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6 黑 DB23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2891—2021 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2021 - 05 - 13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6 - 12 实施 发 布 DB23/T 2891—2021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逊克县新立林场、平山林药厂、五常 冲河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琪、严善春、梁国爽、杨浩伦、高宇、刘恒旭、马晓乾、邓勋、宋小双、遇 文静、滑莎、继丹、梁新宇、朱天博、张华伟、申国涛、迟德富、张连生、王笑松、姜瑞凤。 I DB23/T 2891—2021 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防治的虫情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以及技 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冷杉梢斑螟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虫情调查 3.1 虫情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路踏查结束后,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受害林分 进行标准地调查。冷杉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见附录A。 发生统计起点为有虫株率>2%(LY/T 1681- 表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标准第28条)。 3.2 虫情踏查 3.2.1 踏查时间 每年2次,第1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活动期,第2次在6月下旬幼虫孵化后至8月中旬幼虫活动 期。 3.2.2 踏查线路 按照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拟调查林分进行踏查,踏查路线应穿越拟调查林分有代表 性的不同地段,避免路线重复。 3.2.3 踏查方法 在冷杉梢斑螟未发生区或发生区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人工幼龄林、中龄林内。 以具有代表性的小班为单位,设定踏查块,并按照附录B填报进行统一编号。在踏查块内选择一条对角 线进行路线踏查,随机选择50 株红松,采摘球果,查看是否有冷杉梢斑螟幼虫危害球果,查看危害程 度,并计算出虫口密度。按照踏查块编号顺序将踏查结果填入表B中,记载林分概况、虫口密度、危害 程度。确定是否达到发生统计起点。 1 DB23/T 2891—2021 3.3 虫情标准地调查 3.3.1 标准地设置 按照线路踏查的结果,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虫害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总面 积不应少于应调查地总面积的5 %。在林内应采取单对角线或双对角线的方法,进行样地设置。根据坡 位、林分密度分设50 m×50 m固定标准地若干块,根据历史记录和调查目的,在踏查的基础上确定标准 地,面积为0.25 hm2。每5 hm2林地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内寄主数量≥100 株。在连续多年发生虫害的 林地内设立永久性标准地,逐年逐次进行调查。 3.3.2 标准地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中,样地内应采用对角线随机取样法进行单株取样,调查株树 30 株~60 株,样株间隔 3 株~5 株。调查主要包括株被害情况(调查株树、有虫株树、株被害率)和球果被害情况(调查球果数、 有虫球果数、球果被害率),将标准地株被害情况和球果被害情况填入表 C1 中。 3.3.3 虫害发生程度 按LY/T 1681的规定用球果被害率对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分级: 轻度:球果的被害率在5%~9%,符号为“+”; 中度:球果的被害率在10%~19%,符号为“++”; 重度:球果的被害率在 20%以上,符号为“+++”。 将标准地的受害程度填入表 C2 中。 4 防治措施 4.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虫情监 测,优先采用营林、生物、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药剂防治时,农药使用按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执行。 4.2 防治指标 根据危害程度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轻度危害时可进行营林防治、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中度危害 时可进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局部药剂防治;重度危害时应进行全面的综合防治。 4.3 营林措施 4.3.1 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1 年~5 年间主要是除草、割灌、割蔓等。 4.3.2 抚育间伐与修枝 对疏林地或林冠下营造的红松林,10 年~15 年时应结合上层阔叶树间伐利用,进行抚育透光,保 持侧上方郁闭度为0.3,分2 次~3 次逐年进行。 4.4 4.4.1 物理措施 防治时间 2 DB23/T 2891—2021 6月下旬成虫羽化盛期。 4.4.2 防治方法 4.4.2.1 频振式杀虫灯 设在距离林缘100 m~500 m山下开阔地带,灯距地面2 m以上。面积5 hm2以下林分可设单灯;5 hm2 以上面积较大的林分使用大功率杀虫灯或灯组,棋盘状分布,灯与灯相距100 m~150 m。 4.4.2.2 单波长太阳能灯 单波长太阳能灯,功率8 W,波长380 nm,林间距离地面1.5 m 的高处,灯距为30 m,灯下30 cm 处 放置盛水容器(直径80 cm,高15 cm) ,加入3 L 清水、10 g 洗衣粉,每晚19:00时~23:00时开灯,诱杀 梢斑螟成虫。 4.5 生物措施 通过增加蜜源植物、林业技术等保护天敌昆虫。 4.6 释放天敌昆虫 4.6.1 天敌昆虫种类 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4.6.2 释放时间 冷杉梢斑螟成虫产卵期6月~8月,释放赤眼蜂,共释放4次。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开始放蜂,每 次放蜂间隔期为10天。 4.6.3 释放方法 放蜂量根据卵块密度,健壮雌蜂(100~150)万只/hm2,放蜂点均匀设150 个/hm2,蜂卡固定在距 离地面1.5 m高的树干背阴处。放蜂当天及未来7日应为晴天。 4.7 化学防治 4.7.1 烟雾机喷烟 在用水困难、树木高大地区,利用脉冲式喷烟机喷烟。 4.7.1.1 施药时间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别在成虫羽化盛期和新幼虫孵化期,防治2次。 4.7.1.2 施用药剂 阿维菌素、烟碱乳油等药剂。 4.7.2 打孔注药 4.7.2.1 施药时间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药,6月下旬至8月中旬换药。 3 DB23/T 2891—2021 4.7.2.2 施用方法 用动力钻孔机在树高30cm处钻孔,钻孔时孔口向上,倾斜45 度向下钻孔,孔深8 cm~10 cm,胸 径10 cm以下的树干打一个孔,直径每增加10 cm多钻一个孔,将药水瓶斜插在孔洞内。0.9 mL/cm吡虫 啉或0.9 mL/cm的噻虫啉(注:0.9 mL/cm为 0.9毫升每厘米胸径) 5 防治效果评价 5.1 评价时间 防治后在球果采收季节(9月),及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 5.2 评价标准 株被害率、球果被害率、虫口密度、虫口减退率分别按公式(1)~(4)计算。 V 株= C / A ×100% ...............................(1) 式中: V 株— 株被害率,%; C — 有虫株数,单位为株; A — 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V 果= B / G 100% .................................(2) 式中: V 果— 果被害率,%; B — 有虫果数,单位为个; G — 调查总果数,单位为株。 P = D / A .......................................(3) 式中: P — 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 D — 调查总虫数,单位为头; A — 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Q = (P1 - P2)/ P1 × 100% ........................(4) 式中: Q — 虫口减退率,%; P1 — 防治前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 P2 — 防治后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 5.3 评价方法 将与防治区发生情况相似的林分设立为对照区,在防治区和对照区分别设立标准地,标准地调查方 法参照3.3。按照5.2公式计算株被害率、球果被害率、虫口密度、虫口减退率,将检查结果记入附录D。 5.4 技术档案 4 DB23/T 2891—2021 应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虫情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价、及各项调查汇总等。 5 DB23/T 2891—2021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冷杉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 A.1 冷杉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见表 A.1。 表 A.1 冷杉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球果危害状 内容 形态特征 虫态 具体描述 成虫 体长 15 mm、翅展 28 mm,丝状触角密生褐色短小茸毛。银灰色前翅具黑白相间的鳞片, 翅基鳞片白色;亚基线和内横线白色、其后缘基部相连并为黑白鳞片所覆盖,中横线和 外横线白色波纹状,内、中横线间的后缘为褐色鳞片覆盖,白色肾形斑斜后方在靠外横 线处明显一白色鳞片区,黑色外缘线内侧密覆白色鳞片,缘毛灰色。后翅灰白色。腹部 背面灰褐色,被白、银灰、铜色鳞片。足黑色,被黑白相间的鳞片。 卵 椭圆形,长约 0.7 mm,暗红色。 幼虫 体长 21 mm,头宽 1.2 mm。体色淡红色或灰色,头褐色至棕色,头壳宽与体宽基本等长, 各体节均无黑色刻点。冷杉梢斑螟幼虫前胸背板褐色有亮光,中部色浅,左右两背板间 中缝窄而直;前胸气门前毛片褐色,弹头形,弹头尖部上有 2 根刚毛,靠近背侧的刚毛 短,靠近胸足一根长,两根刚毛长度差异显著,长刚毛其长度为短刚毛的 2 倍。 中、后 胸节中部各有 8 个褐色毛片,沿背侧线、侧中线、腹侧线左右对称排列,每个毛片上有 刚毛 2 根;其中中胸侧中线附近毛片中部透明,腹侧线毛片的后上方还有 1 小毛片,上 有 1 根刚毛。各腹节背部两行对称的褐色毛片,第一行有 4 个,第二行有 2 个,各有 1 根刚毛;腹节气门下有 1 个毛片,颜色浅于背部毛片,上有 2 根刚毛,靠近气门 1 根短, 远离气门 1 根长。冷杉梢斑螟幼虫腹足趾钩双序环,各具趾钩 23 对~28 对,排列方式为 一长一短,当其张开时,趾钩朝外。 球果危害状 蛹 长椭圆形,长 15 mm、宽 3

pdf文档 DB23-T 2891—2021 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2891—2021 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2891—2021 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2891—2021 冷杉梢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30:1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