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05 DB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871—2020 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upland rice 2020 - 03 - 16 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16 实施 发 布 DB37/T 387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晋军、谢先芝、尹秀波、赵庆鑫、周学标、李美、马惠、白波、郑崇珂、孙 伟、彭永彬。 I DB37/T 3871—2020 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稻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 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旱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DB37/T 3441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旱稻 Upland rice 系指水稻因生长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异型,对栽培土壤水分条件敏感性较弱,具有极强耐旱能力, 适宜旱地种植的栽培稻。 4 产地环境 选 择 具 备 一 定 灌 溉 条 件 且 保 水 保 肥 性 好 、 盐 分 含 量 <3 ‰ 的 旱 田 或 旱 田 。 农田灌溉水质 量、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5 播前准备 5.1 整地 1 DB37/T 3871—2020 春播旱稻田可在秋收作物收获后深耕,耕深25 cm~30 cm,播种前耙地;夏播旱稻在上茬作物收割 后,结合施肥旋耕备播。 5.2 品种选择 选用审定的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旱稻品种。春播品种生育期130 d~155 d,夏播品 种生育期115 d~130 d。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5.3 种子处理 精选去杂无病种子,晴天晾晒2 d~3 d。播种前,每100 kg稻种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mL~ 600 mL,或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400 mL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恶苗病与地下害虫。 农药的使用符合GB/T 8321和NY/T 393的规定。 6 播种 6.1 播种期 适播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5 cm地温稳定高于15 ℃。 6.2 播量 6.2.1 春播 2 耐旱性和分蘖力强的旱稻品种,每667 m 播种量为2.0 kg~2.5 kg;耐旱性和分蘖力不强的品种, 2 每667 m 播种量为5.0 kg~7.5 kg。 6.2.2 夏播 2 耐旱性和分蘖力强的旱稻品种,每667 m 播种量为2.5 kg~3.0 kg;耐旱性和分蘖力不强的品种, 2 每667 m 播种量为7.5 kg~10.0 kg。 6.3 播种方法 宜选用旋播施肥一体机条播,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种、施肥、覆土作业。也可用普通小麦播种机条 播,开沟深3 cm~4 cm,行距27 cm~30 cm,覆土1.5 cm~2.5 cm,镇压保墒。 7 田间管理 7.1 水分管理 播种后浇足水,出苗破土时遇旱补水,预防土壤板结,促进扎根。苗期出现干热风危害及时灌水。 3叶期后遇旱及时补水,促进分蘖。孕穗期、灌浆期遇旱及时补水,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7.2 施肥 7.2.1 基肥 2 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使用。每667 m 500 kg~600 kg产量的旱稻田,施用有机肥1 500 kg~2 2 000 kg、纯N 4.5 kg~5.5 kg、P2O5 5 kg~6 kg、K2O 5 kg~6 kg。宜施用水稻专用肥,或每667 m 施 2 DB37/T 3871—2020 用复合肥(15-15-15)30 kg~35 kg、硅肥3 kg~5 kg。小麦秸秆还田地块,每100 kg秸秆增施尿素2 kg。 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394的规定。 7.2.2 追肥 2 每667 m 追施尿素30 kg~35 kg,分3次施入:3叶~4叶时追施提苗肥7.5 kg,7叶~8叶时追施分 2 蘖肥15 kg,孕穗期追施幼穗分化肥10 kg。齐穗后,每667 m 可用磷酸二氢钾200 g,兑水喷施,隔7 d 2 喷一次,连喷两次。对后期脱肥地块,可在喷施磷酸二氢钾时每667 m 加尿素0.75 kg。肥料的使用符 合NY/T 394的规定。 8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8.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水肥调控、适时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等。 8.2 物理防治 2 采用性诱剂诱捕器等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平均每667 m 放置1个诱捕器,放置高度以诱捕 器底端距地面50 cm~80 cm为宜。 8.3 生物防治 8.3.1 保护利用天敌 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利用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 8.3.2 释放稻螟赤眼蜂 2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次~3次,间隔3 d~5 d,每次每667 m 放蜂8 000头~10 000头,均匀放置5个~8个点,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 植株顶端5 cm~20 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 cm~10 cm为宜。 8.3.3 选用生物农药 2 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每667 m 可用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mL~400 mL,或400 2 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30 g~35 g,兑水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纹枯病,每667 m 可用6 % 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 g~40 g,或2.8 %井冈·蜡芽菌(2 %+8亿个/g)悬浮剂160 mL~200 mL,或1000 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25 g~30 g,兑水均匀喷雾。 8.4 化学防治 8.4.1 杂草防除 杂草防除遵循“一封二杀三补”原则,化学药剂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一封:播种后1 d~3 d 内, 2 田面无积水后,每667 m 使用60 %噁草•丁草胺乳油80 mL~100 mL,或33 %二甲戊灵乳油150 mL~200 mL 或40 %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0 g~80 g,兑水对土壤均匀喷雾,施药时保持田面湿润保证除草效果, 喷药时间选择在无风的傍晚。二杀:在秧苗3叶~5叶期,以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的地 2 块,每667 m 用10 %恶唑酰草胺乳油80 mL~100 mL,或者用10 %恶唑酰草胺乳油80 mL~100 mL和200 g/L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 mL复配,兑水对杂草茎叶均匀喷雾;以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优势种群的地块, 3 DB37/T 3871—2020 2 每667 m 可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0 ml~80 ml,或480 g/L灭草松水剂150 ml~200 ml 2 兑水对杂草均匀喷雾;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均较多的地块,每667 m 用10 %恶唑酰草胺乳油80 mL~ 100 mL和480 g/L灭草松水剂150 mL~200 mL复配,兑水对杂草茎叶均匀喷雾。三补:如发现少量恶性 杂草在二杀环节未除掉,应及时辅以人工拔除,消除草害。除草剂使用符合NY/T 1997的规定。 8.4.2 稻瘟病 2 田间初见病斑时防治叶瘟,破口前3 d~5 d防治穗瘟。每667 m 用25 %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 mL~ 40 mL,或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 g~25 g,或40 %咪铜·氟环唑悬浮剂15 mL~25 mL,兑水均匀喷 雾。根据病情发生情况,隔7 d~10 d,再喷施一次。兼治纹枯病、稻曲病等。 8.4.3 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防治二化螟在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 %~10 %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 2 防治稻纵卷叶螟于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时施药。每667 m 用 40 %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10 g,或6 % 阿维·氯苯酰悬浮剂40 mL~50 mL,或5 %多杀·甲维 盐悬浮剂30 mL~50 mL,兑水均匀喷雾防治。兼治大螟、粘虫等害虫。 8.4.4 稻飞虱 2 孕穗期百丛虫量1 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 500头以上时施药。每667 m 用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 g~20 g,或50 %烯啶虫胺可溶粉剂8 g~12 g,或25 %呋虫胺可湿性粉剂20 g~24 g,兑水均匀喷雾防 治。 9 收获 9.1 收获时期 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收获旱稻。易落粒的品种,当85 %的稻粒颖壳变黄时应收获;不易落粒 的品种,当95 %以上的稻粒颖壳变黄收获。 9.2 收获方法 宜选择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一次性完成旱稻收割、秸秆粉碎、均匀抛撒,也 可人工收割,割后及时晾晒。香型旱稻收割后控制晾晒时间,减少香味挥发。稻谷单收、单晒。水稻联 合收割机收获符合DB37/T 3441的规定。 10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贮藏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形成生产 档案。档案保存时间为3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7-T 3871—2020 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871—2020 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871—2020 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871—2020 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2:40: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