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05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8 实施 发 布 DB53/T 101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磊、张劲峰、杨德军、耿云芬、邱琼、胡青、段宗亮、邵金平、孙睿、赵敏、 杨斌、马建忠、张帆、裴艳辉、杨嫱、赵黎明。 I DB53/T 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黄檀(Dalbergia fusca)种子采集与调制、播种育苗、造林、幼林抚育、主要病 虫害防治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黄檀的苗木培育和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53/T 663 3 苗木质量检测规程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种子采集与调制 4.1 采种母树 宜选用20 a~40 a,干形圆满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 4.2 采种时间 荚果由青绿色变为棕褐色,剥开荚果,种皮呈黄褐色,即可采种。 4.3 调制与贮藏 采集荚果在阳光下曝晒4 d~7 d,搓去果荚边缘部分,得到带荚种子。带荚种子宜随采随播,5 ℃ 低温贮藏不应超过1 a。 5 容器育苗 5.1 圃地选择 宜选择年平均气温≥18 ℃,最冷月平均气温≥12 ℃,年降雨量≥1 200 mm,海拔≤1 100 m,赤 红壤或砖红壤,交通方便,地形平缓,灌溉方便的地块。 5.2 整地搭棚 1 DB53/T 1014—2021 5.2.1 5.2.2 5.3 平整土地,清除草根、石块。 搭建 2 m 高的拱棚,覆上遮光率 70%的遮阳网。 容器与基质 5.3.1 采用规格 9 cm×13 cm 的育苗容器。 5.3.2 用心土:火烧土:腐熟农家肥按体积比 6:2:2 配制基质,或者选用经 6 个月充分发酵后的咖啡 壳:牛粪,按体积比 1:1 配制基质。 2 5.3.3 用 50%辛硫磷按 2 g/m 用量,混拌适量细土撒入基质;用 75%多菌灵 500 倍液喷洒基质,装入 容器。 5.3.4 容器按宽度 1 m~1.2 m 紧密、整齐摆放在棚内,长依地形而定,容器上缘应平整,周围用土培 好,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满。 5.4 播种 5.4.1 5.4.2 5.4.3 5.5 用清水浸泡带荚种子 24 h,捞出后晾干备用。 点播在容器内,每个容器播 1 粒,以不露出基质为宜。 覆盖一层松针,浇透水。 苗期管理 5.5.1 适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 5.5.2 幼苗出土后 15 d~20 d,每隔 10 d~15 d 喷施 5‰复合肥(N:P:K=15:15:15)溶液或 1‰~2‰ 尿素溶液,施肥后及时用清水清洗叶片。 5.5.3 及时除去杂草。 5.5.4 出苗后 15 d~20 d,喷洒 3‰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洒 3 次~5 次,每次间隔 10 d~15 d。 5.6 苗木出圃 5.6.1 出圃时间 6月~8月出圃。 5.6.2 炼苗 出圃前1个月炼苗,停止施肥,控制水分,逐步撤去遮阳网直至苗木全光照。 5.6.3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按DB53/T 663规定检测。苗木质量分级见表1。 表1 黑黄檀苗木质量分级表 苗木等级 苗 龄 Ⅰ级苗 0.6~0 5.6.4 综合控制指标 Ⅱ级苗 地径 cm > 苗高 cm > 地径 cm 苗高 cm 0.35 25 0.30~0.35 20~25 苗干通直、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 出圃 选择合格苗出圃造林。起苗时避免损坏容器、损伤苗木或造成根团松散。 2 DB53/T 1014—2021 6 造林 6.1 造林地选择 6.1.1 气候 年平均气温≥17 ℃,最冷月平均气温≥12 ℃,≥10 ℃年活动积温≥6 000℃,年降雨量≥1 200 mm。 6.1.2 地形及土壤 海拔600 m~1 100 m,阳坡、半阳坡,坡度<35°,砖红壤或赤红壤,pH值4.6~5.5,土层深厚、 肥力中等以上。 6.2 整地施基肥 在造林前1个~2个月进行整地。坡度<15°进行全面清理,坡度16°~35°进行带状清理。按规格 50 cm×50 cm×40 cm挖定植穴,每穴施3 kg有机肥或300 g复合肥,施入后与回土拌匀,回土略高于穴 口。 6.3 造林密度 2 2 宜采用株行距(2 m~3 m)×(3 m~3 m),即74 株/667m ~111株/667m 。 6.4 定植 6.4.1 定植时间 雨季定植。 6.4.2 定植方法 去除容器,可降解容器不用去除。保持基质完整,扶正、压实,覆一层细土。 7 幼林抚育 7.1 补植 定植后1个月造林成活率检查,及时进行补植。 7.2 除草松土 造林3 a~5 a内,每年除草松土3次,将锄松的土壤培到植株根部。坡度≤25°采用带状除草松土, 带宽1 m;坡度>25°采用穴状除草松土,规格1 m~1.5 m,除去穴外的攀沿性藤本植物。 7.3 追肥 3 a~5 a内,每年的5月~6月,每穴沟施100 g复合肥。 7.4 以耕代抚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种植矮杆农作物,以耕代抚。 8 主要病虫害防治 3 DB53/T 1014—2021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参见附录A。 4 DB53/T 1014—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黑黄檀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黑黄檀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 A.1 病虫害种类 黑痣病 Phyllachora dalbergiicola 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天牛 Cerambycidae 金龟子 Scarabaeidea 黑黄檀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症状 防治措施 在叶、枝和果荚上出现病斑,雨季 一般在 5 月~6 月,用 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蔓延极为迅速,严重时整个叶片均 剂或 5%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喷洒,每隔 7 d 喷 显黑色,致使叶片大量脱落。 1 次,共喷 2 次~3 次。 嫩叶和嫩梢上也会发生炭疽病,叶 片上呈现小病斑,其上有黑色小 点,嫩枝发病处显黑色,逐渐干枯。 幼树被侵害后往往造成风倒或枯 死。 幼虫在地下咬断或咬伤苗木的根 或嫩茎,使苗木枯黄或死亡。 发病期间及时喷洒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或 50%炭福美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隔 7 d~10 d 喷 1 次,共喷 3 次~4 次。 成虫可摇动树使其落地加以捕杀;幼虫期用 90 %敌百虫或 50%的辛硫磷 300 倍~400 倍液从虫 孔注入,然后封住孔口。 播种前深翻可增加幼虫死亡率;也可用 75%辛硫 磷乳油或 25%异丙磷乳油 1 000 倍液灌根;诱杀 成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T 1014-2021

pdf文档 DB53-T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14: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