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CCS B41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194—2021 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lf diarrhe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arge-scale cattle farms 2021-05-25 发布 2021-06-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19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蒙 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赤峰圣泉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侩牛物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炜、徐晓静、王永杰、赵杰军、程晓飞、贺永强、张福隆、田茂、葛旭升、 李庆东、王洪、李瑞东、王潇、李光鹏、胡薇。 I DB15/T 2194—2021 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奶牛饲养场(户)、肉牛饲养场(户)和动物疾病防治等单位对犊牛腹泻病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犊牛腹泻病 Calf Diarrhea 各种因素导致犊牛发生的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 4 流行特征 本病多见于1月龄内犊牛,一年四季均发,冬季多见。 5 临床特征 病犊牛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多种临床特征,包括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腹胀、腹痛、废食、呼吸短促、 粪便恶臭、间或混有血丝气泡、急性大量水泻、脱水、自体中毒及心力衰竭等。 6 诊断 6.1 非感染因素分析 本病诊断首先要考虑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因素、应激因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腹泻。在此基础上, 进行病原检测。 6.2 病原诊断 6.2.1 细菌性病原诊断 6.2.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6.2.1.1.1 粪拭子 1 DB15/T 2194—2021 用棉签刮取肛门内或地上新鲜粪便,放入装有不含抗生素的PBS或生理盐水的5 mL冻存管中,编号、 记录。2 ℃~8 ℃运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6.2.1.1.2 组织样品 将病牛剖检后取肠内容物、肠粘膜刮取物、肠组织等,编号、记录。2 ℃~8 ℃运回实验室进行检 测。 6.2.1.2 核酸检测 用 商 品 化 检 测 试 剂 盒 或 特 异 性 大 肠 杆 菌 引 物 ( 1F : 5′-TATCCTCTCTATATGCACAG-3′ , 1R : 5′-CTGTAGTGGAAGCTGTTATA-3′;2F: 5′-TCTTTCCCCTCTTTAGTCAG-3′,2R: 5′-ACAGGCCGGATTACAACAAAG-3′) 和产气荚膜梭菌引物(F:5′-GCTAATGTTACTGCCGTTGA-3′;R:5′-CCTCGATACATCGTGTAAG-3′)进行PCR检测。 6.2.2 病毒性病原诊断 6.2.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6.2.2.1.1 粪拭子 用棉签刮取肛门内或地上新鲜粪便,放入盛有2 mL~3 mL保存液(含1000 U/mL青霉素、1000μg/mL 链霉素、400 U/mL庆大霉素和50 U/mL制霉菌素的DMEM培养液)的5 mL冻存管中,编号,记录。2 ℃~8 ℃ 运回实验室,将棉签拧干取出,拭子液用直径为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于检测。 6.2.2.1.2 组织样品 将病牛剖检后取肠内容物、肠粘膜刮取物及肠组织等,编号、记录。2 ℃~8 ℃运回实验室,将组 织样品研磨成组织悬液,用直径为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于检测。 6.2.2.2 核酸检测 用 商 品 化 检 测 试 剂 盒 或 特 异 性 冠 状 病 毒 引 物 ( F : 5′-GCCGATCAGTCCGACCAATC-3′ ; R : 5′-AGAATGTCAGCCGGGGTAT-3′) 、轮状病毒引物(F:5′-TGATGAYTAYCARACDCC-3′;R:-5′-YKYTCWATYCTR TTYYKDAT-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物(F: 5′-CATGCCCATAGTAGGAC-3′;R: 5′-CCATGTGCCATGTACAG-3′) 进行PCR检测。 6.2.2.3 细胞培养 将处理的样品接种适宜的传代细胞MDBK细胞、Vero细胞、MA104、HCT-8细胞或原代细胞进行培养, 根据CPE和特异性中和试验确定病毒类型。 6.2.2.4 胶体金试纸条 使用商品化的试纸条根据说明书,进行病原检测。 6.2.3 6.2.4 寄生虫性病原检测 使用漂浮技术从粪便中富集卵囊,制备和染色卵囊抹片,通过镜检发现呈球形或卵圆形的卵囊可以 作出诊断。 7 防控 2 DB15/T 2194—2021 7.1 产犊管理 7.1.1 产房在生产前彻底消毒,保暖。 7.1.2 新生犊牛脐带留存长度 5 cm~10 cm,且用 5 %~10 %碘酊浸泡 2 min~3 min 完成消毒。 7.2 饲喂管理 7.2.1 犊牛出生后 1 h 内吃足初乳。 7.2.2 对哺乳母牛,乳头彻底消毒干净,防止致病微生物传给犊牛。 7.2.3 有条件牧场人工哺喂经巴氏消毒的初乳 4 L,奶温在 36 ℃~38 ℃,12 h 再饲喂 3 L。 7.2.4 哺乳壶、桶、奶嘴、毛巾等哺乳用具要严格用开水煮沸或消毒药消毒。 7.2.5 人工哺育犊牛可使用犊牛专用代乳粉且必须保证一牛一瓶(奶桶) ,不得连续交叉使用。 7.2.6 3~5 日龄饲喂开食料,锻炼犊牛胃肠功能。必要时补充硒,防止饲料因缺硒造成腹泻死亡。 7.3 环境管理 7.3.1 创造犊牛良好生活环境,冬季铺设垫草(夏季铺设垫沙)厚度 30 cm,每天更换粪尿污染的垫 草,每隔 3 d 对犊牛栏(岛)进行喷雾消毒一次;断奶后对犊牛舍进行彻底清理、消毒、晾晒。 7.3.2 在保证舍内通风的前提下,保证犊牛舍干燥、卫生、舒适、温暖。 7.3.3 人工哺育犊牛应保证一牛一栏。 7.3.4 采用小群饲养犊牛只应是健康牛只,不得有腹泻、肺炎、脐带炎等疾病的牛只。 7.3.5 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犊牛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严格消毒。 7.4 免疫管理 对怀孕母牛在产前 2 个月进行疫苗免疫,一般进行大肠杆菌疫苗、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牛病毒性腹 泻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冠状病毒疫苗等免疫。 8 临床管理 8.1 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8.2 隔离病犊,防止传染。 8.3 犊牛腹泻及脱水程度评级 8.3.1 1 级,半成型,粘稠;犊牛精神尚可、少食、吸吮反射增强。 轻度脱水,掐皮反应在2秒内恢复原状,评估脱水程度为体重的5 %。 8.3.2 2 级,分摊开,但不能渗透到垫草下面;犊牛精神呆滞、眼球轻微下陷、不食、精神沉郁。 中度脱水,掐皮反应在5~6秒内恢复原状,评估脱水程度为体重的8 %。 8.3.3 3 级,粪便呈水样,能渗透到垫草下面;犊牛表现呆滞、眼球下陷、被毛无光泽、躺卧等。 3 DB15/T 2194—2021 重度脱水,掐皮反应在大于6秒内恢复原状,评估脱水程度为体重的10 %。 8.3.4 4 级,粪便呈血水样;犊牛表现消瘦、昏睡、呼吸微弱、四肢发凉。 休克,掐皮无反应,评估脱水程度为大于体重的12 %。 8.4 对症治疗 8.4.1 1 级和 2 级腹泻,体温升高,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或头孢 类药。 8.4.2 3 级和 4 级腹泻,需要静脉补液,选择喹诺酮类药物、非甾体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8.5 补液 8.5.1 对于腹泻分级为 3~4 级的犊牛,或 3 日龄内的腹泻犊牛实施静脉补液。 8.5.2 除上述静脉补液情形外,2~3 级也可采用口服补液。 8.5.3 补液的主要成分为终浓度为 1.3 %碳酸氢钠和 5 %葡萄糖注射液,根据脱水状况,调节补液速度, 纠正休克和肌体酸中毒,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能量。 8.5.4 补液量计算:补液量=体重×脱水的百分比+腹泻损失量(L)。 8.5.5 如补液量大情况下,要分多次补液,每次补液不能超过体重 3 %。 4

pdf文档 DB15-T 2194—2021 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2194—2021 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2194—2021 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2194—2021 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25: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