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64 备案号:57947-2018 内 蒙 DB15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316—2018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Grade evaluation of non-commercial forest quality for arid and semi-arid area 2018-01-25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04-25 实施 发 布 DB15/T 131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德仁、袁立敏、胡小龙、薛博、曲娜、黄海广、闫婷。 I DB15/T 1316—2018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单元、指标体系及赋值、等级划分等相关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37.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公益林 non-commercial forest(NCF)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 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GB/T18337.1-2001,定义2.1] 3.2 生态公益林质量 non-commercial forest quality 指生态公益林的状况以及能满足人类对于森林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的需求程度,而非指生长树木的林 地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3.3 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grade evaluation of non-commercial forest quality 指采取适宜指标和方法对生态公益林质量进行分等定级。 4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4.1 评价单元 以生态公益林界定范围的小班为评价单元。 1 DB15/T 1316—2018 4.2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4.2.1 林分结构决定其功能 本区域生态公益林的特点是以灌木林为主并兼顾部分乔木林。因此,反映公益林树种结构性的评价 指标不宜太高,但能够客观反映生态公益林的质量状况,并适当提高灌木公益林等级。 4.2.2 评价指标的实用性 林分生产力评价标准应是在森林调查中能较容易测定的内容,或者说应该包括在常规森林调查内容 中。所以,调查指标的定量数据应该容易取得和掌握,在不需要很多林学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评价。 4.2.3 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性 某些评价指标之间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反映的信息重复,应择优保留,或进行适当调整到其他 评价因素中,使评价指标相对独立。 4.3 评价指标体系 4.3.1 评价指标构成 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由公益林生长状况、公益林林层结构、林分覆盖状况、地被 物覆盖状况组成。在每个一级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形成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a) 公益林生长状况。树木生长既是立地质量的综合反映,也是发挥林分对环境影响所产生效益的 客观表现。采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地径)、林龄(组)、树木健康状况(包括病虫害、枯 死木、枯梢等受损害指标)等指标进行总体评价。本指标总赋值为30分。 b) 公益林林层结构。林层结构反映了林分稳定性特征,由优势树种和伴生种及草本植物组成,并 形成垂直的分层结构。通常表现为单一树种、混交树种、草本植物种类等植物种结构。本指标 赋值为25分。 c) 林分覆盖状况。林分覆盖是林木密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对环境影响产生效益。本指标赋值为 25分。 d) 地被物覆盖状况。地被物覆盖状况能够反映林分抗水蚀、风蚀的综合能力。地被物通常包含草 本、苔藓、地衣等。地表覆盖物类型划分为无覆盖物、草本植物、枯落物、生物结皮四种类型。 本指标总赋值为20分。 4.3.2 评价指标赋值 以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一级指标赋值为基础,对划分的二级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并给出每个二 级评价指标不同级别的具体分值,详见表1。 表1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分值 评价因素与指标 公益林 生长 状况 2 指标评价级别及分值 平均 乔木 ≤5m,5 分 5m~10m,6 分 10m~15m,8 分 >15m,10 分 树高 灌木 ≤1m,5 分 1 m~2m,6 分 2 m~3m,8 分 >3m,10 分 平均胸 乔木胸径 ≤10cm,5 分 10cm~15cm,6 分 15cm~20.0cm,8 分 >20.0cm,10 分 (地)径 灌木地径 ≤2cm,5 分 2~4cm,6 分 4cm~6cm,8 分 >6cm,10 分 病虫、枯死程度 >20%,1 分 20%~10%,2 分 10% ~5%,3 分 <5%,4 分 林龄(组) 幼龄林,3 分 过熟林,4 分 中龄林,5 分 成熟林,6 分 DB15/T 1316—2018 表 1(续) 评价因素与指标 公益林 林层 结构 林分覆 盖状况 地被物 覆盖 状况 指标评价级别及分值 纯林,7 分 混交林,11 分 针阔混交林,2~4 种 伴生种,13 分 针阔混交林,4 种以 上伴生种,15 分 草本植物多样性 ≤10 种,4 分 10~20 种,6 分 20~30 种,8 分 >30 种,10 分 乔木林郁闭度 灌木林覆盖度 草本盖度 结皮盖度 枯落物层厚度 ≤0.2,15 分 ≤20%,15 分 ≤20%,10 分 ≤30%,10 分 ≤1cm,10 分 0.2~0.4,20 分 20%~40%,20 分 20%~40%,15 分 30%~50%,15 分 1cm~2cm,15 分 0.4~0.7,23 分 40%~65%,23 分 40%~60%,17 分 50%~80%,17 分 2cm~3cm,17 分 >0.7,25 分 >65%,25 分 >60%,20 分 >80%,20 分 >3cm,20 分 树种组成 4.3.3 评价指标综合分值计算 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和评价指标划分的层次,采用逐项计算各评价指标分值并加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 价。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Kj………………………………………………………………(1) 式中: E——综合分值,单位为数值; Kj——每个评价指标相应评价级别的分值,单位为数值。 5 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划分 5.1 质量等级划分 根据评价指标值计算的综合得分,将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划分为 5 个等级,具体划分为: a) 综合分值(E),>90 分,为一级生态公益林,林分综合质量最高; b) 综合分值(E),80 分<E≤90 分,为二级生态公益林; c) 综合分值(E),65 分<E≤80 分,为三级生态公益林; d) 综合分值(E),50 分≤E≤65 分,为四级生态公益林,林分综合质量最差; e) 综合分值(E),E<50 分,为五级生态公益林,即划入生态公益林的宜林地。 5.2 不同质量等级生态公益林特征 5.2.1 一级生态公益林 林相整齐,树木分布均匀,林分垂直结构分层明显,有优势种和伴生种,地表覆盖物明显,林地内 很少出现水蚀或风蚀现象,林龄适中,树木生长健壮。 5.2.2 二级生态公益林 林相整齐,树木分布均匀,林分垂直结构分层明显,有优势种,地表覆盖物多样,林地内部分有水 蚀或风蚀现象,林龄适中,树木生长基本健壮。 5.2.3 三级生态公益林 林相基本整齐,树木分布较均匀,林分垂直结构有分层,有优势种,地表覆盖物低,林地内有水蚀 或风蚀现象。 3 DB15/T 1316—2018 5.2.4 四级生态公益林 林相基本整齐,树木分布较均匀,林分垂直结构有分层,有优势种,少量地表覆盖物,林地内水蚀 或风蚀现象明显。 5.2.5 五级生态公益林 划入生态公益林的宜林地,无立木或灌木的林地。 6 指标评分使用规则 6.1 分值区间 指标评价级别分值区间通常是指大于低值或小于等于高值。例如,乔木林郁闭度指标中,0.2~0.4, 即指>0.2,且≤0.4。 6.2 评价指标赋值分数 评价指标中存在同时满足 2 个以上指标的赋值分数时,采取最高赋值分数指标进行选择。例如,地 被物覆盖状况包括 3 个指标,实际调查采集数据时,3 个或 2 个指标同时满足,并且 3 个或 2 个指标被 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其中,草本盖度 20%~40%,给 10 分,同时,满足结皮盖度<30%,给 5 分,满足 枯落物层厚度 2cm~3cm,给 15 分,因此,该指标赋值给分数时选择最高者给分,即满足枯落物层厚度 2cm~3cm,给 15 分。 6.3 树种组成评价指标赋值分数 如果公益林为纯林时,分别按照乔木或灌木评价指标赋值。如果公益林为混交林时,则以树种比例 大于 60%的优势树种为准,或者确定不了混交树种的比例,则采取最高赋值分数指标的方法进行赋值 给分。 4 DB15/T 1316—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生态公益林现状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林地权属: 地理坐标:东经 地形地貌: 树种(品种): 原生植被类型: 调查人员: 市(盟) 旗(县) 乡镇(苏木) 村(嘎查) 林班号: 小班号: 小班面积: 北纬 样地面积: 海拔: 坡向: 坡度: 坡位: 造林时间: 造林密度: 配置方式: 郁闭度: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地下水埋深: 表A.1 生态公益林现状调查表 样木序号 树高 cm 胸(地)径 cm 枯死状况 病虫危害状况 起源、林龄 林木覆盖度或郁闭度 草本盖度 地表覆盖状况 生物结皮盖度 枯落物层厚度 林分层结构 树种组成 草本植物种类 注1:调查采用样方法,每个小班设5~10个样地,样地面积30m×30m; 注2:枯死状况:未见枯枝、部分枯死、濒临死亡、已死亡;病虫危害状况:轻度、中度、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5-T 1316-2018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316-2018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316-2018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316-2018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30: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