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620—2019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que standards for integrate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n Thickmelon 2019-03-15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06-15 实施 发 布 DB15/T 1620—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农牧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洪友、王东、张笑宇、孟焕文、王祺、宋娟、路妍、刘宝玉、任品会、李小 娟。 I DB15/T 1620—2019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厚皮甜瓜种植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采后病害 Postharvest diseases 甜瓜收获后,在贮运期间发生的一类病害。 4 综合防控 4.1 田间预防 4.1.1 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 苗期施用植物诱抗剂50 mg/L寡糖素诱导植株产生抗性,提高甜瓜的抗病水平。 4.1.2 整枝 整枝过程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1.3 田园卫生 及时清除杂草,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 4.2 喷药保护 在主要病害发生前或初期喷药保护,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 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2~3次,或1.5%噻霉酮水乳 剂800~100倍喷施2~3次,7 d~10 d施用一次,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4.3 采后防控 1 DB15/T 1620—2019 4.3.1 采收运输 清晨温度较低时进行采收,避免机械损伤,留取一定长度的瓜蒂,运输过程中避免损伤。 4.3.2 贮藏前处理 采后24 h内,用加热到55℃的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液2000倍液浸 泡果实1min,期间保证药剂浓度和温度。或使用107孢子/mL~108孢子/mL的适用于厚皮甜瓜的生防酵母 菌菌液浸泡或喷施,晾干。 4.3.3 包装贮藏 处理后,使用硬纸箱包装,4℃~5℃贮藏。白兰瓜6℃~8℃贮藏。 2 DB15/T 1620—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种类和症状 A.1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 厚皮皮甜瓜采后病害有20余种,在世界各甜瓜产区均有发生。这些病害也是限制厚皮甜瓜储运及销 售的主要因素。在运输过程中防治采后病害以及保持甜瓜的品质一直是瓜农和批发商最难解决的问题, 据估计,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5%~50%。厚皮甜瓜的主要病害镰刀菌果腐病(Fusarium spp.)、软 腐病(Rhizopus spp.)、链格孢斑点病(Alternaria spp)、霉腐病(Cladosporium spp.)等。 A.2 镰刀菌果腐病(Fusarium spp.) 新疆的哈密瓜、甘肃的黄河蜜瓜、内蒙、山东、河北及北京保护地生产的伊丽莎白、状元瓜等厚皮 甜瓜上均有发生,多发生于果梗痕、果梗基部伤口或花蒂部,胴部亦有发生。胴部发病,病斑椭圆或长圆 形;果梗基部或花蒂部发病以果梗基部或花蒂部为中心,轮廓近圆形。病斑周边因病瓜底色深浅不同而 呈浅褐色至褐色,中部着生白至淡粉色霉层或絮状菌丛。此病除在内蒙古普遍发生外,在新疆哈密瓜上 发病最多,约占37.3%。 引起镰刀菌果腐病的病原较多,其中主要有Fusarium clamydosporum、F. equiseti (Corda) Sacc.、 F. semitectum Beak & Rav.、F. oxysporum Schl. f. sp. cucumerinum Own、F. sambucinum Fuckel.、 F. culmorum (W.G.Smith) Sacc.和F.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 Wr. & Reink.。 Fusarium clamydosporum菌株生长速率为6.0cm,菌丝疏松,白色,后期出现浅粉色。产孢结构为 齿状。大孢子较直,3~7个分隔,大小为0~5分隔的为 19.5~40.2×4.3~5.5μ m;6~7分隔的为25.5~50.6 ×4.3~5.5μ m。小孢子大小为4.3μ m~2.2μ m。 Fusarium sambucinum Fuckel.菌株生长速率为 5.0 cm,菌丝白色,丛卷毛状。产孢细胞粗壮、瓶 状。分生孢子弯曲,似纺棰形、披针形,背腹面明显,有明显的顶端和足细胞,一般具有2~5个分隔, 大小为13.2~30.2×4.3μ m。厚垣孢子成堆,不规则,生于短侧枝的末端或大型分生孢子的细胞中。 1-A 镰刀菌果腐病症状 1-B 果腐病菌 F. clamydosporum 1-C 果腐病菌 F. sambucinum 孢子形态 孢子形态 图A.1 甜瓜镰刀菌果腐病(Fusarium spp.)症状及病原形态 3 DB15/T 1620—2019 A.3 链格孢斑点病(Alternaria spp.) 各地甜瓜上均有发生,多发生在胴部或靠近果顶部.产生浅褐至深褐色斑点,近圆形,边缘不规整,病 斑上常着生灰黑色戎状霉层。黄河蜜瓜发生此病居多,占46.7%.伊丽莎白及白兰瓜储存后期,果面也有较 多褐色斑点病发生。 引起链格孢斑点病(Alternaria spp.)的病原有2种,其中Alternaria alternata 是引起甜瓜链格 孢斑点病的主要种,占总数的60%。A. pluriseplate为次要种,占总数的40%。 Alternaria alternata 在PDA上菌落生长较快,薄,平展,颜色深黑色,分生孢子卵形、近椭圆形,褐色到暗褐色,多数 3~5横隔,3~4纵格,嘴喙短,为2~5μ m,孢子大小为15~50×10~15μ m,分生孢子串生,形成长链,可 达10~15个孢子。 Alternaria pluriseplate 在PDA上菌落灰黑色,戎毛状,较厚,分生孢子长型,浅褐色到褐色,3~5横隔,纵格较少,一般1~2 个,嘴喙较短3~6μ m,孢子大小为25~65×8~15μ m。 2-A甜瓜链格孢斑点病症状 2-B甜瓜链格孢斑点病Alternaria alternata症状形态 图A.2 甜瓜链格孢斑点病(Alternaria spp.)症状及病原形态 A.4 软腐病(Rhizopus spp.) 在各地生产的甜瓜上都有发生。从果梗和胴部开始发病,迅速扩展腐烂,该病与瓜的伤口相关密切。 病部表面颜色较淡,呈奶油色,下陷。病组织湿软,腐烂迅速,很快蔓延到整瓜,溢出黄白汁液。潮湿环境 中,病部最初着生白色繁茂高耸菌丝体,而后变成黑霉。 3-A甜瓜病软腐病(Rhizopus spp.)症状 3-B果腐病菌R. stolonifer 3-C果腐病菌R. arrhizus病原菌 病原菌形态 图A.3 甜瓜病软腐病(Rhizopus spp.)症状及病原形态 4 孢子形态 DB15/T 1620—2019 A.5 红腐病(Trichothecium spp.) 大棚栽培的厚皮甜瓜和露地栽培的哈密瓜、黄河蜜瓜均有发生,发生于果梗痕部、花蒂部或胴部。 病斑表面红褐色,轮廓不规整。潮湿环境中,病部着生淡橙红色霉层。此病扩展有限,不致烂及整瓜。 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 Link在PDA上,菌落初为白色,产孢后逐渐变成粉红色, 气生菌丝薄,扩展快。分生孢子梗直立,无色,细长,具横隔膜,不分枝,分生孢子在顶端以倒合轴式 产生,产孢细胞随孢子的产生而逐渐缩短,并向下推移。分生孢子倒卵形,无色,双胞,上部细胞稍大, 下部细胞较窄,孢子痕在基端或其一侧,孢子大小为15~20×8~10μ m。聚集时呈粉红色。 4-A甜瓜红腐病(T. roseum)症状 4-B红腐病(T. roseum)病原菌形态 图A.4 甜瓜红腐病(Trichothecium roseum)症状及病原形态 A.6 黑腐病(Ascochyta spp.) 此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栽培的伊丽莎白等甜瓜上,发病多以果梗基部或果梗痕为中心,也发生在胴 部和花蒂部。发病部位表面起初棕褐色,轮廓近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凹陷不明显或略凹陷。病部扩展 快,烂透果肉,深达果腔,最终发展到整果腐烂。此病发生与环境湿度关系密切,商摊上散摆的甜瓜发病不 多,而塑料膜小包装商品瓜则发病较多。 5-A甜瓜黑腐病(Ascochyta spp.) 症状5-B黑腐病菌病原菌形态 5-C黑腐病病原菌孢子形态 图A.5 甜瓜黑腐病(Ascochyta spp.)症状及病原形态 A.7 青霉菌果腐病(Penicillium spp.) 主要发生在哈密瓜上,在胴部产生病斑。病斑圆形或长圆形,内陷,病健交界处似水渍状,病部常有青 绿色霉层。多在储存期发生。 5 DB15/T 1620—2019 Penicillium viridicatum菌落在查氏琼脂培养基上25℃,12d直径为31~33mm,中部较厚,质地绒 状至粒状,明显束状,黄绿至暗黄绿色。分生孢子链纠结或不确定的直柱状,分生孢子梗150~500× 3.5~4.0 μ m,壁粗糙,帚状枝三轮生或不规则,副枝1~2个,梗基每轮2~4个,瓶梗每轮4~6个,分生 孢子近球形,少数椭圆形,直径3.0μ m~3.5μ m,壁稍粗糙。 图A.6 甜瓜青霉菌果腐病(Penicillium spp.)症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pdf文档 DB15-T 1620-2019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620-2019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620-2019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620-2019 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06: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