净,在20 ℃~25 ℃的水中浸泡8 h~12 h后捞出,保湿放置在28 ℃恒温环境下催芽。每5 h翻动一次, 每24 h温水冲洗一次,种子80%以上露白时播种。 6.5 播种 将装有育苗基质的穴盘浇透清水,播入催芽后种子,深度l cm左右,覆盖蛭石厚度1 cm左右。播 后喷68 %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喷1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封闭苗 盘,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湿。夏季播种后可不盖地膜,可盖遮阳网来保湿降温,视情况在基质表面适 当喷水。 6.6 苗期管理 6.6.1 温度控制 出苗前,白天气温控制在25 ℃~30 ℃,夜间8 ℃~15 ℃;50 %种子顶土时揭去地膜,白天气温 控制在20 ℃~25 ℃,夜间14 ℃~16 ℃。冬季育苗夜间温度低于10 ℃时应采用增温措施,可利用铺 设间距为8 cm~12 cm的地热线进行加热,地热线下铺蛭石保温,直接将穴盘放在地热线上。夏季用水 帘、风机、遮阳网等降温。 6.6.2 水肥管理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 %~80 %为宜,基质湿度保持在80 %~90 %。冬春育苗两叶一心后结合喷水 用0.1 %尿素和0.1 %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1次~2 次叶面追肥。 6.6.3 炼苗 冬春或早春定植前7 d~10 d通风、控制水分、降低温度,以增强秧苗的抗逆性。白天温度20 ℃~ 22 ℃,夜间温度16 ℃~20 ℃,地温保持13 ℃以上,早晨最低温度8 ℃~10 ℃。 6.6.4 壮苗标准 生理苗龄四叶一心,夏季30 d~35 d左右,冬季60 d~75 d。叶片深绿,无病虫害,根系发达, 侧根数量多,呈白色,形成根坨。 3 DB13/T 2636—2017 7 定植 7.1 底肥 定植前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 kg~3000 kg、化肥施用平衡复合肥25 kg、硫酸镁每亩1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7.2 定植方法 秧苗定植于两条微喷带外侧,每槽双行,交叉定植,株距40 cm。 8 田间管理 8.1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到缓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5 ℃~30 ℃ ,夜间15 ℃以上;缓苗后,温度白天20 ℃~30 ℃, 夜温12 ℃~15 ℃左右。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 8.2 水肥管理 3 3 定植后每亩浇水15 m ,7 d~10 d后选择晴天浇缓苗水每亩12 m ;蹲苗期不浇水,门椒坐住后开 3 始浇水、追肥。第一次水肥每亩浇水15 m 左右,随水施入水溶复合肥10 kg;对椒坐住后,每亩浇水 3 15 m 左右,随水施入水溶复合肥10 kg~15 kg;盛果期短季节栽培共追肥2次~3次,每亩每次15 kg ~ 3 3 20 kg水溶复合肥;共浇水4次~7次,每亩每次13 m ~15 m 。长季节栽培较短季节栽培增加追肥2~3 次;增加浇水4次~7次。冬季减少肥水用量,空气湿度保持在75 %以下,2月份温度回暖时开始正常管 理。 8.3 植株管理 植株长到40 cm~50 cm高时,整枝吊蔓。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8.4 保花保果 利用熊蜂辅助授粉,遇连阴天或持续低温、高温可配合使用生长调节剂辅助授粉。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以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9.2 农业防治 农业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通过通风降湿、增温等措施降低病害发 生;除杂草、除老叶病果等;轮作倒茬;膜下灌溉。 9.3 物理防治 利用防虫网隔离,黄蓝板、杀虫灯诱杀,高温闷棚消毒等措施。 9.4 生物防治 4 DB13/T 2636—2017 利用性诱剂、天敌、生物制剂等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9.5 化学防治 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应符合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 则的规定。 表2 苗期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防治药剂及方法 猝倒病、立枯病等 68 %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 500~600 倍液或 72.2 %霜霉威水剂喷雾防治 白(烟)粉虱、蚜 虫等 噻虫嗪水分散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噻虫嗪水分散剂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等交替喷雾防 治 表 3 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种类 疫病初期 疫病后期 根腐病 灰霉病 炭疽病 菌核病 青枯病、疮 痂病 病毒病 防治药剂及方法 25 %嘧菌酯悬浮剂 1 500 倍液与 68 %甲霜灵•锰锌 700 倍液混施,或 25 %嘧菌酯悬浮剂 2 000 倍液与 25 %双炔 酰菌胺悬浮剂 1200 倍液混用根灌或喷施防治 10 %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1 200 倍液、68 %甲霜灵锰锌水分撒粒剂 600 倍液、62.75 %氟吡菌胺•霜 霉威水剂 1000 倍液、72.2 %霜霉威 1000 倍液等药剂防治 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 600 倍液灌根防治 45 %百菌清 600 倍液、适乐时 1 500 倍液、甲氧基丙烯酸酯 1 500 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若茎杆发病可用适 乐时原液或稀释 5 倍液涂抹病斑 4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防治 25 %阿米西达悬浮剂 1 500 倍液或者 32.5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pdf文档 DB13-T 2636-2017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636-2017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636-2017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636-2017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35:3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