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91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18—202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8 实施 发 布 DB53/T 101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弥勒市农业科学技术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燕山、隋启君、白建明、杨琼芬、梁淑敏、李先平、徐宁生、包丽仙、尹自 友、孙丽珠、孙洁莹、张明、任志萍、王洪祥、秦丽娅。 I DB53/T 1018—202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安全要求、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6242 种植机械 马铃薯种植机 试验方法 GB 10395.1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部分:总则 GB 10395.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6部分:植物保护机械 GB 10395.9 农林机械 安全 第9部分:播种机械 GB 10395.16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6部分:马铃薯收获机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648 马铃薯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1130 马铃薯收获机械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NY/T 238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 安全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4.1 安全要求 人员安全要求 驾驶员及辅助人员应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a) 驾驶员应经过农机驾驶操作培训,持有驾驶证; b) 拖拉机开动前应警示车上及周围人员注意安全,辅助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 c) 辅助人员在清理黏土、杂草、加肥、加种时应停车并切断拖拉机传动输出后进行; d) 机具升降起落时,人应与机具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发生危险。 1 DB53/T 1018—2021 4.2 机械操作安全要求 机械操作应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a) 所选机械应符合 GB 10395.1、GB 10395.6、 GB 10395.9、和 GB 10395.16 的要求,具有产品 质量合格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 b) 按机具相关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选择配套动力,加注相应牌号的燃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和 冷却液。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执行操作规程,机械安装、调试后,进行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整 机原地试运行以及作业前的试验作业; c) 机械作业前对活动零部件、润滑状况、悬挂升降装置、紧固件等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备齐易损 零配件;作业过程中应在机器停稳后对损坏配件和松动、脱落紧固件进行更换、维修; d) 当作业机组处于作业状态或在机具没有提升脱离地面的情况下,严禁转弯和倒车; e) 植保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药箱中残余药液,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应集中处理; f) 收获作业机具在作业时,清理机具上的缠草和其它壅堵物时必须切断动力源; g) 马铃薯生产机械在公路行驶或运输时,遵循相关管理规定; h) 农闲时机械应及时维护和保养,清除泥土、锈蚀和杂物,对裸露螺栓、链条等抹油防锈,机具 维护保养后,妥善存放。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选择前茬非番茄、辣椒、烟草、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横向坡度≤15°,土壤含水率(15±2)%。 并根据作业地块的地形和地表状况,规划作业范围,清除影响机械作业的障碍物。 5.2 机具选择 综合不同区域马铃薯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田块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机具和作业方式。 5.3 技术要求 耕整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一般耕深为 25 cm~30 cm,耙深 15 cm~20 cm,耕、耙深浅均匀一致; b) 耙地时相邻两行间应有 10 cm~20 cm 重叠区,避免漏耙; c) 地头整齐,地边耕整到位,无漏耕重耕,整地要耙细、平整、表面无杂物; d) 深松深耕技术宜 2 年~3 年进行一次。 6 播种 6.1 机具选择 6.1.1 综合考虑不同区域马铃薯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田块规模等因素。 6.1.2 集中连片地块一般选用与拖拉机动力配套的种肥混播复式作业机具,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 施肥、覆土、起垄等作业。 6.1.3 水旱轮作区及丘陵山坡地宜采用分段式播种技术,选择小型机械,先开沟,然后人工播种、施 肥,再机械覆土起垄。 6.2 2 肥料 DB53/T 1018—2021 肥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种肥混播复式作业机具施用基肥时,应选用吸水性差的固体颗粒肥料; b) 施肥应按照 NY/T 496 的要求。 6.3 种薯准备 6.3.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生产,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品种(如:株形直立、紧凑、长势中等,结薯集中,薯块不 易脱皮,耐储运等)。 6.3.2 种薯质量规格 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要求。种薯带顶芽纵切后单个薯块重为30 g~50 g,种薯幼芽长度小于 5 mm,切块种薯长、宽、高尺寸极差在20 mm~30 mm,每个薯块切成30 g~50 g,每块有1个~2个芽眼。 6.3.3 种薯处理 切块时用高锰酸钾溶液1 000倍液或75%的酒精对刀具进行消毒,切好的薯块摊放阴凉处晾晒 1 d~2 d,然后用种薯拌种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晾晒2 d~3 d进行播种。 6.4 播种技术要求 播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马铃薯机械播种质量应符合 GB/T 6242 的要求; b) 一般行距 0.8 m~0.9 m,株距 0.14 m~0.42 m,确定行距后,调节播种机株距控制器,下种 2 2 密度控制在 3 500 株/667 m ~4 000 株/667 m ; c) 播行要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 漏播率≤5%; d) 施肥位置准确,种、肥分层,施肥深度 6 cm~10 cm,种薯与肥料的隔离土层≥3 cm; e) 播种时垄高 10 cm~15 cm,垄宽 30 cm~35 cm。 7 田间管理 7.1 播后除草 2 7.1.1 播种后 3 d~5 d,喷施封芽除草剂(如:乙草胺,50%乙草胺乳油,(75 mL~150 mL)/667 m , 均匀喷雾)。 7.1.2 马铃薯出苗后,杂草 2 叶~4 叶期对马铃薯田喷施选择性除草剂(如:砜.喹.嗪草酮可分散油 2 悬浮剂 70 mL~85 mL 和水 15 L~30 L 混合均匀,喷施量为(15 L~30 L)/667 m ,茎叶均匀喷雾)。 7.1.3 除草剂喷施应符合 NY/T 1997 的要求。 7.2 中耕培土 7.2.1 机型选择 中耕作业机具规格选择要与播种机具规格相匹配。 7.2.2 中耕次数 3 DB53/T 1018—2021 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出苗率达10%~30%,马铃薯苗即将冒土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马铃薯即 2 将封行(现蕾期)时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根据马铃薯生长势及土壤肥力,追施5 kg/667 m ~ 2 2 2 10 kg/667 m 尿素,硫酸钾复合肥20 kg/667 m ~25 kg/667 m ,追肥时将杀虫药剂与追肥混合施入防 治地下害虫,两次中耕培土后,马铃薯垄高达到30 cm~35 cm。结合植株长势和结薯情况,可进行第三 次中耕厚培土。 6.2.3 中耕培土技术要求 中耕培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中耕培土机械在田间应有良好的通过性,田间伤苗率≤5%; b) 中耕培土高度及厚度均匀一致,经过 2 次中耕培土后,马铃薯垄高达到 25 cm~30 cm; c) 中耕深度 10 cm~15 cm,中耕后沟垄整齐,垄形饱满,行间杂草除净; d) 中耕施肥时,肥料分布均匀,覆盖严密, 肥料裸露率≤5%。 7.3 植保 7.3.1 植保机具 选用与拖拉机动力配套的喷杆式或背负式喷雾机。 7.3.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符合NY/T 2383的要求。 7.3.3 技术要求 植保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马铃薯植保作业应按照 GB/T 17997,NY/T 3015 的要求进行; b) 植保机械在田间以低速、匀速作业,喷头与作物距离调至工作高度 30 cm~50 cm,不损伤作 物; c) 喷雾时注意风向,应从下风位开始,喷雾方向要尽量与自然风方向一致; d) 喷施高毒农药的地方应树立警示标志,药效期间禁止放牧、割草,以防人、畜中毒; e) 马铃薯封行后,根据田间植株发病情况,择时间隔喷药,整个生育期间喷药 5 次~7 次。 8 收获 8.1 机具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土地和农艺要求,以及与播种规格相符合的收获机具。马铃薯收获机械应符合NY/T 1130的要求。 8.2 收获作业 8.2.1 马铃薯 75%茎叶枯黄后,块茎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而厚,采用马铃薯杀秧机将田间植 株及杂草打碎,抛撒在地面,7 d~10 d 后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获。 8.2.2 采用分段收获技术:马铃薯收获前 5 天~7 天采用杀秧机或人工杀秧,然后以作业幅宽为 0.7 m~1.8 m 的马铃薯收获机完成马铃薯挖掘、薯土分离、铺放等工序,再人工完成捡拾、装袋工序。 8.3 4 技术要求 DB53/T 1018—2021 收获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杀秧过程中茎叶切碎长度≤15 cm,割茬高度≤15 cm,茎叶杂草去除率≥80%; b) 马铃薯收获期,土壤含水率小于 20%时进行收获作业, 薯块与土壤分离效果较好; c) 机具调试完成后进行试收,实时观察收获作业质量,必要时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收获要求; d) 根据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土壤含水率等因素确定挖掘深度和行驶速度,挖掘深度 15 cm~25 cm, 作业速度按 3 km/h~4 km/h; e) 马铃薯收获作业质量验收方法按 NY/T 648 的要求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T 10

pdf文档 DB53-T1018-202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1018-202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1018-202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1018-2021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28:3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