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62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19—2021 热带睡莲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8 实施 发 布 DB53/T 101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西双版纳宝翠香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观赏 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溪澄花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敏、王丽花、张文丽、苏群、瞿素萍、赵培飞、王继华、李绅崇、陆琳、曹 桦、张艺萍、李涵。 I DB53/T 1019-2021 热带睡莲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带睡莲切花的生产条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热带睡莲切花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带睡莲 热带睡莲(Tropical waterlily)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 L.)中适宜生长 温度为12 ℃~38 ℃,不耐受5 ℃以下低温的种类。 3.2 休眠球 热带睡莲遇到低温或其他胁迫条件时植株整体变小、叶柄变短,整个植株的营养逐渐集中到块茎部, 植株停止生长,块茎逐渐形成一个近圆形或椭圆形、柱状或不规则的贮藏组织,称为休眠球。休眠球内 充满淀粉,生长点进入休眠状态,当温度等其他外部条件适宜时球体上的生长点可再次萌发成植株。 4 生产条件 4.1 气候条件 日平均温度为12 ℃~38 ℃,且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5 ℃,种植环境风力低于4级。 4.2 种植地选择 自然水域或人工修建的水田,水深50 cm~70 cm,静水或流速缓慢,且种植区域四周无遮挡、光照 充足。 4.3 土壤要求 1 DB53/T 1019-2021 有 机 质 丰 富 的 肥 沃 疏 松 的 园 土 或 自 然 田 土 或 池 塘 淤 泥 土 , pH 值 宜 为 5.6 ~ 7.5 , 土 层 厚 度 30 cm~40 cm。 4.4 水质要求 水质符合GB 5084的要求。 4.5 设施条件 设置防止鱼类等生物的围挡设施、供水及排水设施等。 5 定植 5.1 定植前准备 5.1.1 种植区域土壤消毒 第1年种植前和连作种植时每隔2 年~3 年,需对土壤进行1次消毒处理,将种植区域中水层排水至 2 5 cm以下,结合整地翻田撒施生石灰,每667 m (亩)生石灰用量75 kg~100 kg。 5.1.2 整地理田 2 定植7 d~10 d前整地。清除田间杂草,结合田块翻耕,每667 m (亩)均匀施入腐熟有机肥 1 500 kg~2 000 kg或有机肥300 kg~500 kg,耕深为30 cm~40 cm,耙平、清理水道后,放浅水 5 cm~10 cm泡田待植。 5.1.3 种源选择 选择适宜云南气候、花柄直立性好、中试种植及市场销售效果好的大型(冠幅>150 cm)或中型(冠 幅100 cm~150 cm)热带睡莲品种。休眠球或种苗质量要求健壮、无病虫害、无明显机械损伤、洁净。 5.1.4 种苗(球)处理 先用清水冲洗清除休眠球或种苗上肉眼可见的浮萍、水绵、螺蛳等。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1 000倍液浸泡1 h~1.5 h消毒处理,或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后盖膜 24 h消毒处理。 5.2 定植季节 气温逐渐回升、最低水温持续不低于15 ℃时定植。春分前后直到夏季均可。 5.3 定植密度 大型(冠幅 >150 cm)热带睡莲品 种常规定植 密度为株行 距均为1.7 m ~2.0 m ,定植密 度 2 (160 株~230 株)/667 m (亩)。中型(冠幅100 cm~150 cm)热带睡莲品种常规定植密度为株行 2 距均为1.2 m~1.7 m,定植密度(230 株~460 株)/667 m (亩)。 5.4 定植方法 定植前进行排水处理,保持种植区域水深为5 cm~10 cm,利于定植。采用直立式种植法,先在定 植点挖穴,其深度和宽度以能全部埋入休眠球或种苗块茎为准,覆土5 cm~10 cm至休眠球或种苗块茎 的生长点基部,压实周围土壤,避免休眠球或种苗漂浮。 2 DB53/T 1019-2021 6 田间管理 6.1 水深控制 水深应按由浅至深的原则加以控制,生长期(从新芽萌发至现蕾)逐渐增加水深至大于切花花柄所 需长度5 cm~10 cm。生长期若种植区域周边草害严重,可加深水位至淹没杂草根部。若遇低温或者大 风天气,亦可提高水位。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6.2 施肥 2 现蕾期每667 m (亩)施复合肥(N:P:K=12:8:15)25 kg~30 kg,或根据土壤和水质检测结果制 定施肥方案。施肥时宜用可降解材料包裹肥料制成可降解肥料包,每小包25 g~30 g,每株施用3包~4 包,均匀塞入植株根部附近土壤中,入土5 cm~10 cm深,距离根部5 cm~10 cm;或将肥料与湿土按1: 2的比例充分混合,捏成直径5 cm~7 cm肥料球,埋入植株根部附近的土壤,埋入深度以土壤盖过肥料 球为宜。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中微量元素肥,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要求。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7.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栽植无病种苗;清洁生产区域,加强种植区域四周杂草的清除,减少病虫源;及时 拔除病、劣、杂株以及死亡或腐烂的叶片和花朵,并将其带出田间后集中处理;做好土壤及水体消毒工 作;调节种植区域的水量和水质,减轻病害的发生。生产农具、器具应保持清洁、无病虫污染。 7.3 物理防治 在种植区域周围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捕鳞翅目等害虫,设置粘虫板粘捕蚜虫(黄板)等,并 结合田间作业时对鳞翅目幼虫、卵和螺蛳成虫、卵等进行人工捕杀。 7.4 生物防治 用生物制剂(如芽孢枯草杆菌、放线菌等)处理栽培土壤,防治病虫害。 7.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药剂应使用低毒、少残留、不易挥发的药剂,符合GB/T 水体上游或种植区域周边禁止使用除草剂。 8 8.1 8321的要求,具体参见附录A。 采收 采收时间 宜在早晨、傍晚及阴天采收,在花朵未盛开前采收即将第一次开放的花朵。 8.2 采收方法 3 DB53/T 1019-2021 从花柄基部用经消毒的锋利刀片割断,采摘后5 min内置于配有保鲜溶液的水桶等容器中,容器深 度应大于睡莲切花长度,容器中的保鲜溶液量应为容器深度的80 %~90 %,使睡莲切花的整个花柄都浸 泡于溶液中。 4 DB53/T 1019-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热带睡莲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方法 热带睡莲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序号 病虫害名称 1 叶斑病 病害 2 叶腐病 3 睡莲蚜 虫 4 斜纹夜 蛾 虫害 热带睡莲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彻底清除病残叶并集中烧毁。 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 667 m (亩)用 50%多菌灵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 g 兑水 65 kg 泼洒,7 d 1 次,连续 2 次~3 次,安全间隔期 10 d。 每 667 m2(亩)用 50%多菌灵 50 g 兑水 60 kg,或用 75%百菌清 150 g 兑水 60 kg,每隔 7 d~14 d 1 次,连续 3 次。 当田间蚜虫受害植株率达到 15 %~20 %,或每株有蚜虫约 800 头时,进行药剂防治。使用 药剂为 10 %吡虫啉乳油 1 000 倍~1 500 倍液和 25%杀虫双水剂 600 倍~800 倍液按田间 用量减半后再按 1:1 比例混合,喷雾,安全间隔期 10 d。较严重的种植区域,可与啶虫 嘧交替施用,安全间隔期 10 d。 糖醋液(糖 6 份+醋 3 份+白酒 1 份+水 10 份+90%敌百虫 1 份),放于盆中架放与高于叶片 30 cm~50 cm 处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于幼虫未分散前,用 20 %甲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 倍液、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2 000 倍液、5 %定虫隆(氟啶脲)1 500 倍液 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 7 d。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5 水螟 同斜纹夜蛾防治方法。 6 摇蚊幼 虫 7 螺蛳 8 水绵 把受害的叶片连同害虫摘除烧毁。 药剂防治用 40 %辛硫磷乳油 1500 倍~2000 倍液喷洒叶片。 2 每 667 m (亩)用茶籽饼 20 kg~25 kg 或用 6%密达(四聚乙醛)颗粒剂 0.5 kg 拌细土撒 施。使用时注意先把水放浅至刚淹没植株基部再撒施,并在螺聚集处增加用量。待死螺漂 浮后,收集统一处理。 休耕季将种植区域中水完全排干,晾晒 7 d 以上。 药剂防治用硫酸铜溶液浇施,每 667 m2(亩)每 10 cm 水深用量 0.5 kg,每隔 7 d 1 次, 连续 2 次~3 次。 休耕季将种植区域中水完全排干,晾晒 7 d 以上。 药剂防治先把种植区域中水放浅到 5 cm 以下,每 667 m2(亩)撒施碳酸氢铵 30 kg~40 kg 于浮萍表面,每隔 15 d 1 次,连续 3 次,可短期控制。注意避免洒到睡莲叶片上。 其它 9 浮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T 1019-2021

pdf文档 DB53-T1019-2021 热带睡莲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1019-2021 热带睡莲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1019-2021 热带睡莲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1019-2021 热带睡莲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20: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