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CCS B 52 福 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rtificial breeding for Mastacembelus armatus 2021 - 02 - 09 发布 2021 - 05 - 09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1965—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环境条件 ........................................................................... 1 5 亲鱼培育 ........................................................................... 2 6 人工繁殖 ........................................................................... 2 7 苗种培育 ........................................................................... 4 8 病害防治 ........................................................................... 6 9 苗种捕捞与运输 ..................................................................... 6 10 生产记录 .......................................................................... 6 I DB35/T 196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海平、薛凌展、钟全福、张坤、陈斌、林煜、田田、吴妹英、陈加成、周华书。 II 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人工繁育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人工繁育技术方 法,给出了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苗种捕捞与运输和生产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大刺鳅人工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 1011 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SC 1012 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SC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DB35/T 1074 福建省水产苗种场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4.1 环境条件 繁育场建设 应符合NY/T 5361、DB35/T 1074的要求。 4.2 繁育用水水质 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池塘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要求,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pH6.5~8.0,非离子氨≤0.5 mg/L,亚硝酸盐≤0.08 mg/L。 4.3 繁育水温 繁育水温为15 ℃~35 ℃,适宜水温为24 ℃~32 ℃,最适水温为26 ℃~30 ℃。 1 DB35/T 1965—2021 5 亲鱼培育 5.1 来源和选择 选择体表光洁,体格健壮、无伤、活力强的2龄以上成鱼,雄性个体质量大于100克每尾,雌性个体 质量大于50克每尾。 5.2 培育池 2 2 培育池以土池为宜,面积2 000 m ~3 300 m 为宜,水深1.5 m~2.0 m。 5.3 放养密度 2 2 0.4 kg/m ~0.7 kg/m 。 5.4 饲养管理 配合饲料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配合饲料粗蛋白质40%~42%,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3%,日 投喂2次,分别为7:00~8:00、17:00~18:00,早上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50%~60%,下午投喂量占日 总投喂量的40%~50%。每周加注新水1次~2次,每次加注量为10%~20%。 5.5 强化培育 繁殖前1~2个月,应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制剂等进行营养强化,同时, 辅助投喂一些水蚯蚓、青虾等活饵。 6 人工繁殖 6.1 催产池 使用直径8 m~10 m圆形产卵池,池深1.5 m~1.8 m,水位控制在1.0 m~1.2 m,出水口设在圆池 中心底部,上方设置孔径0.5 cm的拦鱼栅,池底向中心出水口倾斜坡度2%,进水管直径110 mm~160 mm, 与池壁成45°,沿池壁注水;出水管管径规格与进水管相同。 6.2 亲鱼 6.2.1 亲鱼选择 选择体表光洁,体格健壮、无外伤、达性成熟的个体为繁殖亲本。雄性个体相对较大,体型修长、 侧扁,体色呈灰暗色,性成熟时腹部较硬,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性个体相对较小,体型粗短、 圆润,体色呈黄褐色,性成熟时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微红凸起明显。 6.2.2 催产亲鱼配比 雌:雄亲鱼配比为1:1.2~1:1.5。 6.3 6.3.1 2 催产 催产药物和剂量 DB35/T 1965—2021 雌鱼催产药物按表1的配伍和剂量,按照雌鱼注射剂量为1.0 mL/kg鱼体质量,用0.6%生理盐水配制 成注射液,雄鱼的催产剂量为雌鱼催产剂量的50%。HCG应符合SC 1011的规定,LRH-A2应符合SC 1012的 规定。 表1 催产药物组合和使用剂量 使用剂量 催产药物 6.3.2 每公斤鱼体重 HCG 1 000 IU~1 500 IU DOM+LRH-A2 4 mg+5 μg HCG+DOM+LRH-A2 500 IU~1 500 IU+4 mg~6 mg+5 μg~7 μg 注射方法 采用背部肌肉注射,雌鱼分两针注射,第一针注射激素总量20%,24 h后第二针注射激素总量80%; 雄鱼在雌性第二次注射时一次注射应用剂量。 6.3.3 催产温度与效应时间 催产水温为24 ℃~31 ℃,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见表2。 表2 6.4 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 水温 效应时间 ℃ h 24~25 57~59 26~27 47~49 28~29 46~47 30~31 44~46 人工采卵 达到效应时间时,将雌鱼放在干净的纱布上,擦干体表,头部朝上,尾部向下倾斜,用拇指和食指 轻轻捏住雌鱼腹部,从胸鳍向泄殖孔方向单向反复均匀、快速推压,挤出的卵粒流入洁净干燥的不锈钢 盆或塑料盆中。 6.5 人工采精与授精 将雄鱼放在干洁纱布上,以采卵同样的方式将精液挤在卵子上方,用洁净干燥羽毛匀速搅拌混合精 液和卵粒30 s~60 s,加入鱼卵体积3~4倍的0.6%生理盐水,均匀搅拌1 min~2 min后,将受精卵均匀 铺在规格为50 cm×100 cm的40目尼龙筛绢孵化网片上,密度控制在1 000粒每平方米~2 000粒每平方 米。 6.6 亲鱼产后护理 产后亲鱼应尽快移入水质清新的土池中,稳定2 d~3 d后,投喂水蚯蚓、青虾等活饵10 d~20 d, 定期换水及调水。 3 DB35/T 1965—2021 6.7 孵化 6.7.1 孵化池 2 2 面积20 m ~50 m ,水深0.8 m~1.0 m。 6.7.2 孵化方法 将孵化网片垂直悬挂在孵化池中,网片放置密度为5片每平方米~10片每平方米,采用静水孵化, 孵化用水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孵化过程适当增氧,保持溶解氧在5 mg/L以上。待鱼苗全部出膜后, 将网片移出孵化池。 6.7.3 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 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6.7.4 水温和孵化时间的关系 水温 孵化时间 ℃ h 24~25 65~78 26~27 63~65 28~29 59~61 30~32 52~54 日常管理 孵化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检测并记录孵化水温、溶解氧、pH等水质指标。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 3 3 每次换水量50%。每天使用1.0 g/m ~1.5 g/m 高锰酸钾或其他有效抑制水霉的药品,鱼苗出膜前一天停 止用药。使用药品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 7 苗种培育 7.1 培育池及设施 培育池以方形水泥池为宜,池底四周向中心出水口倾斜,斜度2%~3%,排污管设在培育池中心底部 2 2 位置。培育池面积宜为30 m ~100 m ,水深0.8 m~1.0 m,池内悬挂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 cm~80 cm、 40 cm~60 cm、30 cm~50 cm的投饵台,投饵台顶部高出水面5 cm~10 cm。沿培育池四周,每隔2 m 放置一个栖息管,栖息管由15~20个,直径为20 mm,长度为3 cm~5 cm的黑色PE管捆扎组成。 7.2 放养密度

pdf文档 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965-2021 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31: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